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子播種前有哪些辦法可以消毒?有什麼注意事項?

霧都山客


水稻種子的消毒目的就在於滅殺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降低播種之後秧苗患惡苗病、稻瘟病以及紋枯病的幾率。而且,水稻種子消毒是現在較為普遍的種子處理方式,對惡苗病的防治效果比較好。

水稻種子的消毒,主要是以種衣劑包衣、浸種水添加殺菌劑、以及臭氧消毒這三種方式。其中,種衣劑包衣處理應用的最為普遍,臭氧消毒則是以大型合作社、企業等集中化浸種催芽才會使用的方式,成本高、效果也不錯,還能搭配快速催芽技術使用。

1、種衣劑包衣。種衣劑是個好東西,不同作物的種子使用的種衣劑也有差別。比如說一些旱田作物使用的種衣劑,會根據種子播種之後遭受蟲害威脅種類的不同而搭配不同的殺蟲劑成分;一些經濟作物種子使用的種衣劑會添加一些中微量元素成分來補充經濟作物種子萌發所需的養分;而水稻種子使用的種衣劑則主要是以殺菌、消毒為目的,滅殺種子表面攜帶的惡苗病、稻瘟病和立枯病等病菌,減少種子萌發之後病害對水稻的威脅。目前來說,種衣劑包衣對惡苗病的防治效果是最突出的,基本上可以完全避免惡苗病的發生。但是,使用種衣劑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按照指導說明的用量使用。種衣劑中有殺菌劑的成分,屬於微量使用的藥劑。如果種衣劑用量超標,很有可能會因為殺菌劑的過量而抑制水稻種子的萌發;其次是包衣之後需要將種子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而不是曬乾。種衣劑中有成膜固化劑的成分,成膜固化劑會把種衣劑的有效成分牢牢的固定在種子的表面。但是,成膜固化劑需要至少12-24小時左右的固化時間,才會形成較為牢固的固化藥膜。所以,如果種子包衣之後太陽暴曬,固化時間就會太短,影響種子的包衣質量。

2、浸種水添加殺菌劑。浸種水中添加殺菌劑也是水稻種子浸種催芽過程中常用的一種種子消毒技術,目的也是為了滅殺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在以前殺菌劑種類沒那麼多的時候,都是使用咪鮮胺等常用的殺菌劑,效果有限。特別是咪鮮胺使用的年限過長,想要有效的防治惡苗病,就需要增加咪鮮胺的用量;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也研發出了一些新型的專用浸種殺菌劑,用量少、效果好,現在也有了一定的推廣面積。但是目前這類專用的浸種藥劑種類相對還是少,在我們黑龍江墾區最常用的還是“勁護”,效果也是不錯的。

3、臭氧消毒。浸種催芽過程中不使用殺菌劑、而是使用臭氧對種子消毒是近兩年出現的新技術,一般都是搭配水稻快速催芽技術來進行。這種技術由於投入較大,一般都是一些大型的合作社、企業在使用,比如我們黑龍江農墾就有一些農場在使用臭氧消毒快速浸種催芽技術,可以實現72小時完成浸種催芽的全過程。並且,這種技術對種子的消毒效果也比較好,對惡苗病的防治效果也是很好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在播種前消毒:

首先是將種子陽光下曬乾,用牙齒磕穀子能聽到很脆的咔嚓聲為度。太陽直射曬種子可以紫外線消毒,同時增加種子表皮層的通透性和吸水性,對後期浸種做鋪墊。

第二: 把曬過的穀子放涼後,一般用藥物消毒。

(1)福美雙種子包衣。

(2)多菌靈或者福美雙拌種。

(3)藥物浸種。

藥物浸種,農村之前一般用2-5%的生石灰水浸泡12個小時,不超過12個小時否則種子會溺水s。現在農資發達可以直接用敵克松、2-5%高錳酸鉀浸泡。

第三: 經過12小時浸泡後的種子,撈出來瀝水乾。攤鋪到乾淨的水泥場涼曬,晾曬到種子表皮水分幹為度,不能曬脫水。

第四: 就是種子催芽了。用透氣的竹蘿或者塑料筐收集曬好種子,放陰涼避光的地方。用保溫膜或者棉絮包裹保溫,然後每天要打開包裹的棉絮或保溫膜,對種子進行輕翻1-2次給種子呼吸換氣,這個很重要。種子在缺氧狀態下會發酵酒精,不出芽。

第五: 在每天檢查和翻動種子的時候看到種子破芽見白後,就可以去預先準備的苗床播種了。

水稻種子消毒是預防病害災難發生必不可缺的辦法。通過消毒,可以將種子表皮層和種子內壁的病菌殺滅。譬如:典型的水稻惡苗病、青枯病、條枯病、惡黴病和幹尖線蟲等病害。






西餐農業開拓者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水稻播種前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曬種:水稻種子通過陽光照射後,可以去除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降低種子含水量,可以提高稻種發芽率,使稻種發芽整齊,不宜放在水泥地上曬種,選擇晴天曬2-3天。

2.選種:稻種曬種後要進行鹽水選種,可去除雜質,空癟的種子和雜草,比例為1:1.1-1.3。

3.用藥泡種:凡是粳稻都容易感染水稻惡苗病,粳稻種子帶這種病毒較多,通過用藥劑浸泡,才能更有效果。選用農藥(咪鮮胺)。先放藥與水拌勻,再放種子。

4.浸泡種子要點:水稻種子浸泡時,種子要淹沒水下15cm左右,浸泡種子時間為3-5天。

5.催芽:水稻種子浸泡好後,就可以進行催芽了,溫度控制在28度-30度。一般2-3天就發芽了。


好人一生平安a205


藥水浸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