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這段時間,網絡電視劇《安家》《完美關係》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熱播劇。除了孫儷、羅晉、佟麗婭、黃軒等熱門演員,劇中的人物和劇情引起了觀眾們的廣泛討論。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但與《安家》和《完美關係》的熱度不斷高攀相對應的是,兩部電視劇的口碑卻從開播起一路下滑。在7萬名豆瓣網友點評後,《安家》的評分已經滑落到了6.1分。與尚在及格線上的《安家》不同,《完美關係》則已經被5萬多名網友打到了3.9分。不過,在評分相對寬容的貓眼,《安家》評分為7.0,而《完美關係》還維持在7.2分的位置。

不過,就在幾天前,《人民日報》卻轉載了《工人日報》發表的《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的劇評文章,並直指《安家》《完美關係》為懸浮劇。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原文指出:“孫儷搭檔羅晉的《安家》、黃軒攜手佟麗婭的《完美關係》以行業劇之名登陸衛視頻道,然而觀眾們卻像對待前不久靳東的《精英律師》一樣,把它們統統劃入‘懸浮劇’。”文章還認為,孫儷們頂著影后視後、影帝視帝的名頭,卻沒能扭轉國產職業劇“拍一行,毀一行”的一貫作風。

人民日報的發話一下子讓很多人找到了共鳴,再次引發了大家對於國產都市職場劇的大範圍吐槽和鞭笞。演技浮誇、編劇不專業、劇情脫離現實、職場不職場成為了網友們對兩部網絡電視劇的集中吐槽點。而佟麗婭等人稚嫩的演技也在其中受到詬病。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然而,筆者認為,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對於《安家》《完美關係》的評價比較犀利,但也有些值得商榷,原因如下:

1、觀眾們最吐槽的核心點是離奇劇情。然而劇情的核心問題是編劇造成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即便黃軒的角色換成了鄧超或者沈騰、朱亞文,佟麗婭換成了馬思純、周冬雨,孫儷換成蔣勤勤,《完美關係》《安家》的劇情問題仍然不會解決。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2、職場不職業也不專業的問題也不是演員造成的。和美劇的編劇們有所不同,國產編劇普遍對於職場缺少理解,對專業則是一竅不通。就像段子裡的窮人問他有錢了以後想幹啥,窮人說有錢了以後要天天吃大白麵饅頭喝大米粥。

只不過,限制編劇想象力不是物質的貧窮,而是專業的貧窮。他們沒有了解職業、尊重專業,自然不可能編出靠譜的劇情。當然,還必須說一句,和《完美關係》的完全架空不一樣,《安家》在故事的選擇和對於職業的尊重與拔高還是要明顯一些的。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3、觀眾們縱容了編劇和演員。我們可以很容易在網絡上搜到大量粉絲們的言論,除了一味叫好,你行你上、不好看別看、我就是喜歡之類的言論數不勝數。

原因在於,很多粉絲是學生或者入世不深的年輕人,他們本來就不懂職業和專業,他們的目的就在於看偶像以及獵奇這些行業,並不關注真實。所以才出現了《完美關係》中,DL公司兩大高管佟麗婭和黃軒的主要職責是當HR解決人事糾紛、當律師解決法律糾紛、當警察破案等各種奇葩操作。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4、採購方為個人喜好及粉絲所綁架。在竇文濤主持的《圓桌派》綜藝節目中,有一期專門講到了這個問題。電影是2C市場的,所有的銷售要靠一個個觀眾買票進場的,對口碑依賴極大。而電視劇是2C的,只要電視臺或平臺的採購負責人對演員或者題材感興趣,或者進行了足夠的公關,則直接能夠拍板。而年輕粉絲們的無腦瘋狂則會讓足夠基數的人為流量埋單。這其中只關乎演員、題材和粉絲,無關乎專業和內容,自然也就無從專業可談。如果你要較真,就會有大批極端粉絲輕則讓你別挑刺,重則對你實施人身攻擊。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5、演員的演技發揮空間有限,和人設不無關係。我們必須承認,像陳數、高露、郭濤在劇中的演技還是很不錯的。但為何孫儷、黃軒就明顯更加的極端和臉譜化呢?大女主和霸道總裁是最近幾年國產電視劇的主流,這就是編劇基於市場和粉絲、採購決策者的理解所作出的決策。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所以《安家》是大女主劇,《完美關係》塑造黃軒的霸道總裁人設都是正常操作。而我們肯定可以預測的是,孫儷和黃軒的人設必然在之後會有契機進行轉變。至於佟麗婭,向來走的也不是演技派路線,而且至少比《創業時代》的楊穎不差,也算勉強可以接受吧。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懸浮劇,鍋應該誰背

綜而言之,除了《安家》《完美關係》還是《創業時代》《精英律師》,哪怕是老江湖於和偉、胡靜主演的《決勝法庭》最後不也爛尾和懸浮了嗎?這其中的鍋不應該光由演員來背,也不應該把大多數罪責歸於編劇,本質上是源於不成熟、不理性、缺乏平衡和制約的決策體系和輿論環境。

正如馮小剛曾經炮轟,如今看來卻無比正確的一句話,正是因為有了那麼多垃圾觀眾,才有了那麼多垃圾電影。

如果我們剋制一下自己的低級趣味,對爛片少一些寬容,對反對聲音多一絲理性,可能我們能看到多得多的更好的電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