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疫情防控一線,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發生

在溧陽市疫情防控一線,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發生。在全市各條戰線、各行各業,人們用自己的行動,傳遞著人間溫情。今天,一起來分享幾個讓人暖心的真實故事——

他將酒店改造成集中醫學觀察點,只求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為有效防止疫情傳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市增設多處集中醫學觀察點。1月31日,我市竹簀鎮一大生活廣場酒店設置的集中醫學觀察點正式投入使用,對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一大生活廣場酒店集中醫學觀察點時,酒店老闆陳一鳴正在大廳內安排工作人員對酒店進行消毒工作。見到記者的到來,陳一鳴表示,這一切都是應該做的,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責無旁貸。

1月25日大年初一那天,陳一鳴接到通知,為切斷疫情可能的傳播,希望徵用他的酒店改造成集中醫學觀察點。作為一名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陳一鳴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立即通知酒店全體員工上崗,自行投入資金按上級要求進行達標改造,將酒店6個樓層138個房間提供給醫學觀察人員使用。除了正常的供水供電外,酒店還免費為大家提供一日三餐,交由專門的工作人員送到房間,讓大家在這裡能夠住的舒心,吃的放心。

對於將酒店改為集中醫學觀察點是否會對酒店之後的經營產生影響,陳一鳴表示:“說沒有影響是假的,但是就算之後要讓我把酒店關了我仍然會去做這件事,我們現在處於抗擊疫情的戰時狀態,就需要更大程度地調配社會資源,為阻斷病毒空間傳播建起關隘,切斷路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集中隔離觀察,我所做的只是盡我所能幫助國家儘快度過這場難關。”

據瞭解,連日來我市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來自疫區人員及疑似人員採取了專門舉措,利用一些賓館設立集中醫學觀察點,首批設立啟用了三家。一人一個房間,每日病毒消殺,極大地降低了交叉傳染的風險。這一做法也有利於分級分類排查,減輕了上門查看監測的工作量和風險,能更高效地完成疑似患者的初篩。

一張溫馨提醒單 巧解排查任務難

溧陽疫情防控一線,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發生

在當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人員流動、人手不足、重複排查等問題讓基層摸排工作面臨更艱難的考驗。為了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摸排任務,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的蔣店新城社區有個“小”創新發揮了“大”作用。

蔣店新城社區共有出租戶155戶,一些年輕人不在家,而很多老人都用的是老人機,信息通知不便。社區的樓長和巡邏隊每天一上班就要每家每戶地跑一遍,而且即將進入復工期,人員流動性變大,工作人員開展工作很辛苦。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法子,在出租戶門上貼一份《提醒單》。應了春節的節日氛圍,他們選擇了紅色的長條紙,把它斜斜地、緊密地貼在門邊上,一頭貼著門,一頭貼著門框,上面寫著“出租戶來小區一律到物業報到”,落款處是“蔣店新城物業”。只要《提醒單》被撕掉或者動過,工作人員就知道出租戶有人回來了,就會立即排查,一問到底,從而減少了重複排查,大大緩解了工作困難。

這個創新舉措得到了崑崙街道指揮部的充分肯定,他們表示這種方法非常有效,而且省時省力,值得大力推廣。

一張“溫馨提醒單”,巧解排查任務難。它不僅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防疫“第一責任人”,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關懷,更展現了基層工作人員的“小智慧”與“大責任心”。

不一樣的“小馬哥”

溧陽疫情防控一線,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發生

▲“小馬哥”在小區門口開展疫情排查宣傳

電影《英雄本色》中,周潤發飾演的“小馬哥”仗義瀟灑,擁有粉絲無數,在我市別橋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場上也有這麼一位“小馬哥”,這位“小馬哥”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美女,她就是別橋鎮嘉潤綠城物業公司黨支部書記馬志娟。馬志娟高挑的個子,幹練的短髮,性格剛毅直爽,做事雷厲風行,被小區裡的居民親切地稱為“小馬哥”。

大年初二,馬志娟參加完鎮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後,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她立即召開相關工作人員會議,上門瞭解情況,全面開展小區安全隱患排查,挨家挨戶逐個排查,加強防範宣傳,提高居民的防範意識,針對春節不在家的業主,全部電話聯繫確認所在地點,並提醒到當地村委登記。

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馬志娟組織物業人員採購了“84消毒液”對單元門把手、樓梯通道等公共重點部位進行消毒。她還自己帶著消毒液給樓道消毒,一圈樓爬下來常常累得滿頭大汗。剛開始卻被不理解的居民指責,說她拿著消毒液到處亂噴,是對業主不負責任,還讓家裡人“別理她”。在上門摸排居民情況時,有的居民躲在家裡不肯開門,甚至直接說“不歡迎你,離我們遠點。”平時大大咧咧的馬志娟總是默默地忍著,回去後委屈地偷偷抹眼淚,但轉頭又精神滿滿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她說:“在保護居民安全面前,自己這點委屈不算什麼。”

在安排員工開展上門排查工作時,有人有顧慮,說自己就拿幾十元一天的工資,萬一被感染就慘了。馬志娟二話不說,拿起登記表,帶上口罩就自己開始上門一戶戶摸排登記,看著她樓上樓下不停跑,絲毫不退縮、不馬虎的工作狀態,大家都被感動了,主動說:“我們一起幹吧,你這麼年輕都不怕,更何況我們這些年紀大的呢。”

