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管理,讓班主任輕鬆工作的“法寶”

目前我們學校大部分班級都對學生採用了一種積分評價的方式。在我擔當班主任的過程中,幾年前就開始嘗試使用積分評價模式對學生常規、課堂教學、日常綜合表現等進行評價,成效很不錯。

積分管理,讓班主任輕鬆工作的“法寶”

對班級積分管理,在不斷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感受最深的是由初期積分評價中單純的扣分處罰變為“有獎有罰”。“罰”可約束學生的行為,而“獎”卻可以通過認可、賞識的方式激勵學生對好的表現的追求。

直至去年開始接觸華之夢的學生e積分管理,從中又發現了很多有價值有智慧的教學管理方式方法,對班級積分管理進行不斷進行改進提升。

以下是對積分管理的幾點理解,分享給大家共同探討。

積分管理,讓班主任輕鬆工作的“法寶”

一、積分管理是教學管理的有效“方法”。

積分管理不是一種高大上的理論體系,而是一套可以直接落地實操且見效非常快的

管理方式方法,它融合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中的很多知識技能,通過改變思維模式,變”罰“ 為”獎“,從而在促進學生成長方面起到激勵作用。

二、積分管理的靈魂是愛與責任。

實行積分管理,效果如何,因人而異。教師首先必須要對學生有愛心,對工

作有責任感。只有這樣的老師,在積分管理的過程中,才會有耐心發現每個學生的長板,盯長板,讓長板更長,從而打開學生成長的開關。沒有愛心與責任的支撐,一切都是空談。沒有一雙對學生賞識的眼睛,積分管理也必然會出問題。

三、積分管理的精髓是逆向思維,變罰為獎,多獎少罰。

華之夢e積分變“罰”為”獎“和多“獎”少“罰”的思維看似簡單,實則是一種大

智慧。常規情況下,我們在管理學生時往往認為做“對”是應該的,做“錯”就要處罰,這就導致了一種結果,學生在被動的情況下儘量避免出錯。

而華之夢積分管理的做法是做“對”就應該獎勵,做“錯”就不能獲得獎勵,一切建立在是否能獲得獎勵的基礎上。這樣,學生想獲得獎勵,就要努力做“對”,因為做“對”了可以有“獎”。

當孩子適應了這種思維,在積分標準逐步提高的情況下,孩子想獲得獎勵,不但能做“對”,還能進一步做“好”,逐步引導學生追求成長,追求進步。用實實在在的可操作的方法真正實現了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成長”的蛻變。

四、積分管理的基本流程是標、生、記、用,目標是讓學生主動成長,解放教師和家長。

要實現積分管理的良好運行,必須要形成一個閉合的系統。這個系統包含積分標準的制定、積分生成、積分記錄和積分運用四個環節,其中積分標準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它就像一棟“毛培房”,不能直接入住,需要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裝修,去制定適合自己的積分標準。

積分生成和積分記錄離不開班級組織架構的合理搭建和培訓,以解放班主任,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的目標。

積分結果如何運用最為重要,只有合理運用積分結果,才能持續為積分管理注入動力,讓學生始終對分感興趣,從而不斷追求進步。

這些智慧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輕鬆掌握的,需要系統的學習積分管理,並有一定的實踐體驗後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提升運用能力,直至達到自如使用。

五、積分管理的公平是相對的,既有橫向公平,也要因人因材不同實現縱向的公平。

在傳統的學生評價中,往往一把尺子評價一群人,不問過程,只看結果。而在積分管理的使用中,不但照顧到了大家都要面對的橫向對比,更可以靈活的因人因材因事制定標準,實現個人發展的縱向公平。

比如對小組教學過程中,按成績將學生分成1234號同學,優等生1號同學回答問題得1分,2號回答得2分,依次類推,4號回答問題得4分。甚至對班中啥都不會的學生也可以單獨制定標準,發現他的長板,讓他也有得分的機會和追求。其中還有很多實現積分平衡的技巧,老師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增長智慧。

積分管理,讓班主任輕鬆工作的“法寶”

我已經使用積分管理班級幾年的時間了,真的感到這是一種非常省心、高效、條理的班級管理方法。越用越順手,越用越想推薦給很多為班級工作搞的焦頭爛額的班主任。實踐出真知。積分有用沒有,用了才知道!

如果您有心,也恰好做班主任,可以嘗試著瞭解和學習一下積分管理,一定不會令您失望的。其實不僅用於管理班級,積分中的競技PK在打造高效課堂方面也有奇效呢,可以嘗試學習。

努力學習班級管理技巧,提升業務能力,做一個智慧型老師,讓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