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著湖北人,吃著湖北的小龍蝦

隨著各地政府相繼發文開放餐廳堂食,各地餐飲店懷著忐忑的心情陸續開業了。


前段時間,無論是大型餐飲機構還是小店老闆都經歷了砸鍋賣鐵到處借錢的窘境,作為一家小龍蝦店的老闆,我也是被逼的滄海桑田。本身冬天就是小龍蝦的淡季,淡季時的微薄收入僅夠支付房租水電,甚至還要貼錢支付工資,這個冬天,因為疫情徹底關門,更是倍感壓力,偶爾能夠自我安慰一下的是大如西貝,海底撈這樣的企業都舉步維艱,慘的時候有人比你更慘,心情也就沒有那麼難受。


餐飲的現金流很重要,但是一個餐飲企業很少會儲備大量的現金,餐飲企業基本都善於未雨綢繆,否則危機到來時刻,兵敗如山倒,所以擴張升級和開分店都需要在良性時刻完善和建立,再加上日常採購開支和活動經營,都需要資金支付,就好比一個月工資是3000,一個月發一次還能見到,若改成每天發100,就時刻擔驚受怕了。


小龍蝦的旺季馬上到來,往年老闆們坐等收錢,但今年的疫情讓人們多了一份思考和擔憂。

愛著湖北人,吃著湖北的小龍蝦


首先政府的堂食禁令讓許多商家第一次全神貫注地面對外賣這件事。從而發現,光是靠外賣根本無法拯救自己。


我不想探討美團或者餓了麼這些平臺是不是資本家,但只有做了商家才會知道,它們的規則對於店家有多麼苛刻,平臺收取大概百分之二十的抽成,這就相當於一份100元的菜,平臺要拿20,但往往注重品質的餐廳,成本都要到60元了,再加上人工水電的均攤,利潤極低,若遇到投訴退菜退款,就屬於瞎吆喝了。


我認為,任何事物能夠良性向前發展,一定是雙贏或者三贏,否則這會導致商家不得不想辦法降低成本,所以月售9999+的那些商家大部分是租金極低的小作坊,清一色的凍品和品質低下的食材,比如,一隻鴨或者一隻雞,可以凍上五十年不壞,配上濃郁的湯汁調料,大多數人分辨不出食材好壞,但我們做這個行業的人,一口便能辨出品質。


所以也呼籲一下廣大吃貨,一定要提高對食物的辨別能力,大家比較注意穿衣審美和聽歌審美,所以大街上的匆匆行人,各有特色,歌也能從野狼disco跨度到someone like you,但食材的選擇與自身健康密切相關,不能將就。


其實我也是資深外賣吃家,源於工作比較忙,吃外賣也只是為了達到果腹,我認為,對美食的追求,一定是在第一時間,吃剛出爐的。

愛著湖北人,吃著湖北的小龍蝦


說到這裡,想說說在餐廳享用美食的重要性,一個一心一意想把餐廳做好的老闆,一定是希望顧客在店裡用餐,在環境的酵素下,顧客享用剛出爐的新鮮食物,是件多麼美好愜意的事情,一旦一道菜裝進塑料盒子再閒置半個小時,口感和美感都會大打折扣。


這段特殊日子,餐廳不得不跟上外賣的風口,畢竟也是一份現成的收入,這部分錢是賺了,但人們不用到店,叫外賣,就能吃到想吃的口味,此時,所有的店鋪環境,創意,風格,服務都失去了意義。

愛著湖北人,吃著湖北的小龍蝦


這不是一個好的循環,未來傳統餐飲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新餐飲新經濟,一群金融圈的人玩起來的餐飲。當然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很多門道都可以創新,但我深切希望,傳統餐飲能夠保留。


回想起以前的餐廳,風格迥異接地氣,老闆親切笑嘻嘻。現在為了節約成本,以及提倡無接觸餐廳,大量餐廳使用掃碼點菜,酒水自助拿取。年輕人喜歡安靜,熟悉互聯網的使用,倒可以接受,但有些上了年紀的父母操作起來就不太順手,出門吃個飯有了一些心理負擔,擔心被社會淘汰的憂慮,也會得到強化。


掃碼點菜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需要點完菜,馬上付款,才能上菜,臨時加一瓶酒,就需要單獨掃碼付款,照這樣發展下去,以後再也不會出現買單的時候,推搡著搶單的場面,想想這筆文化遺產要滅跡了,心中難免失落,但突然回想起我搶單從來沒有輸過,也就釋懷了。


湖北作為小龍蝦年產量佔比超過50%的大省,這次疫情直接導致其無法為全國市場提供正常供應,所以小龍蝦的價格水漲船高,現在普羅大眾手頭並不寬裕,而小龍蝦近幾年也成了一道比較昂貴的菜品,作為老闆難免會擔心今年小龍蝦的市場。


同時,有客人也會擔心湖北來的蝦安不安全?是家養還是野生的?我想說,小龍蝦沒有肺,不是哺乳動物。


聽說,現在有一個詞比較流行,叫餐飲行業的報復性反彈,人們對餐廳開業的需求很大,談生意,談對象,喝酒談人生,都需要一個場所,我一個朋友陪一潛在客戶打了一個月的王者榮耀了,已經順利從最強王者打到了鉑金。

愛著湖北人,吃著湖北的小龍蝦


他跟我說真心希望和客戶們來一場真刀真槍的酒局。


經歷這場疫情,人們會有“劫後餘生”的感覺,再加上長時間宅在家裡的痛苦經歷,大家的人生觀也會從金錢至上更多的往自由和健康變化。


我估計疫情過後很多人會轟轟烈烈來一場戀愛,更多的享受當下,湖北人就更勇敢了,愛著湖北的人,吃著湖北的小龍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