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陳濂豐:茶香處亦是吾鄉

近年來,烏龍茶以其獨特的風味風靡全國,在無數愛茶人心中穩坐“C”位。而到了陳濂豐這裡,自家的高山烏龍茶一身的“公主病”,不僅怕霜,也怕雨、怕太陽,得好生伺候,才有辦法長得好。

“臺灣是我的出生成長地,永福則是我事業發展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鄉。”生於1983年的臺灣青年陳濂豐出生於臺灣南投一個製茶世家,此前在臺灣經營製茶廠。2015年,懷著對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福建龍巖漳平的憧憬,他攜妻帶子來到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

臺商陳濂豐:茶香處亦是吾鄉


大陸的天地廣闊多了

“我父親2004年來到漳平時,感覺這裡的氣候水土和臺灣阿里山很像,於是承包了300畝土地開始種茶。”如今,陳家父子倆的茶園面積加起來超過1000畝,採茶季一天請的工人就多達150餘人。

幾年前,陳濂豐既要管理臺灣的茶園,又要在採製茶高峰期到永福幫忙,兩地輾轉。而現在,永福已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2020年的春節,陳濂豐一家留在漳平度過,他笑著說:“這裡春節氣氛很好,很熱鬧,風俗和臺灣很接近,當地老鄉也很熱情。雖然今年只有我和我愛人孩子5口人在這邊過年,但是一點都不覺得孤單。”

據陳濂豐介紹,在臺灣,有些茶農的茶園面積只有一間教室那麼大,能擁有上百畝茶園的屈指可數。“大陸的天地廣闊多了。”以前在臺灣陳濂豐主要從事茶葉製作加工和銷售,現在則是茶葉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以前在臺灣他多和同齡人交往,如今在漳平,上至七旬老伯下至二三十歲青年,都在他的朋友圈裡。

2017年,結合“茶葉+旅遊”等發展模式,陳濂豐注冊成立了一家農業觀光休閒旅遊公司,希望打造茶旅示範點,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因此他榮獲福建“101臺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創業之星,後又被授予“龍巖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陳濂豐說:“我很喜歡漳平永福,也總是勸更多臺灣青年來這裡走走看看,這裡能最大限度地讓你把才華揮灑出來。”

臺商陳濂豐:茶香處亦是吾鄉


秉持初心做好安心茶

在漳平臺創園,臺灣高山茶可謂一枝獨秀,比起單打獨鬥,在這裡的臺農們選擇抱團發展。短短几年,這裡已是臺灣高山茶在大陸最聚集的所在,有超過一半的“臺農二代”像陳濂豐一樣選擇了接班。

之所以出走臺灣,陳濂豐坦言,是臺灣“食安”問題使然。2015年,臺灣多家茶葉連鎖店的茶葉被檢測出殺蟲劑等農藥殘留,一時間民眾“談茶色變”。

在臺灣,他們屬於小農經營,種茶跟製茶基本是分開的,自己無法分管到茶葉生產每個環節的衛生問題。在永福,可以滿足大規模的茶葉種植,陳濂豐一手掌握來源、耕作以及後期製作等環節,茶葉安全也有了保證。寧可看其被凍死,也不貿然採收。

雖然永福與臺灣的氣候極為相似,但永福屬於半海島型氣候,每年每季遭受的蟲害也不一樣,最嚴重的是霜害的問題,這是技術無法克服的。也許有人會說,可以提前採收,將損失最小化。但陳濂豐卻有用藥安全的考慮,如茶樹上的藥效沒過,明知有一些農藥殘留而採之,他是做不到的,在他的認知裡,安全最重要。

臺商陳濂豐:茶香處亦是吾鄉


千方百計管出品質茶

較於其他品種茶,高山烏龍茶重管理、生產、製作。從第一個環節到最後,都是高技術、含量的,成本也高於其他茶葉。一般,紅茶30個工作日就可以採,而烏龍茶則要40多天,要等它將肥料完全吸收轉化後,方能採收。不僅如此,採收不能在太嫩或太老的時候採,這樣會造就它的風味不一樣。雖然這裡的茶葉一年可以採收四季,但陳濂豐只採三季,因為茶葉也要汰舊換新,他通過修剪茶樹的枝幹,拿捏它的生長期,讓茶葉一直長出新的芽。

每種茶種植管理不一樣,烏龍茶講究最多。紅茶採收前不能施肥;綠茶非常重視田間雜草,因為它只採芽,修剪技術很重要;烏龍茶卻是什麼都要注意,修剪、施肥、除蟲等是每季的工序,除草是每天的工作,因為草會引來害蟲。

以前,陳濂丰采取人工採茶,成本極高,效率仍不理想,於是茶廠進行了自動化升級、改造,現在茶葉的產量是過去的兩倍,但人工卻只有過去的一半,製作出來的茶葉品質也更穩定。從最初的220畝,到現在近500畝,陳濂豐的茶園面積不斷拓展,如果計劃順利的話,茶園規模將達到1000畝。

當初從父親手中接過茶園,陳濂豐倍感壓力,每當他跟父親就茶園、茶廠交叉管理產生重大意見分歧時,父子倆都會開會討論,彼此將總結想法寫出來,最後選擇最有利的方式。陳濂豐的茶廠越辦越好,少不了父親的開明、家人的支持與政策的扶持。

在永福,越來越多的臺商正利用這裡的大好舞臺追逐自己的事業夢想,這片熱土上,特色產業不斷形成發展,閩臺交流合作愈發密切,帶來無限活力。

(原文登載於2020年第2期《海峽農業》記者 石玲 通訊員 陳隆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