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茶代酒”的典故,開啟你不知道的茶道文化(4)

陽明悟行學宮:“為往聖繼絕學”之宏願,倡導“體用一源、知行合一、修學並舉”為宗旨的中華國學真修實證的修學平臺。

用“以茶代酒”的典故,開啟你不知道的茶道文化(4)

以茶代酒

人物

●壺天山人:國學學者

●大懶、小懶:兩個有智、有趣的學生

(壺天山人)說

大懶、小懶,今天我給你們講一下“以茶代酒”的典故,據《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記載:吳國的第四代國君孫皓,一天到晚嗜好飲酒,每次設宴還有個規矩,來客至少要飲酒七升,但他對有一個人另眼相看,此人便是博學多聞而酒量並不大的朝臣——韋曜。

(大懶)說

老師,那孫皓如何來照顧韋曜,但又不壞了七升的規矩呢?

(小懶)說

我知道,我想孫皓肯定是讓人偷偷的把茶倒進韋曜的酒杯裡,這樣以茶代酒來解韋嚁的窘境吧。

(壺天山人)說

小懶你真聰明,是的,每當韋曜難以下臺時,孫皓便“密賜茶荈以代酒”,這就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記載了。

(大懶)說

哦,原來是這樣,那看來孫皓還是一個愛護賢臣的好國君呀!

(壺天山人)說

大懶,你還就錯了。還真不是這樣,孫皓繼位不久後,就一改繼位之初撫卹人民的明君作風,變成了殘暴專橫,終日沉浸於酒色之中的昏君。

(小懶)說

那孫皓為什麼要“以茶代酒”來禮遇韋曜呢?

用“以茶代酒”的典故,開啟你不知道的茶道文化(4)

(壺天山人)說

那是因為韋曜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又博學多聞,所以受到了特殊禮遇。但是面對孫皓的所作所為,賢臣韋曜時常諫言批評孫皓,勸誡他不要在酒席上“令侍臣嘲謔公卿,以為笑樂”,認為這樣會“外相毀傷,內長尤恨”,就是說,表面上朝臣們互相詆譭中傷,內心裡也就會滋長抱怨忿恨。

(大懶)說

然後呢?老師,孫皓聽從韋曜的建議了嗎?

(壺天山人)說

哎!孫皓不但沒有聽從韋曜的建議,反而認為他不順從誥命、不盡忠誠。所以在往後的酒席中不再照顧韋曜,反而是讓他加倍喝酒,最後更是把韋曜關入監獄,最終將他處死,還把他的家人流放到了零陵郡。

(小懶)說

孫皓真是一個暴君,如此治國肯定也沒有得到善終吧?

(壺天山人)說

不錯,吳國在280年被西晉所滅,孫皓也做了俘虜,後來他被晉武帝封為“歸命侯”,四年後病死在洛陽。

(大懶)說

哎……以酒誤國之人,居然留下了“以茶代酒”的典故,真是諷刺啊。

感謝您的賞析,更多精彩內容盡在“陽明悟行學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