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劇CPI結構分化,油價負向衝擊路在何方?

核心觀點

1.疫情影響下CPI仍處高位,核心CPI顯示總需求依然疲弱,食品是唯一拉動項

2.疫情防控進入尾聲、復產復工有序進行,食品供給端恢復,後續通脹將溫和回落

3.PPI由正轉負,需警惕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工業品價格通縮風險

事件導覽

3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0年2月物價指數。2月CPI同比增長5.2%,增速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8%。2月PPI同比-0.4%,由漲轉跌,環比下跌0.5%。


一、疫情影響下CPI仍處高位,核心CPI顯示總需求依然疲弱,食品是唯一拉動項

2月CPI同比上漲5.2%,仍處於高位,但較上月增速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8%,漲幅回落0.6個百分點。食品價格繼續上漲,對CPI上漲的影響程度超過85%,成為2月CPI維持高位的主要因素。食品項中,鮮菜類、畜肉類和鮮果類漲幅較高,環比分別上漲9.5%、7.1%、4.8%,其中,對CPI推升最重的依舊是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35.2%(前值116%),漲幅較上月擴大。2月全國交通受阻,部分商場、菜市場停業導致商品供給不足,疊加居民對於食品儲備需求的上升,供需失衡推動食品價格上升。1-2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1.3%,漲幅較去年同期擴大20個百分點,反映疫情對於食品價格的推動遠高於春節因素的影響。


2月核心CPI回落0.5個百分點至1%,顯示總需求依然疲弱,結構分化加劇。非食品類的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因防控疫情,其他非生活必須品品類的供給和需求兩端都出現收縮,價格平穩。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文娛類品項都出現了小幅回落,醫療保健類項目因在疫情下需求較大,環比較1月小幅上漲0.1個百分點。

圖表1:2月CPI仍處於高位但微有回降,食品是唯一拉動項

疫情加劇CPI結構分化,油價負向衝擊路在何方?

二、疫情防控進入尾聲、復產復工有序進行,食品供給端恢復,後續通脹將溫和回落

目前從全國範圍來看,疫情在2月底出現了新增病例數小於治癒出院病例數,確診人數開始下降,湖北省外疫情已進入基本可控階段,疫情的輻射半徑持續收縮,疫情防控進入尾部風險防控階段。從供給端來看,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也有序進行,交通運輸渠道逐漸打通,預計食品供給端將持續恢復。隨著疫情衝擊逐漸退出,同時需求端預計保持穩定,疊加去年食品高基數效應的增強,食品類的價格增速將開始回落,預計後續CPI將溫和下行。因此,疫情對於物價的影響是短暫的,長期來看,無需過度擔憂通脹的持續高位。

圖表2:伴隨食品供給端的恢復,以及服務類消費的緩慢回升,CPI的結構分化將收斂

疫情加劇CPI結構分化,油價負向衝擊路在何方?

三、PPI由正轉負,需警惕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工業品價格通縮風險

受到疫情的影響,2月企業生產活動停滯,市場對於非生活必須品的需求疲軟,2月PPI再度滑落至通縮區間,同比由上漲0.1%轉為下降0.4%。1-2月,PPI同比下降0.2%。其中,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下行幅度大,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下降11%(前值4.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4.4%(前值1.8%),其下游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化學纖維製造、橡膠和塑料製品製造等行業價格也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雖然3月以來複工復產有序進行,國內的終端需求也開始逐漸釋放,但需要警惕的是,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即便沙特、美國、俄羅斯之間能夠在短期內對產量達成一致,而由於海外疫情仍在加速擴散的過程之中,石油以及工業品總需求仍將較為疲弱。在此背景下,油價大幅反彈的基礎尚不具備,而一旦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將壓制相關工業製品的價格,從而給工業品價格帶來通縮風險。

圖表3:2月PPI再度滑落至通縮區間,後續油價的負向衝擊依然需要警惕

疫情加劇CPI結構分化,油價負向衝擊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