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的啃老族已經佔據了中國60%的家庭,你認為可能嗎?為什麼?

許三多愛生活


我看了一期的奇葩說,對我印象很深。第一,啃老很多人說是花父母的錢。媽啃父母的資源,人脈算不算啃?第二,大學裡,越專業越有難度,將來前景越好的專業越不容易畢業,國外的學費遠高於中國,那你選擇不啃老嗎?那就只有貸款,校園貸你瞭解下。第三,父母肯花錢讓你啃,是想讓你過得好,畢業剛剛工作確實生活壓力大。很多家庭條件很好的女大學生不要家裡的錢,裸貸,賣卵子,感覺好像能獨立自由一樣。其實,你不要錢父母更擔心。第四,中國的社會就是人情社會,親情羈絆,尤其是父母子女,你幫我我幫你,你從1歲啃到20歲,突然說不啃了?然後你轉了幾年錢,要結清和父母的債務,然後今後各不相欠,老死不相往來?這也不符合國情啊……所以啃老要啃,大道理要懂,現在我啃了,將來我會報答孝順父母。畢竟國外18歲就不管了,是因為其他國家社會基本福利待遇好,而且一旦就業,就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的衣食住行,而且在學校就有銀行幫你貸款,燙平你未來的支出,而中國畢業生的成本比國外高,有沒有財務銀行支持,還是啃老吧,給自己定個目標,好好努力,30歲以後不要父母的錢。


趙鵬飛163380859


有正式工作,有工作,但是不去上班家裡辦公,不給父母錢,住父母家,水電wifi我交,網上訂各種食材,沒想過結婚,天天在家研究美食,以前不懂事2年間欠了一屁股信用卡,現在倒賣遊戲裝備賬號,工資+這種網絡搬磚收入自己還貸,自給自足宅他喵的,算不算啃老?反正我已經被不熟的人背後指指點點多次,大家都覺得28還沒搬出去住就算啃老對麼?


無風無雨總是晴


不贊同全部算啃老。我家條件還算可以,這幾年因為生了閨女和兒子,家裡老人喜愛的不得了,生怕兩孩子吃不好,過的不好。老人非要給我們出錢換套大房子,每月還給生活補助。現在想想,沒有家庭幫扶,估計現在疫情期間都愁著如何還房貸,生活估計也會很艱苦。確實減輕了不少壓力,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和陪陪孩子。


依然知曉


我那前夫他就覺得改啃老,靠女人。他媽也願意給他啃,我在想一個女人一輩子養活了老公和兒子,然後又養孫子,作為女人,多可悲啊!也許有人會說這女人不錯,有能力,能養活這麼多人。不過我還是選擇了離婚,一是我看不慣啃老的人;二是我怕我的兒子跟他爸他爺一樣,長大了啃老,靠女人。


15115336007


啃老有兩種,一種是完全好吃懶做不上班靠父母度日的,這種佔有率是不可能到百分之60,否則這個社會就完蛋了。第二種是孩子有正常工作,但是工資完全不夠房子,車和養孩子,這個時候中國的父母會主動補貼孩子家養,這種是很普及的事情,說百分之80也不為過。


來世笑笑生


不知你這百分之六十是怎麼算出來的,可能這也無法算出,沒有人會為這樣的事去做專門的統計,可能是憑自己的感覺。我周圍都是這樣的人,如果憑我的感覺,百分之六十不多,遠遠低估了,百分之八十五應該比較客觀。

試問,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不依靠父母的,只是啃老的程度不同而已。我們年輕的時候,當時社會不富裕,社會上形成的共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艱苦奮鬥,艱苦創業。那時,沒有啃老這兩個字,依靠父母,向父母索取被認為是好吃懶做,極其不光彩的事。相反,賺錢養家,回饋父母被認為理所當然,被社會所稱道。時值今日,觀念完全被顛倒過來,啃老成了一種趨勢,成了一種榮耀,成了一種必然。根源何在,就不在此作進一步探討了,任何事物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我不反對適當地依靠老人,更多的還是應該年輕人自己努力。


執一著


據老齡科研中心調查,中國65%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這兩個百分比例是怎麼確定的,多大程度的供養算是啃老,具體範圍是不是小的工資收入不夠花,要父母提供日常生活開支的;還有隔三五的噌吃噌喝的人數,都在這個數字裡包括,暫不去管它。看看我們周圍就知道了,這個比例數字應該是真實可信的。目前啃老已成了一族,是社會的普遍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不當,寵愛、溺愛使孩子成為一個巨嬰兒。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教育觀念,促使家庭緊跟學校的教育理念,唯分數論是不得不承認的社會現實,國家教育政策誰也改變不了,為了爭取優質的教育資源是每個父母奮鬥的目標。學校的中考高考錄取率是學校優質教育的標籤,父母為了孩子學習績優秀,對孩子的不合理需求無條件的妥協,忽視了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只要是成績好其它都無所謂,因此,高分低能的學生也不少,這也是走出校門後不能獨立的主要原因,從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家裡敦”大學,互聯網成了高檔玩具。也有一些父母恐怕孩子吃苦不願放手,認為孩子選擇的工作不合適,不穩定有風險等等,高不成低不就,父母也沒有學會“獨立”。

