《白雪烏鴉》:苦難人間,也別忘了世俗生活

在事物發展的趨勢問題上,哲學家們認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確,在幾千年的時間跨度下,我們幾乎找不出什麼“新鮮事”。所以,當新冠病毒肆虐人間時,曾席捲東三省的鼠疫事件再次被人們提起。

1910到1911年哈爾濱老城傅家甸爆發鼠疫,這個融合了民族矛盾和文化滲透,聚集著俄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城區面對鼠疫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小說《白雪烏鴉》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白雪烏鴉》:苦難人間,也別忘了世俗生活


作家遲子建以特有的細膩筆觸,沉靜而飽滿的敘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世俗生活百態圖,面對死亡,傅家甸人從恐懼到坦然,如果死亡終究不可避免,為何不把眼前的生活過得風生水起?

一、熱氣騰騰的生活,才是人間該有的樣子

提到鼠疫,肯定繞不過法國作家加繆的同名作品《鼠疫》,這部著作歷經半個多世紀,依然在文學寶庫中閃耀光芒。

小說《白雪烏鴉》也是圍繞鼠疫而作,而兩部作品要表達的內涵卻不相同。

加繆的《鼠疫》更多在於表達人們對荒誕生活的反抗,其中處處充滿哲學智慧,而遲子建的《白雪烏鴉》更多在於表現苦難遭遇里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最終落腳點是熱氣騰騰的生活,揭露災難籠罩下普通人的悲喜命運。


《白雪烏鴉》:苦難人間,也別忘了世俗生活


當沒落的大清朝廷准許伍連德醫生的封城建議時,從這座城市裡飄出的不是死亡的氣息,而是生活的氣息。

那是于晴秀的點心鋪和傅家的燒鍋店散發出的生的味道。

這就是作者的獨具匠心之處。

鼠疫來臨,人心惶惶,巴音、吳芬、張小前等人的死亡拉響了死神來臨的警報,人人自危,擔心下一個就是自己,傅家甸陷入恐懼的漩渦裡。

如果文章在這之後就一直描寫疾病襲來的慘狀,人們如何自保,如何對抗鼠疫,那麼文章的主題就侷限於災難類文學作品,讓讀者猜中全文走向,失去新意。

然而作者於無聲處書寫生命的蓬勃,筆鋒一轉,在恐懼中抒發人物對於生的渴求。街道上瀰漫著點心和燒鍋的香氣,讓人聞之安心,這正是普通百姓面臨災難時對生活最高的讚美。

不論是求仙拜佛,還是煮鐵水驅病,抑或是放浪形骸,縱情聲色,飲食男女,是人之常情,也是生活的必然,傅家甸人沒有被疾病壓垮對生的渴求,也沒有被磨滅對人間的期待。

年關將至,這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因鼠疫而有些冷清,但于晴秀一家依然按照往年的習俗製作紙馬,喜歲為了拿到乾草在瓦罐車不幸被感染,導致周家祖孫三代一天內離世,從這不幸的背後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於生活的尊重。


《白雪烏鴉》:苦難人間,也別忘了世俗生活


另外,小說用大段筆墨描寫了王春申、翟芳桂、傅百川、翟役生的個人故事,看似繁瑣雜亂,卻用鼠疫這條主線串起所有的人物命運,串聯起傅家甸人生活的全貌。

鼠疫來臨前,大家各自忙碌討生活,所有的接觸也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別人閒聊時的談資;鼠疫來臨時,大家偶有迷惘,清醒後還是按著原來的軌跡繼續生活,只不過有了共同的目標——把這個無形的敵人趕走;鼠疫消除後,大家為離去的親人燒了紙錢,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一切都變了,一切好像又沒變,生活還是老樣子。

