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次疫情,你覺得應該買什麼保險比較可靠?

西北鄉土情v陳有國


我個人很多年前做過幾年保險,因為養不活自己就改行了,現在自己搞個小公司,專門經營針對汽車零部件工廠的包裝材料。日子還算過得去。兩個小孩還比較小,老婆為了照顧孩子已經多年沒上班了,可以說掙錢養家的責任就在我一個人肩上,個人認為風險還是比較大的,所以陸陸續續給自己買,給老婆買,給小孩買,目前商業人壽保險家庭總共年交在5萬多,我和老婆都在自己公司有社保,去年戶口遷入廣州後小孩也可以入社保了。我的理念是重點保經濟支柱,所以我自己的保險買的最多,個人壽險,重疾險,意外險,第一份保險買的是信誠人壽的,當時是對方電話銷售,剛好那時手頭有錢,就讓業務員第二天過來,談了一次就簽單了,後來買的大多數是中國人壽的,畢竟自己做過,所以我都是主要看條款而不是看業務員的計劃書!總體而言感覺幾家比較起來還是中國人壽的更適合我,兩個業務員都在我們小區,中國人壽的是個老大姐,口才不怎麼好,相對比較實在一些,這也是一方面因素,我不太喜歡功利心太強的業務,一打電話就是想讓我買新保險。還有就是我偏重重疾險和意外險,對什麼分紅的不感興趣,也不相信,讓保險公司拿我錢去投資還不如我自己做生意!


古史金譚


沒有這次疫情,也可以買保險啊!

看起來你似乎比較擔心健康風險,那就買健康險唄~

國內健康險主要有醫療險和重疾險。

1.醫療險:跟醫保類似,報銷性質的。發生了看病的費用,在額度內花了多少錢報銷多少錢。

有些藥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比如很貴的進口藥,特效藥之類的,只能通過商業醫療險報銷。

另外醫保下有起付線,上有封頂線,只有中間的部分可以報銷,所以買一份商業醫療險可以作為補充。

2.重疾險:給付型的。只要符合合同規定的理賠條件,買多少保額就賠多少。不管這筆錢是拿去看病還是給家裡人存起來。

條件允許的話,建議兩種一起買。因為生了大病,會有很多看不見的支出,無法通過醫療險補償,比如出院後的康復費用,營養費,護理費,自己無法工作導致的收入損失等。




番茄琦談


保險這個東西是反人性的。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承認自己離疾病如此近,離死亡如此近。

而願意花錢買保險的前提是自己要認為自己或者是家人很可能會患病,很可能會死亡,基於這種前提才會願意為保險付款。所以你看看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願意承認,自己明明很健康,但是意外和死亡可能將會來臨。

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一部分人買保險的意識,但也並不是所有人。因為這次疫情患病者包括疑似患者的醫療費用,除了社保醫保或農保報銷等,個人負擔部分還有國家給予補助。

對於治癒患者,患者家屬及身邊的朋友同事來說,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後,他們的保險意識會相對提高很多,他們深切感受到了有社保醫保或農保的好,沒有買社保醫保或農保的會去補充購買來獲得基礎保障,這是國家提供的一種福利政策,甚至還有很多人會去補充購買商業保險來獲得更多和更好的保險保障。


但是對於自己或者身邊沒有人患病,沒有深切體會的人來說可能保險意識不會有所提高。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有社保醫保或農保就足夠了,不需要補充商業保險,但其實只有社保醫保或農保是不夠的,像因此次疫情身故的,有些人因為購買了壽險,身故了也能夠獲得保險理賠,能夠留下一筆錢給家人,而沒有買壽險或者帶身故保障責任的重疾險的,身故了就無法獲得保險理賠,而且國家對這方面目前也沒有補助的。如果是家庭經濟支柱因此身故了,失去重要的經濟來源,對整個家庭的生活影響會非常大的!


還有一些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就算沒有社保醫保或農保,保險意識也不未必會有所提高。因為這些年輕人會覺得自己還很年輕,身體也很健康,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對於自己來說很低,還不如把錢投入到投資理財或者創業來獲取更好的收益,自己錢包漲起來了,自己手裡有錢了,就算生病了也不怕了。我妹之前就是這樣的思想,她覺得自己現在還很年輕健康,自己現在正在創業需要用到錢的地方蠻多,而且就算生病了,她男朋友也有錢給她醫治。所以她保險意識之前不強,社保醫保或農保也都還沒有,就算此次發生這麼嚴重的疫情,她的保險意識現在也沒有再提升。(她的保險意識還是經過我們之前經常在群裡討論社保之類的相關保險話題時提升的那麼一點。)


所以保險意識的提升還是需要通過很多人共同努力去宣導,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此次疫情只能說是宣導一個很好的插入點!


