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齊家文化,出現了兩枚銅鏡,分別為1975年甘肅廣河齊家坪出土直徑6釐米銅鏡一枚,1976年青海貴南縣尕馬臺發現直徑8.9釐米的“七角星紋鏡”一枚,考古認定為中國最早的“銅鏡”。新石器時代晚期屬於金石共用階段,公元前3000年的馬家窯文化遺址中,考古發掘了青銅刀具,屬國內最早的青銅器,說明這一時期進入青銅時代!


銅鏡文化獨具特色,紋飾內涵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反映了先民的人文思想,美好的願望、心中的期待以紋飾或銘文表達,銅鏡作為男女梳妝用具,成為生活必需品,商朝時期銅鏡稀少,王室貴族有權享用金屬,普通權貴也只能“以水為鑑”。由於殷商王朝重視科技,大力發展冶煉鑄造,銅鏡逐漸顯現歷史地位。商至西周鑄銅業的不斷髮展,給銅鏡技術積澱了堅實基礎,能工巧匠精雕細琢,創造了銅鏡史的輝煌。戰國時期銅鏡數量逐漸增多,仍為貴族使用,直到西漢進入千家萬戶。銅鏡的白亮效果,源於含“錫”量所致,盛唐時期含錫量達到頂峰,直到宋代早期,合金配比發生了改變,結束了“高錫青銅”的歷史。每個時代的銅鏡各有特色,紋飾風格不斷地變化,直到清代玻璃鏡的出現,銅鏡徹底退出歷史。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夏)齊家文化三角紋銅鏡,直徑14.6釐米,甘肅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商:重圈光芒紋鏡,直徑5.5釐米,淳化縣趙家莊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藏,西周早期,素鏡6.5釐米 1958年寶雞市郊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國家歷史博物館藏,春秋早期,鳥獸紋鏡6.7釐米1957年三門峽上村嶺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南越王墓博物館藏,戰國,六山紋鏡21.2釐米,1983年南越王墓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國家歷史博物館藏,西漢,鎏金中國大寧博局紋鏡,直徑18.6釐米,銘文:子孫益昌、黃裳元吉、有紀綱、聖人之作鏡兮、取氣於五行。生於道康兮、鹹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質清剛。以視玉容兮、闢去不祥。1952年湖南長沙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六安市文物局藏,東漢七乳禽獸鏡直徑14釐米,1992年六安城東開發區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國家歷史博物館藏,三國吳 ,永安五年(公元262年),直徑12.1釐米,銘文帶半圓方枚神獸鏡,銘文:永安五年十月十九日造作明鏡,可以照形。永安為孫休年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隋,18.1釐米,靈山孕寶團花鏡1981年西安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唐,直徑29釐米,雙鳳銜枝紋鏡,1971年陝西戶縣餘下鎮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安徽舒城縣文物管理所藏,宋,直徑15.3釐米,亞形鏡,1996年舒城縣城關鎮鳳池苑小區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所藏,遼,直徑28釐米,1992年赤峰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墓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金,直徑43.5釐米,雙鯉紋鏡,1976年黑龍江阿城出土。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湖南省博物館藏,元,柳毅傳書鏡17.2釐米,1956年長沙徵集。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明,直徑21釐米,銘文大明宣德年制、工部監造呉邦佐。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清,直徑9.4釐米,三元及第鏡,舊藏。


銅鏡文化為中國的藝術史創造了輝煌,它的作用歷朝歷代從未間斷,透過這些厚重的文化,體現出古人的勤勞,從發生到發展,從成熟到變革,凝聚了華夏民族的偉大創舉,銅鏡不止是實用器,其技術、藝術以及人文思想涵蓋在內,史書典籍對銅鏡故事的記載甚多,釋義光明道路以及人生衷願,能工巧匠藉助銅鏡記錄銘文,創造鬼斧神工之作,先民的智慧永放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