我想,這也是作者的創作初衷,不論經歷怎樣的苦難,只有生活依舊在繼續。

二、人物,是生活的靈魂

“白雪”與“烏鴉”是貫穿小說始終的兩個事物,鼠疫伴隨著“白雪”飄然而至,“烏鴉”就像是接引使者,來往於生死之間。


《白雪烏鴉》:苦難人間,也別忘了世俗生活


黑白本是世間最純粹的顏色,在這裡偏偏構成了生死的底色,死生往復,生死疲勞,絕不是作者借用“黑”,“白”的寓意,更深層次的作用是刻畫人物,使形象更加飽滿。

閱讀《白雪烏鴉》,你會發現裡面沒有一個呆板固定的人物形象,作者用大量的筆墨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明的人物,他們就像你我身邊的某個老友,自然親切,在這裡,讀者不是如局外人般品讀陌生人的故事,反而像是置身一百多年前的哈爾濱街頭,同他們一起經歷喜怒哀樂,憂愁恐懼。

忠厚膽小王春申,兩妻無一知心人,親兒離去意難平,一匹黑馬伴餘生;

義薄雲天傅百川,產業興旺甲一方,抗擊鼠疫獻家產,終是落寞無人懂;

職責在肩伍連德,醫術高超委重任,除舊革新保根本,美名流傳後人揚;

孝字當頭秦八碗,釀酒技藝無人敵,未送親孃歸故里,剖腹隨娘同離去;

命運多舛翟芳桂,賣身青樓非己願,飽受欺凌意志堅,心地善良渴望愛;

人妻典範于晴秀,貌美內慧性情真,一夜失去夫與兒,從容超脫堅強立;

氣質美人陳雪卿,光芒萬丈為一人,俗世人間無留戀,縱然身死情永生;

被逐太監翟役生,潑皮耍橫當無賴,仇視人間盼身死,遭受欺辱可憐人。

沒有臉譜化的人物形象,獨具特色又象徵萬千。

他們每個人物都像是獨立的個體,可卻能從他們身上看到社會大眾的影子。


《白雪烏鴉》:苦難人間,也別忘了世俗生活


王春申在妻妾面前懦弱無能,卻勇敢的接下運送病死者的重擔;傅百川散盡家財支援抗疫,像極了我們生活裡的儒商善人;伍連德不就是每一位白衣天使的化身;即使是讓人痛恨的翟役生,也不過是被苦難欺辱的普通民眾,把滿腔委屈化為憤怒,祈求讓人看見,渴望被愛……

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也因有了這些人物,而變得多姿多彩,這一幅老哈爾濱生活圖也格外有趣,惹人留戀。

三、苦難,生活原本的模樣

一百多年前的傅家甸,處於腐朽沒落的大清王朝統治下,然而列強入侵又使得這本就衰弱的城市更加四分五裂,一個小城,三國管轄,對於生活其間的中國人來說,歧視與苛待就是他們生活的常態,南滿鐵路和中東鐵路就像吸血蟲般不斷吸取傅家甸的未來。


《白雪烏鴉》:苦難人間,也別忘了世俗生活


在這個大背景下,生活其中的人又有著各自的苦難。

王春申的妻妾公然出軌,甚至連女兒繼英的生父都不知道是誰,唯一的兒子繼寶也被誤判鼠疫而喪命;翟芳桂被親人賣進青樓,中意徐義德,被紀永和贖身卻依然幹著老本行,被典給賀威,最後要和老鞋匠結婚;傅百川家境優渥,為除鼠疫散盡家財,唯一的妻子瘋癲異常;于晴秀才學過人,一夜之間痛失丈夫兒子,偌大一個家最後只剩她們娘仨;陳雪卿傲然獨立,在丈夫被殺後殉情離世,唯一的孩子也留給了翟芳桂;女演員謝妮科娃和女兒一起做善事被感染,直到最後我們也不知道她喜歡的到底是誰,女兒的愛情之花還沒開放就永遠的凋落。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苦難裡努力的生活,這點點苦澀的味道確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

小說沒有迴避苦難,相反用溫情的話語將苦難一點點倒出,浸潤心靈的同時也加深了我們對生活、對現實的思考。

結語:

一本小說揭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在這滿是苦難的文字裡,我卻讀出了傅家甸人的熱情與善良,這不正是每一位中國人的縮影?


《白雪烏鴉》:苦難人間,也別忘了世俗生活


《白雪烏鴉》裡,苦難浸泡下的人們用熱情點燃火把照亮前途的黑暗,驅散未知的恐懼,儘管前路崎嶇,誰也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渴求。

縱然人間充滿了苦澀的味道,也請別忘記生活原本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