真心不希望看到身邊的人等到身體不太健康或者發生意外後才想起來要買保險,因為到那時保險已經不是你想買就能夠買到的了!所以我會繼續不遺餘力地去宣導普及保險的作用和更多相關專業知識,讓更多人相信保險,認可保險,同時能夠買到合理有效的保險保障方案,不買貴也不買錯!



最好保


本人是一個保險從業者從來沒有因為疫情發生之後操作過,只是靜靜的待在家裡,給老客戶打打電話,在線上辦理一些 能辦理的業務,寫寫文章。

在疫情發生之後,市場上一些保險公司迅速的推出了專門針對新冠病毒的保險,而且銷量也不錯,很多人都把這些產品作為一種獲客工具來使用,也收到不錯的效果。隨後銀保監會下發文件,禁止這種單獨責任的保險產品上市銷售,這樣的產品也就塵埃落定,下架了。

各家保險公司在這個時候也實時的調整了在售產品的產品責任,把新冠肺炎作為一種單獨的保險責任列在現在銷售的產品當中,甚至一些公司推出售後服務,只要是確診為新冠肺炎,就可以按照重疾責任理賠。

以上也算是保險公司為此次疫情做的一點點貢獻吧,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捐贈,不在此一一列明。

作為一個保險從業者,深刻知道保險對於一個個人,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隨著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家庭抵抗風險的能力在逐步的降低,現在的家族,一旦發生風險之後,不單是一個家庭,有可能是一個家族就此會陷入被動。

作為一個資深的保險從業者,知道保險其實都是可靠的。但是購買保險一定是有一個基本的順序的,很多人看似花了購買了很多保險,但是是不是合適真的有待商榷。

最能夠體現保險價值的就是意外保險,這種保險一旦發生理賠都是發生比較嚴重的事情才會賠付的,一般責任為身故或者是殘疾。

最常用的保險就是醫療保險,人吃五穀雜糧,有個生病是非常常見的,如果發生一些頭疼腦熱的疾病,住院做個小手術,可以通過醫療保險來解決這些問題,一般的醫療險報銷額度不超過1萬元。

比較人性化的保險產品就是百萬醫療產品,不過這種產品的規則不盡相同,各家公司都有一定的特色,但是各家公司的產品也有一定的缺陷,需要慎重選擇。百萬醫療的主要作業就是發生大額醫療費用支出的時候,保險公司能夠報銷絕大部分的合理醫療費用,緩解家庭的醫療費用支出壓力。個人極力推薦,如果不買其他的保險可以,但是這種保險一定要購買,人人都需要一份百萬醫療。

百萬醫療產品本身是一個問題,後期還是要考慮的兩個問題就是續保和增值服務。這兩點對於百萬醫療來說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各家公司都是有差異的。

從保險可靠的角度來說,個人認為沒有不可靠的保險,只有不可靠的保險銷售人員!


老炮說財經


疫情讓我們加大了對疾病和意外風險的隔離和保護意識,一般重疾保險排在首位,先解決看病健康活著的生存需求;第二防範意外和突發事件,意外保險建議每年購買成本低保額高;第三個層面可以考慮孩子教育基金和養老基金,強制儲蓄的功能,最後可以配置部分投資收益型保險產品,提高收益。以上都是保險產品的配置建議,從全金融角度出發,還可以全面考慮存款、基金、理財、保險和信託等多品種金融產品資產配置。使家庭資產達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燕子老師的金融課


這個問題,有點偏,因為不管有沒有疫情,保險都是需要買的,而且需要根據生命週期、收入水平做好全面規劃,年輕的時候考慮性價比。



吾聊詢財


平安百萬醫療(續保版),萬一生病了還可以再買五年。年金保險,不工作也有可持續的現金流


一隻童條條


當然第一是健康,所說的健康是指;平時對身體的關照,均衡的營養、適當鍛鍊和科學調正休息。最關鍵的是心態和心情的調整,儘量保持如意平和的心態,儘量創造樂觀開放的心情,這才是最大的保險。至於靠花銀子買來的那些什麼保險,未必能救命。要是不缺銀子,就弄點,興許會有點用


老凱歌


人身保險,或者是衛生保險


戒嗔痴


指數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