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周恩來總理曾誇它是亞洲第一大土壩

壯哉!周恩來總理曾誇它是亞洲第一大土壩

磁縣嶽城水庫大土壩

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 通訊員沃倩倩 王永春)磁縣古稱磁州,歷史文化積澱厚重,蘊太行之靈秀,沐漳滏之潤澤,是趙都、殷都、鄴都“三都”文化交匯地。人傑地靈的磁州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也積累了磁縣人民的智慧和毅力,讓我們走進磁縣,品味磁縣之“最”、展現磁縣之“美”,寄語磁縣的美好明天,今天讓我們走進亞洲第一大土壩——嶽城水庫。

壮哉!周恩来总理曾夸它是亚洲第一大土坝

俯瞰磁縣嶽城水庫大土壩

嶽城水庫位於磁縣城西南二十公里處,相傳該地曾作為大名鼎鼎的岳飛抗金駐軍之所。站在雄偉的大壩上向西眺望水面:浩瀚如八百里洞庭,晴日裡波瀾不驚,水質清澈藍的純粹,纖塵不染。

“漳河寬,漳河長,滔滔洪水似虎狼,年年淹沒萬頃地,妻離子散棄家鄉” 是對洪水肆虐的生動寫照,根治水患,刻不容緩。1958年春,周恩來總理批示,在水量充沛的漳河之上立即修建嶽城水庫。

壮哉!周恩来总理曾夸它是亚洲第一大土坝

磁縣嶽城水庫。

軍令如號,嶽城水庫設計作用是防洪、灌溉、城市供水並結合發電,需要土地徵用、庫區移民涉及磁縣嶽城公社、黃沙公社、都黨公社的19個村近三萬人。接到搬遷任務後,各公社幾乎同時召開了搬遷動員大會,村民們不計得失沒有怨言,很快完成了搬遷任務。

千軍萬馬戰猶酣,1958年7月,邯鄲專署成立了嶽城水庫工程局;8月,開始修築92公里長的公路;9月上旬,9萬民工進駐施工現場,截流戰役正式打響;10月主體工程開工興建。1959年10月1日至1960年汛前,從崗南水庫、治淮前線以及河北省調進幹部職工約2萬人,工程進場民工總數達到24萬餘人。

壮哉!周恩来总理曾夸它是亚洲第一大土坝

當年修建磁縣嶽城水庫大土壩。資料圖

“當時那個場面實在壯觀!”親眼目睹工程建設的磁縣嶽城鎮下潘旺村村民趙有貴說。“工地上簡直是人山人海!“ 那時沒有現在的大型機械設備,全部是手推車、排子車,可人們幹勁兒很大。最顯眼的是姑娘隊。”70多歲的袁好榮老人介紹說。“姑娘隊一點也不願落後,嘶喊著號子和男人們爭高低。”

千百面紅旗迎風招展、高音喇叭裡播放著嘹亮的革命歌曲,有的刨土,有的剷土,有的打夯,往壩上運土的有人力車、畜力車、還有肩挑人抬,但各有分工,忙而不亂,秩序井然。剛剛澆築完的混凝土必須採取保溫措施,沒有防凍劑怎麼辦,只能在外圍想辦法保溫,老百姓就捐被子,在滴水成冰的冬天,一家一戶有捐4床的,有捐兩床的,六公里長的大壩,被老百姓的被子溫暖整個冬天……

壮哉!周恩来总理曾夸它是亚洲第一大土坝

周總理當年視察磁縣嶽城水庫大土壩。資料圖

水庫工程由大壩、溢洪道、洩洪洞、電站及渠首工程等部分組成,防洪設計標準為千年一遇,最大庫容13億立方米。 資料記載,到1961年汛前,水庫第一期工程完成,填築土方2000萬立方米,實現了一年攔洪的任務。1970年全部建成後,控制流域面積18100平方公里,佔漳河流域面積的99.4%。大壩為均質土壩,全長6296.7米,壩頂高程為159.5米。號稱亞洲第一土壩。

水庫保護著下游河北省清涼江以南,河南省安陽河、山東省馬頰河以北的39個市縣及重要的工礦地區,是華北糧棉基地的主要部分;保護農業耕地面積2732萬畝,人口1416萬人,對京廣、京滬、京九等鐵路及京福、京珠等高速公路的安全起著重要的屏障作用。

壮哉!周恩来总理曾夸它是亚洲第一大土坝

磁縣嶽城水庫

1966年春天,周總理慰問邢臺地震災區後,擔心地震危及嶽城水庫,便不顧疲勞,風塵僕僕來到嶽城水庫。聽完建庫彙報,周總理馬上乘車去工地察看大壩,當他得知,如果用建築大壩的土壘成一米高一米寬的土牆可繞地球三週時,高興地伸出大拇指說:“真不了起,你們建造的是亞洲第一大土壩!”

嶽城水庫彈指誕生50年了,在無數個不平凡的歲月裡,它的工程建設與管理取得了巨大成績,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效益,僅1998年8月直接減災經濟效益就達到100億元。同時在工農業供水和生態補水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力支援了地方工農業建設,保證了邯鄲、安陽兩市的飲用水安全,先後承擔了向白洋淀、衡水湖等重點跨區調水補水任務。

雄偉的嶽城水庫大壩橫臥在挺立的太行青山之間,一片碧綠的水面接著藍天,天然人工的嶽城水庫,已成磁縣人永久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