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HUD(Head-Up Display):平視顯示器,是一種機載光學顯示系統,運用在飛機上的飛行輔助儀器,可以把飛機飛行信息(如飛行參數、姿態信息、導航信息等)投射到飛行員視野正前方的透視鏡上,使飛行員保持平視狀態時,在同一視野中兼顧儀表參數和外界目視參照物。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HUD 可以使駕駛員能夠在不間斷觀察外界情景的同時,更為及時地瞭解相關飛行參數和狀態信息,飛行員不再需要低頭就能看到所需要的飛行信息,降低了低頭與抬頭之間忽略外界環境的快速變化以及眼睛焦距需要不斷調整產生的延遲與不適;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降低飛行標準,提高航班正常性。以往天氣低於運行標準,航班只能延誤、備降或取消,HUD的推廣使用,有效降低了運行標準,使航班在低能見度情況下也能起降,最大限度節省運營成本,方便旅客出行;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改善飛行品質,提高安全裕度。傳統儀表運行情況下,穩定的進近和著陸更多依賴於飛行員個人的意識和技能,HUD 則可為飛行員提供更多更及時的信息和指引,減少起飛、進近和著陸期間的飛行技術差錯,從而有效降低誤判或操作失誤風險,整體提升運行品質。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這個系統可以顯示飛機的氣壓高度,無線電高度,空速,導航信息,飛行指引,飛行加減速指示,迎角傳感器位置等等信息,通過將傳統的航空數據與現實的視野相結合,大大的提高了機組對航空器狀態的理解與掌控。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HUD的前身是使用在戰鬥機上的光學瞄準器,這種瞄準器利用光學反射原理,將環狀的瞄準圈光網投射在裝置在座艙前端的片玻璃或者是座艙罩上面,投射的影像對於肉眼的焦距是定在無限遠的距離上面,當飛行員瞄準目標的時候不會妨礙到眼睛的運作,維持清晰的顯示。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這種瞄準器最早出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開始被廣泛利用。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HUD誕生的最重要關鍵是電腦處理轉換

之後,將需要的資料傳遞給HUD的顯示單

元,再將影像投射到前方的玻璃上。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第一架使用HUD的飛機是美國海軍的A-5艦載機民用航空是在1975年由法國達梭飛機

公司首先使用在 Mercure飛機上面。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1970年代晩期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在生產的MD-80系列飛機上開始採用HUD。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自2005年起,中國民航局在山東航空公司進行了HUD系統推廣應用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山東航空已在40餘架波音737-800飛機上安裝了HUD設備,並已具備了使用HUD 設備實施類運行的資格。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民航局還頒發了關於飛機使用HUD的運行政策與標準,在北京首都機場海浦東機場等7個國內主要機場公運行最低標國民航局在推動航行新技術方面已經走上國際合作的道路HUD實施發展路線圖中制定了實施劃,提出在2013年~2025年分3個階段在所有適用的飛機上安裝HUD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中國民航局希望通過HUD這項新技術在全行業的應用,進一步提升我國民航飛行安全、品質和運行效率,幫助解決民航運輸統在快速發展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使用HUD實施RVR低於400米的起飛,RVR低於400米但不低於75米,同時以上各類運行均對航空器運營人、機場和地面保障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截至2017年2月14日,中國大陸上符合CAT II的跑道有:ZBAA(北京) 01/36R、ZUUU(成都) 2L/2R、ZSPD(上海浦東) 17L/35R、ZLXY(咸陽)05R 23R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還有就是其實所有的民航客機,幾乎都可以安裝HUD。只是有一些機型是標配(比如787、350),但是大部分的機型,還是需要航空公司自己來選裝的。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HUD運用的範圍還是挺廣的,現在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也開始在車上安裝HUD了。其實和飛機一樣都大大的提升了駕駛的安全性。

飛行員遇到大霧再也不用怕了,因為有了它—HUD

最後一點,如果沒有HUD,我們的飛行員一樣會安全的飛行哦。


別忘了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