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時期,重塑消費力

一場新冠肺炎,讓全國人民放了一個大長假。

而在這場疫情下,中國各地實體經營者,尤其是中小企業紛紛通過線上復工的方式展開“花式自救”:直播帶貨、送貨到家、食材外賣……

陰霾下,一些商家的突圍之路為行業點亮探路燈。

1、

每天早上10點,Summer將一批新品海報發到VIP群裡,“賀繁星(熱播劇《下一站是幸福》女主角)同款春裝秒殺,歡迎大家諮詢選購”,開始了新一天的“營業”。

Summer是廣州一家歌莉婭女裝店的導購,自疫情期間線下店關閉,她便將生意轉到了微信群。

戰役時期,重塑消費力


日常的客戶積累讓Summer在疫情期間能夠順利引導顧客們在微信上“雲購物”。“我們家衣服的忠客不少,每個門店都有VIP群,我們幾個導購分工,有搭配師、售後客服、管理員等四五種職能,大家相互配合,有顧客曬單的時候,店長會帶頭髮紅包活躍氣氛。我們也會準備積分兌換小教程、熱門劇穿搭推薦等內容,幫助大家找明星同款,都比較受歡迎”,Summer稱。

在Summer看來,疫情期間大家足不出戶時間充裕,對於在微信群和小程序中“雲逛街”的形式很有新鮮感,遇到中意的自然會“小買怡情”。

藉助線上電商,Summer的客單比以往增加了70%,整體數據顯示,歌莉婭藉助企業微信和導購運營,實現小程序商城日均GMV超過100W,其中2月7號當天GMV一度高達300萬。

除了將門店搬到“微信”上,近年來熱門的直播也成為了線下門店的首選。

2月29日,紅星美凱龍長沙嶽麓商場迎來農曆春節後的開業第一天,以直播的方式。

戰役時期,重塑消費力


“先介紹品牌,然後互動,問直播間的觀眾問題,接著推薦幾款瓷磚,最後發紅包……”下午3時的開店直播快要開始了,主播荊晶最後一次跟商戶彩排直播流程。

在交流時,紅星美凱龍長沙嶽麓商場東鵬瓷磚門店負責人陳介感慨“從來沒想過,家居建材也能線上直播”。

“本來很絕望,電商又讓我看到了希望。”商城其他商戶老闆也附言。電商,讓線下門店找到了重振銷售的信心。

2、

疫情持續了近兩個月之後,大部分企業依然被困在“寒冬”裡。

一位行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全國各地實體經營已陸續復工復產,消費趨勢也逐漸上升,但疫情並未過去,實體經濟還將經歷一段較長的“回溫期”。

戰役時期,重塑消費力


恆大研究院日前發佈的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餐飲、旅遊、酒店和電影等行業。春節檔電影顆粒無收,餐飲業7天損失5000億元零售額,旅遊收入也同期相比直線下跌。

但對於消費市場而言,消費者需求依然存在,只不過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成為眼下最能夠有效推動消費力提升的平臺,通過實時連接供給端與消費端,讓商戶與消費者在線交易。

此次疫情期間,電商平臺在提供人們的日常生活保障,和維繫社會秩序的恢復方面居功至偉,線上線下流量和信息的互通互達,在全民“宅男宅女”的疫情期間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月中旬,在全國民生經濟受到疫情的影響下,阿里巴巴發佈了【淘寶經濟暖報】,其中提到2月以來每天超過3萬人在淘寶開新店,新開店數量前三名是:廣東、浙江、江蘇。

傳統行業開始“雲復工”,通過淘寶直播復工的商家將包括:產業帶的4000個工廠、500個樓盤、400家汽車4S店和5000名房地產置業顧問。

總之,宅在家裡的抗疫,宅出了線上經濟的逆勢上揚,線上經濟在今年將被推向新的高度。

3、

「危」與「機」總是並存的。


疫情所帶來的“危”,是全國人民受疫情封閉措施影響,外出購物難以實現,導致線下生意遭遇最強“寒冬”,甚至就連眾多全國連鎖品牌也難以為繼。


而疫情所帶來的“機”,便是疫情期間封閉式的生活,讓電商因網絡優勢成為日常必不可少的消費通道,各大電商平臺的訂單量都有較大的增長。

比如兩個月前還狼藉一片生鮮電商,在疫情期間炙手可熱,熬夜搶菜、客單超過120元、供不應求,造就了電商行業的“開年神話”,再比如釘釘從一個移動辦公平臺,在疫情期間成為了在線教育平臺,火到了日本......

戰役時期,重塑消費力


電商,繼而成為疫情之下商業轉型與自救的又一場“及時雨”,得益於全國網絡和快遞行業的高度發達,線上電商“火力全開”,線下產業又紛紛“上線”。

這是在疫情影響下,居民的消費模式、消費習慣發生變化,企業順勢而變適應市場的生存之道。

可能我們會回想到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整個中國商業走入了寒冬,不少企業發掘商機,從而趁勢崛起。

此次新冠肺炎亦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在這場商業“寒冬”中,各行各業憑藉著電商這“神兵利器”,在疫情的陰霾中披荊斬棘。

馬雲說過:所有的商業都是為人服務的,電子商務最終的目的也是要滿足人的需求,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服務行業開始走上電子商務的軌道。

疫情期間,電商也佐證了馬雲的話,同時也在這句話後面加上了一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