在家是溫柔的妻子和母親,一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馬志娟就成了“鏗鏘玫瑰”,成了全體物業人員和小區業主心中最堅強、最可靠的“小馬哥”,她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守護著她最關心的群眾,踐行著“為人民服務”這句最質樸的誓言。

基層防疫前線的書記村醫“夫妻檔”

溧陽疫情防控一線,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發生

▲圖為範建才(左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溧陽疫情防控一線,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發生

阮玲鳳(右)為疫區返鄉人員上門量體溫


“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們村書記每天至少工作15小時以上……”我市別橋鎮湖邊村村幹部如是說道。

自1月25日江蘇省啟動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一級響應後,別橋鎮迅速部署關於疫情防控的相關工作,湖邊村由村書記範建才牽頭,組成村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連日來,範建才帶領全體成員直面危險,迎難而上,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展開了一場堅韌、頑強的阻擊戰。

為提高工作成效,範建才力求在防控工作中提效率、找方法。他在幾天的實戰經驗中,快速摸索出針對本村的防疫措施:嚴格排查,登記造冊,定人定位,分類管控,及時報告,不留死角。通過主幹道設置“人肉閘門”嚴控把關“防輸入”,做好群租房人員信息摸底工作、強化村組責任,監督村民個人防控“防擴散”,根據各片區對從疫區返鄉人員的數量進行一對一的嚴防嚴控“防輸出”,將防控疫情的網覆蓋到全村的每一個角落。

前有幹部衝鋒在前,後有村醫保駕護航。範建才的妻子阮玲鳳就是湖邊村一名普通的赤腳醫生。在鎮衛生院的號召下,她主動投身防疫戰場,走村串巷,宣傳防疫相關的科普知識,對疫區返鄉人員一日三次堅持上門量體溫、做記錄。通過逐一排查村戶,她對務工返村的人員建立起一套完備的檔案,大大減少了後續工作的不便。在村頭巷尾,經常能聽見她不厭其煩地叮囑村民“注意個人衛生,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

這對基層防疫前線的“夫妻檔”默默堅守在崗位上,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當別人問起他們如何看顧家庭的時候,阮醫生以一句“關鍵時刻,家人同分擔”作為回應;“基層幹部應當見擔當,見能力,見作風。”說完這句話的範建才書記則又忙於通知相關村幹部,佈置第二天的相關工作。他匆匆趕向辦公室的背影,預示著即將迎來又一個“挑燈奮戰”的夜晚。

流動的聲音“埭你聽”防疫小知識

溧陽疫情防控一線,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發生

“緊急提醒!戰役關鍵,切莫出門......”2月2日,一段這樣的廣播響徹在我市埭頭集鎮中。

當天,12名志願者帶著經自己改裝的4個便攜式音響,播放著自編自唱的防疫口號,行走在鎮區的大街小巷,將防疫小知識傳遞給每位居民。志願者史梅林說,她們就是擔心應急音響的聲音不夠,不能保證每位居民都聽到,所以才想出這樣的一個辦法,來擴大居民的知曉度。

據瞭解,這12名志願者來自埭頭鎮巾幗舞蹈隊,自201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各類公益文化活動,他們也是埭頭鎮“埭你聽”文藝宣傳隊的主力軍。今年春節,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打響,舞蹈隊的成員們就積極投身到防疫工作的第一線,連日來,她們通過發放告示單、協助人員排查等各種方式,將防疫工作的重點和要點傳遞給鎮區居民,獲得了居民們的一致認同。

一位普通基層黨員的承諾

溧陽疫情防控一線,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發生

“口罩可以按需免費領,其他物資進價是多少,售價就是多少。”這是我市埭頭鎮南埝村一位普通黨員把國康對村民的承諾。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位百姓的心,作為一位基層黨員,把國康身先士卒衝入疫情防控第一線,為村民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年初二,把國康一早就把自家小賣部所有的商品都改成了口罩、消毒水、方便麵等防疫應急物資,並且向村民們保證物資都不會收取額外的費用,而他本人更是發起並參加了“黨員護村小分隊”,無論有什麼任務他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剛剛打響的時候,由於人手不夠,把國康主動請纓,擔負起路卡夜間值守的工作。他連續幾個夜晚幾乎沒有閤眼,嚴格盤問每個過路車輛和人員,盡最大的可能阻止外來人員進入本村。睜著佈滿血絲的雙眼,把國康說:“疫情面前人人平等,身為黨員,我的責任就是儘可能的阻止疫情蔓延到我的家鄉,吃這點苦算不了什麼。”

不僅如此,由於前期宣傳資料不足,無法派發到每位村民手中,從1月28日開始,把國康就親自書寫宣傳標語。把村上所有的宣傳紙張全部寫完後,他又挨家挨戶的張貼標語,給村民們普及疫情的相關知識和防護措施。現在,村上人人出門戴口罩,每天都給家裡通風、消毒。村民們都說:“多虧了把國康,我們知道了更多的防控知識和防控措施。”

內容來源 | 溧陽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