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食用酒精、工業酒精、以及日常飲用酒之間的區別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我們常喝的酒當中,配料表上常常寫的有食用酒精、食用香精等字樣。然而醫用酒精常常寫的有“醫用”二字,拔罐用的酒精上面也通常標明此用途只能用於拔罐,工業酒精也標明只能用作於工業用途,那麼他們同樣都是酒精,區別在哪呢?

首先談談大家都比較陌生的工業酒精。

大家知道工業酒精是怎麼製作的嗎?

通常都是有兩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用糧食製作,不過這種酒精價格相對來說比較貴一些,沒有經過淨化處理,所以有害物質較高。另外一種則是從石油中或者原煤中分餾得出的。然而石油和原煤中是沒有酒精的,但是可以從石油中提煉乙烯,然後用乙烯水加硫酸催化水合製造酒精,然而這種酒精含有大量的甲醇、甲醛等雜質,且不易分離,然後通過蒸餾分離得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工業酒精,如果要含量更高,通常採用加苯蒸餾除水,最後得到濃度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無水酒精。由於甲醇和酒精分離成本較大,製作出來不划算,通常都只作用於工業用途。然而現在仍然有一些人不瞭解其中的危害用作於食品用途導致人傷亡的事件,而且還在發生。希望大家在喝散裝酒時一定要問清來源再飲用,否則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食用酒精、工業酒精、以及日常飲用酒之間的區別


說完工業酒精,我們來看一看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主要原料是糧食,如紅薯、玉米、高梁等,它是利用薯類、穀物等含澱粉的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將澱粉水解為葡萄糖,再進一步發酵生成酒精。除此以外,還有糖蜜原料發酵生產酒精、亞硫酸鹽紙漿廢液發酵生產酒精等。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食用酒精、工業酒精、以及日常飲用酒之間的區別


食用酒精可以用來食品用途,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配製酒都是由食用酒精配製而成的。

然而我們常常喝的酒為釀造蒸餾酒。

糧食在蒸熟以後再發酵,甲醇含量極少,甲醇是釀造過程中不可避免要產生的。能導致甲醇產生的主要物質是果膠酶,主要存在於植物的表皮當中,比如水果的表皮,高粱的殼等。因此釀造過程中糧食蒸透至關重要,果膠酶可以通過高溫破壞其結構導致其無法產生甲醇。但是也不能完全去除,比如有新聞說喝自釀的葡萄酒導致甲醇中毒的現象,這是由於其表皮的果膠酶沒被破壞而產生的,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大家自釀葡萄酒時,可以去皮和果核再進行發酵。但是葡萄酒的顏色以及風味也有很大一部分由果皮帶來的,去除了話則失去了葡萄酒的靈魂,實在不行的話釀造完成了以後送去檢驗甲醇含量再進行飲用。

高粱蒸餾酒中的甲醇去除,一般通過兩個途徑;一個是先將高粱蒸熟整透破壞表皮果膠酶,另一個則是蒸餾時通過各種有害物質的沸點的不同去除。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食用酒精、工業酒精、以及日常飲用酒之間的區別


以上就是食用酒精、工業酒精以及我們日常飲用酒它們之間的區別,最後提醒一句,無論多麼好的酒都要適量飲用不可貪杯,再好的酒多飲用都可能導致身體的不適,我是一代酒神獨孤求醉,如果想了解更多酒方面的知識可以關注我,並且向我提問,我將不遺餘力的為大家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