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饒毅是誰?相信關心科學的人,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位科學家的名字,曾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現在是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今年過年,饒毅因舒紅兵、王延軼夫婦突然又火了一把。饒毅因敢於直言而聞名於學術圈,能讓他佩服的科學家估計也不多。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然而,卻有這樣一位女人,曾讓饒毅有種失敗的感覺,而這位女人同樣也不是一般人,她同時擁有3個院士頭銜,她就是非常著名的女性科學家莊小威。莊小威的大名,相信很多人已經如雷貫耳,因為她出身我國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更讓人佩服的是她曾經在神童滿堂的少年班裡創造了歷史和傳奇。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莊小威1972年出生我國著名的教育之鄉,江蘇南通市。1987年,年僅15歲的莊小威以600多分的好成績,成功進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是少年班裡為數不多的女孩。在少年班裡,這位原本不起眼的莊小威,卻在在校期間取得了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四大力學的滿分,這個紀錄成了少年班裡的傳奇。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從中科大物理專業畢業後,她開始了留學生活。之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後來再跟隨朱棣文在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她開始研究化學、生物交叉學科研究,一下子讓這個物理學博士瞬間成為了多個學科的研究者。

小有成績的莊小威後來正式進入哈佛大學任教,她也成為哈佛大學為數不多的化學和化學生物、物理雙學科教授。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之後的莊小威,在學術上正式開掛,各種大獎拿到手軟,各種頭銜帽子也是越戴越高。我們簡單羅列一下:

一、各類大獎

2003年,31歲的莊小威憑藉研究單個分子特性的傑出才能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

2004年,被美國的《科技評論》雜誌選為35歲以下的100名青年創新者。

2011年,獲得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

2015年2月,因為發明了基於單分子熒光檢測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STORM)而獲得美國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

2017年6月,獲得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頒發的倫納特·尼爾森獎 。

2018年10月,獲得2019年度生命科學突破獎。

2020年,獲得維爾切克創新獎中的生物醫學獎(全球每年只有2人)。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二、各類頂級頭銜

2012年5月,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3年4月,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2015年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3年8月,入選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成為入選該計劃的第二位學者。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在很多人看來,莊小威屬於天才科學家,已經是高高站在世界科研領域金字塔頂尖的科學家。她是曾經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她曾發明的超微成像光學STORM技術,使得熒光顯微技術的分辨能力達到了納米尺度,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影像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單細胞定量轉錄組學等的研究。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這項發明技術,被業內稱為絕對是最前沿的技術。後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就是獎勵了她研究的這個領域,而且被獎勵的技術也是引用了她的研究成果來當成背景。可惜莊小威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不過莊小威在對待諾貝爾獎的態度上,卻非常堅決。成名後的莊小威,有一次受邀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做《科學人生》的講座,講座最後提問環節中, 有學生提到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你的成就有目共睹,你還這麼年輕,你今後的規劃是什麼?是不是要得諾貝爾獎?”

莊小威不假思索,直接回答:

不,做好科研工作,解決更多有趣的問題,諾貝爾獎不是我的目的!”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可見對莊小威來說,解決更多有趣的問題,比獲得諾貝爾獎更有興趣,因為每攻克一個難題,都會讓她收穫成就。也是在這次講座上,饒毅說莊小威讓他感覺到很失敗。原來這次講座是由饒毅主持,在講座開始前,饒毅發現整個報告廳擠滿了人,連門口走廊都是人。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看到這個場面後,他說:

“這個場面讓我感覺很失敗,因為上次莊小威講座很火爆,我以為是我博客的功勞,因為我提前專門寫了篇博客,可是,這次我沒寫博客,來的人更多!哈哈,看來,我的博客……”

原來這是莊小威的調侃和幽默,不過饒毅在很多場合確實都誇過莊小威,打心眼裡也很佩服這位女科學家。要不以他的性格,是不會多次邀請莊小威到北京大學做講座的。

這麼厲害的天才女科學家,她是怎樣做到這樣成功的?在北京大學演講時,她講述了自己從小學習的很多勵志小故事。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原來莊小威的父母之前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在莊小威還很小的時候,父親一句小威很有天賦給了她很大信心,也讓她對物理、數學這些理科產生了極大興趣,堅定了未來做科研的信心。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之後的莊小威,在數學物理生物這些理科學習上,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在學習上也從不言棄,碰到困難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這才有了後來在中科大創造四大力學滿分的紀錄。

而最近幾年,很多家長常常跟我說,自己的孩子理科成績很差,不用說物理了,數學這門主科成績都不理想,家長很著急,完全找不到辦法。

我們就拿數學來說,其實從莊小威的故事我們應該有所領悟,學數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培養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愛因斯坦的至理名言。很多學生數學成績不好,根本原因就是對數學沒有興趣,打心眼裡討厭學習數學,這種心態學習數學顯然不可能學好數學。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很多家長可能也知道學數學,應該先培養學習興趣,但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培養?其實也很簡單,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平時多讓孩子閱讀數學科普著作,通過這些有趣的數學科普讀物,來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可能是最有效的辦法。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為什麼閱讀數學科普著作能夠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們來看幾個非常成功的例子:

著名數學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校長谷超豪這樣評價: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劉薰宇的《數學的園地》。它介紹的微積分和集合論的初步思想,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1983年楊振寧在香港演講時,談到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時,楊振寧說:

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著名數學家,武漢大學前校長齊民友這樣說:

我很喜歡這本書(劉薰宇著作),而且讀了以後就仿照它的方法,做出了一些很難求解的應用問題。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楊振寧、谷超豪和齊民友三人同時提到的劉薰宇,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數學家,最擅長的就是編寫數學科普著作。劉薰宇曾是我國首套中小學數學教材主編,他的著作對楊振寧、谷超豪,還有陳景潤、華羅庚等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劉薰宇一生創作了很多有關數學有著作,其中最經典的主要包括五本:

1.劉薰宇,《數學趣味》。上海:開明書店,1934

2.劉薰宇,《馬先生談算學》。上海:開明書店,1940

3.劉薰宇,《數學的園地》。上海:開明書店

4.劉薰宇,《因數和因式》。中國青年出版社,1951

5.劉薰宇,《實用微積分》。上海:開明書店,1952

很多人之前可能見過劉薰宇編寫的前三本書,即最近網絡上熱賣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如今經過多方的努力,目前已經找齊了劉薰宇先生的前4本書,即:《數學趣味》《馬先生談算學》《數學的園地》和《因數和因式》,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這4本書共同特點就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枯燥的數學原理演繹的非常有趣生動,中小學生讀完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很多人讀完這套書,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學數學原來可以這麼簡單”。而這些書都是陳景潤、華羅庚誇讚的好書。

她是讓饒毅感覺失敗的女人,有3個院士頭銜,卻對諾貝爾獎沒興趣

如果你也想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熱愛數學的朋友,都可以入手一套劉薰宇經典的數學著作。想購買的朋友,直接點擊下面鏈接參與團購即可。

很多人對於莊小威這樣天才科學家,最後加入了美國籍,感到非常遺憾,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國科研。對此,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