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個地方音樂自有一種獨特的腔調韻律。產生於三秦大地的秦腔經過不斷地發展與完善以西安為座標,用方向而命名又形成東、南、西、北、中五路,因此被稱為“五路秦腔”,它們有何區別?一起來看看。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五路秦腔”的區域分佈

東路秦腔:流行於關中東部渭南的大荔、蒲城,華縣,華陰,即同州綁子,以線腔,碗碗腔為主。其中老腔已瀕臨滅絕,不過近幾年因在中央臺的多次出現,又有所恢復。

西路秦腔:流行於關中西部寶雞的鳳翔、岐山、隴縣和甘肅省天水,即西府秦腔、西路梆子。

北路秦腔:流行於關中渭北的富平、禮泉、涇陽、三原、臨潼,即阿宮腔,亦稱阿宮腔。

南路秦腔:流行於漢中地區洋縣、城固、漢中、勉縣,又叫漢調恍恍,漢調秦腔。

中路秦腔:流行於西安一帶,即西安亂彈,秦腔因此路而得名。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五路秦腔”的音樂與唱腔

東路秦腔(同州梆子)的發音要求發自丹田,音宏而亮,稱為“滿口音”。唱腔要高亢圓潤,講究依據劇情的悲歡離合與劇中人物的性格、環境、身世而抑揚頓挫。它為板式變化體,基本板式包括:滾板、塌板、搖板、代板、尖板等,分“歡音”(花音)、“苦音”(哭音)兩種,“歡、苦”兩音除尖板外,都可相互轉化。

南路秦腔(漢調桄桄)的音樂風格悠揚、悅耳、細膩、動聽,舞臺語言以漢中方言音調為基礎。它為梆子板腔式變化體,唱腔有四種,為歡音、苦音、快板、慢板。板式包括:二六板、慢板、尖板、二倒板等。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南路秦腔漢調桄桄

西路秦腔(西府秦腔)的唱腔具有調平、音軟、幽雅、委婉動聽的特點,除此之外還吸收採用了崑曲、勾腔、眉戶、羅羅腔、吹腔以及佛調、民歌等雜腔雜調。西府秦腔為板腔體,唱腔包括:秦吹腔、二黃調、勾腔、羅羅腔等,有“歡音”(花音)和“哭音”(苦音)之分。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北路秦腔(阿宮腔)為板式變化體,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藝術特點。板路包括:二六、箭板、一疊腔、三不齊、慢板、單句送、二倒板等。聲腔分為“歡音”和“苦音”。“歡音”表達明朗與輕快的心情;“ 苦音”表達悲傷、悽楚、懷念與憤慨的心情。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富平阿宮腔歷史劇《青天女巡按》

中路秦腔(西安亂彈)的唱腔為寬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渾厚深沉、悲壯高昂的風格,同時又兼有纏綿悱惻、細膩柔和的特點。唱腔屬板式變化體,有六大板類,包括: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滾板等。聲腔分為“歡音”(花音)和“苦音”(哭音)兩種。


“五路秦腔”的舞臺與表演

東路秦腔(同州梆子)擅長武戲,表演講究“功架”與“特技”,其風格更為粗獷。特技包括:“鞭掃燈花”、“噴火”、“三節棍”、“打連枷”、“領掃燈花”、“碗打碗”等。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鞭掃燈花

南路秦腔(漢調桄桄)的表演由於其長期在陝南的偏僻鄉野演出,所以其表演動作較粗俗,不是很規範。有“念”、“詠”、“白”,不同角色有著不同的演唱特點。它的表演大幅度誇張,講究人物性格化和形象的真實性。表演特技包括:清“變臉”、美“換衣”、“吊毛蓋”、“耍椅子”、“棍架子”、“箍桶”、“撒火”、“撒蓮花”等,另有一些“刀槍”、“棍棒”、“拳腳”、“騰翻”類的特有身段。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西路秦腔(西府秦腔)的表演講究一角多能:如老生兼演大淨,鬚生兼演小生,小旦兼演小生,武生兼演武丑,小花臉兼演彩日等。表演有一些獨特的技藝,包括:“耍雙鞭”、“鞭掃靠旗”、“掄麻鞭”、“打五雷碗”、“耍牙”等。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北路秦腔(阿宮腔)多表演喜劇、武打戲等,武打特技有:“劍出鞘”、“塌城”、“踢打”等。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秦腔《遊西湖》劇照

中路秦腔(西安亂彈)的表演“唱”、“工架”、 “特技”都非常講究。它的表演技藝質樸、粗獷、細膩、深刻、優美,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生活氣息濃厚,程式嚴謹,技巧豐富,各門角色都有獨特的風格和拿手戲。表演身段和特技包括:“趟馬”、“拉架子”、 “吐火”、“吹火”、 “噴火”、“擔子功”、“梢子功”、“翎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鞭掃燈花”、“項燈”、“咬牙”、“耍火棍”、“跌撲”、“髯口”、“曉工”、“獠牙”等。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五路秦腔”的角色與行當

東路秦腔的角色行當比較齊全,有生、旦、淨、醜四大類。生又分為:紅生、老生、鬚生、文生、武生。旦又分為:正旦、花旦、老旦。淨行分為:大淨、二淨、三花臉。醜分為:文丑、武丑。

南路秦腔的角色有花臉、正小旦等。行頭不太講究,旦角有時無行頭,只戴兩枝花就可演出。鬚生無蟒袍,經常借用城隍廟的神像服裝。而扮演帝王將相的淨角,有時僅穿草鞋就登場演出,因而有些戲班被稱為“草鞋班”。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西路秦腔的角色行當分四大行,七小行。有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小旦、武丑、小花臉等。

北路秦腔的角色行當分為生、旦、淨、醜。

中路秦腔它的角色行當主要為生、旦、淨、五四大行。生行分鬚生、小生。鬚生又細分為正生、老生、紅生、文武生、衰派、靠甲、馬褂、馬鞭、道袍、官衣、箭衣等;小生又細分為文小生、武小生、娃娃生、雉尾、靠甲、短打、貧生、官衣等。旦行分正旦、正小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花衫、閨門、刀馬、潑辣、玩笑、刀子等。淨行分大花臉、二花臉,把把花臉。醜行分老醜、大丑、小丑等。

“五路秦腔”是哪五路,喜歡秦腔的你知道嗎?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

同一種藝術

在流傳過程中

在不同的地方紮下根開出不同的花

這也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審核:王梅、妍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