第二,生存成本的負擔大,生活剛需支出與自已收入的落差巨大。大學畢業進入工作階段,就是成家買房的階段。六個錢包買房人人皆知,小家庭自成立之日起每月還貸是生活的一個主要支出,再加上育兒的支出成本,已是捉襟見肘。如果父母有收入或有退休金,哪個父母都會貼補孩子,想辦法為孩子減輕一些負擔,買不起房的即便是成家也與父母同吃同住,收入不多的話,日常生活開支也靠父母負擔。老養小不管是不是雙方都情願,總是一個存在的社會現象。

第三,年輕人的超前消費、享樂主義觀念。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拉開了物質的消費檔次,很多年輕人追求高檔名牌商品,富家子弟更不用說,父母為了孩子心情快樂,支出大把資金也不含糊,家境不好的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慾望透支信用卡消費,收不抵支還得父母來填這個窟窿。父母的傳統節儉觀念,給孩子的超前消費、透支消費擊了個粉碎。

第四,攀比的社會風氣日盛。現在的經濟發展了,城市農村一樣,結婚除了婚房,各家彩禮互相攀比,數額己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農村動輒幾十萬的彩禮,還有轎車也是必備的結婚禮品,讓父母把一輩子積蓄拿出還不夠,東湊西借的苦心準備。小兩口如果沒能力還的借款,還得父母來還。

在中國啃老一族的出現,也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重視,有的人呼籲立法來解決當前的啃老問題,有的人說這是相互的意願無法界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怎樣去解決只能看發展趨勢吧!


西域達無為


啃老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是年滿18週歲還在用父母的錢就算啃老的話你的數據明顯是低了。如果說是大學畢業了還賴家裡不去上班賺錢養活自己還在家裡吃父母的用父母的才算啃老你這數據明顯是誇大其詞了。第一條顯然目前絕大多數家庭都是這個情況,如果出現第二種情況那很顯然教育出了問題或是你家超級有錢。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出來工作了依然無法滿足買房買車結婚所花費父母幫襯。你所說的大多數應該是屬於這種情況,這算不算是啃老自己衡量吧。


山4156555558


80後一代開始有很多都是獨生子了,“啃老族”有這麼多不奇怪,也不該對此批評什麼。這不能說明“啃老族”就是頹廢無用一代,他們很多也是被迫啃老的。作為中國父母可不像西方那樣子女成人後不管不問了,只要父母在,你永遠都是“寶”,更何況現在子女很少情況下。

很多人大學畢業本來很享受獨立在外打拼的生活,父母感覺在外辛苦不放心,硬是要子女留在身邊,為他娶媳婦,安排工作……還有的在家裡無用武之地,成為啃老族。這就是很多“啃老族”形成的原因。當然也有部分人在外戀愛工作受挫自願跑回家啃老的,這只是少數。一般正常完成現在大學教育的都會有獨立生活的願望。

換個說法,啃老除了是父母教育的結果,也不是什麼不對。這是中國文化一個特徵“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越來越多人都開始認識到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正是“啃老”才更好繼承祖上留下來的各種遺產,很多不“啃老”的卻被認為“腳下無根”,在家也是格格不入。

現在務必糾正一下,“一切靠自己”,“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和所謂的“啃老”都沒什麼不對,總之“啃老”不能失去自我,要充分利用父母已有的資源發展自我。


山居幽人


雖然不知這個專家的數字是否確實,但啃老問題的確是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在我身邊的同事朋友中,有超過一半以上都存在這個問題。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有幾點:第一,社會等外在壓力。現在年輕人生活工作壓力較大,再加上房子、車子和孩子等三座大山,壓得很多人喘不過氣來,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很多父母願意幫助孩子,或提供人工幫助或者是經濟幫助,以減輕他們的壓力。第二,巨嬰現象。很多家庭的孩子從小在父母庇佑下長大,衣食無憂,不識人間疾苦,最終成長為一代巨嬰,不願出去工作,吃不了苦,只能在家啃老,父母即使不願意,也無能不力。有的人甚到感覺自己無能是父母的責任,不僅對父母的付出視而不見,不懂感恩,甚至有的還因為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對父母動粗,是典型的白眼狼。

對於啃老族來說,父母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予幫助,但還是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努力,去拼搏,畢竟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父母可以扶一程,不能扶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