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我見證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沾化冬棗、濰縣蘿蔔、煙臺蘋果、金鄉大蒜……這兩年,山東著力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成效明顯。農業特色資源豐富,特色產業和產品眾多,是山東農業的優勢和亮點,也是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增長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過程中,山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這對農民增收形成了有效支撐。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德順:這兩年,我經常帶著團隊到沂南縣雙堠鎮考察,幫助當地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徑。每次去都能看到村莊的一些新變化,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村裡還多了一些回鄉創業的能人。村莊日新月異的變化,與山東省派駐到村的“第一書記”和基層黨組織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開的。我接觸到的“第一書記”有思路有魄力有責任感,敢闖敢幹,他們熟悉政策,能夠把先進發展理念帶到農村,也能整合協調大量資源,為農村發展帶去了新動能。

雲南禾韻園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姬翔生:去年,我們在莒縣招賢鎮的現代化溫室大棚裡,種出了高品質的玫瑰花。起初,我並不看好在北方發展玫瑰鮮切花產業,因為相較於雲南,山東的花卉產業基礎較弱、土壤環境先天不足。但山東省鄉村振興駐莒縣服務隊的隊員們“店小二”式的招商服務打動了我,他們先後三次前往雲南與我面對面交流,給我帶去了一系列的“政策紅包”。讓我決定帶著團隊從雲南來到山東安家。從合作簽約到種出玫瑰花,我們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這期間,我們指導當地的花農改良種植技術、成立合作社,與我們一起走上鮮切花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滕州市南沙河鎮北池村黨支部書記秦應煉:今年春節,我們村在國外定居的姐妹倆回家過年,對我說:村子變化太大了,比外國的農村也不差。這是因為,我們堅持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北池村地處城郊,村裡有一些閒置的廠房。村裡成立了經濟股份專業合作社,800多名村民入股,集資整修、新建廠房往外租賃,建起了北池工業園,入園規模以上企業8家,去年納稅1000多萬元。1600多位村民中,有400多人在工業園就業,每年工資總收入近2000萬元。除此之外,去年合作社每股還分紅100元。村民錢包鼓起來了,420戶擁有汽車500多輛。產業振興不僅讓村民增加了收入,村集體也收入大增。我們按照村民意願美化鄉村,讓村子更宜居。

淄博市博山區上瓦泉村黨支部書記王金成:上瓦泉村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過去一年,瞄準大榛子產業,我們以上瓦泉村為中心向周邊村莊輻射,成立瓦泉片區榛子產業聯村黨委,充分利用荒山資源打造萬畝榛子產業基地,通過遊客採摘和深加工業帶動周邊百姓共同致富。同時,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密不可分。如今,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小河潺潺穿村而過,村內老房改造的精品民俗錯落有致,上瓦泉村美麗鄉村建設的藍圖逐漸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田園風光正在成為“聚寶盆”。

棲霞市亭口鎮衣家村黨支部書記衣元良:我們村以前缺水少路,水上不了山,大櫻桃常常旱死,每年收蘋果只能用扁擔挑下山。寧可幹窮了,不能等窮了!在黨支部帶領下,全村老少用7個月時間,人工開墾山路5.5公里、鋪設水管50多公里、修建蓄水池3個,終止了建村300多年缺水少路的歷史。這兩年,我們又響應市裡號召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村裡的自然資源,發展特色養殖、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把衣家村發展得越來越好。

省農業農村專家顧問團農經分團副團長劉同理:推進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山東的農業農村出現了很多重要性、方向性變化。最突出的表現在農業產業方面。當前,我省已基本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並擁有包括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終端型等多種新業態。同時,產業體系中的各經營主體正迸發出強勁活力,具體來看,我省有9000多個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多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7萬多個家庭農場,這些先進的現代經營主體,帶動廣大農戶初步實現了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

(□記者 杜輝升 石如寬 張曉帆 段婷婷 鄭莉 孫源澤 楊淑棟 紀偉 毛鑫鑫 方壘 張環澤 劉磊 吳寶書 慄晟皓 從春龍 採訪整理並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