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戰俘,流落日本40年,娶日本美女當上富豪!晚年回國苦尋親人

一個戰俘,流落日本40年,娶日本美女當上富豪!晚年回國苦尋親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戰爭是殘酷的,它奪走了很多生命,它拆散了很多家庭,它讓交戰雙方都痛不欲生。但是,“戰爭無情人有情”,一個流落日本的戰俘——俊明的一生既經歷過戰爭的悲痛,又經歷過人間的溫暖。

生死一線

“生於亂世中,個人命運終究不值一提”,那一年,敵軍發動戰爭,中國人民苦不堪言,那時,人們沒有家園,因為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戰火會燒到哪裡。年幼的俊明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要四處飄零的命運。母親抱著尚在襁褓中的俊明東躲西藏,可是,即便如此,3歲那年,俊明的父母還是離開了他。

親戚不忍看到這個本該在父母身邊牙牙學語的孩子無人問津,便找來了一戶人家收留了俊明。隨後,俊明便同養父養母一起生活在晉南農村。養父養母家中條件本就不好,但是他們依然儘可能的給俊明更好的生活條件,缺失的父愛母愛在這個家裡又重新找了回來,雖經歷過父母雙亡的悲痛,但俊明在養母的教導下依然樂觀堅強。

一個戰俘,流落日本40年,娶日本美女當上富豪!晚年回國苦尋親人

可是,隨著敵軍的蔓延,人們生活的越來越悽苦,原本幸福的家庭再一次被拆散,家裡日子拮据,養父不忍小小的俊明餓著肚子,便將所剩無幾的食物都給了俊明。後來,養父便被活活餓死了。眼看家裡再無糧食,養母便含著淚水將年幼的俊明送入了軍隊。因為,在那裡,俊明或許還可以靠軍糧活下去。

就這樣,俊明從幸福的家庭來到了冷酷的軍營。不久,俊明所在的軍隊剛從山西戰場撤退下來便在濟源城遭到了敵軍的襲擊,幾經周折下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疲憊,可是,面對敵軍,中華兒女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堅韌頑強,很快,決一死戰的堅毅代替了奔走的疲憊。戰鬥的結果是慘烈的,那一天的大雨和鮮血浸透了泥淖,就連天邊的晚霞都被暈染成了紅色。經過了三個晝夜的對抗,我軍犧牲了整整1371人,同時有4853人被俘,但最終還是突圍成功了。

有人戰死了,有人被俘了,還有人逃了出來。短短的三天,一起奮鬥的人們的命運卻再不會相同了。殘酷的敵軍準備將擒住的俘虜全部射死,

8歲的俊明躲在人群中看著這一切,那麼殘酷,那麼血腥,又那麼真實。突然,身材單薄的他被一個戴著帽子,操著奇怪口音的男人拎了出來——敵軍長官高橋,高橋看到人群中睜著大眼睛,懵懵懂懂看著這一切的俊明的那一刻,他的心揪了一下,他想起了在戰爭中死去的弟弟。於是,他便留下了俊明,將俊明帶在身邊。

劫後重生

在敵軍軍營裡,他們都很喜歡俊明,因為,他們在這個年僅8歲的孩子的眼睛裡看出了天真無邪。俊明就像一束陽光給飽經戰爭的他們帶去了一絲絲慰藉。於是,他們都叫這個小孩子為“光俊明”。此時,俊明養母的願望達成了,俊明好好的活了下去。後來,俊明跟著敵軍輾轉各地,終於,大戰接近尾聲,敵軍節節敗退。在一次戰鬥中,俊明所在的軍隊大敗,俊明再一次成了戰俘。

一個戰俘,流落日本40年,娶日本美女當上富豪!晚年回國苦尋親人

由於他的家人都不知蹤跡,俊明便被一個日本醫生加地正隆所收養,戰爭結束後,加地把俊明帶回了日本。後來,加地結了婚,又生了孩子,但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加地都不曾拋棄俊明,他始終把俊明帶在身邊,給予他父親般的溫暖,到了上學的年紀,加地給俊明報了當地最好的學校,給予他最好的教育。

“年紀輕輕便經歷瞭如此多痛苦”的俊明自然對這來之不易的幸福更加珍惜,他不敢辜負加地期盼的目光。因此,俊明便努力的學習。就這樣,“十年寒窗苦讀”,俊明考上了熊本商科大學。畢業後,俊明來到了一家外企工作,在工作上,他兢兢業業,很快,愛情也降臨了。由於俊明工作認真,待人真誠,公司裡最漂亮的女孩範子便對他傾了心。

一個戰俘,流落日本40年,娶日本美女當上富豪!晚年回國苦尋親人

墜入愛河的範子和俊明很快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當時,進出口貿易繁榮,不甘平庸的俊明便辭了職,準備開一家公司,可是,開一家公司需要很多錢,自己雖積累了不少財富,但要用這些錢開家公司還是遠遠不夠的。俊明的岳父一直很欣賞俊明,得知這一情況後,便毫不猶豫的出錢幫俊明辦起了公司。“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俊明的公司辦的風聲水起。一時間,俊明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當上了富豪。

萬里尋親

俊明生活的很幸福 ,他娶了漂亮的妻子,並有了一雙兒女,事業也蒸蒸日上。可是,“月是故鄉明”在日本生活了40年的俊明覺得這裡終究不是故鄉,每到晚上,他總會想起養母送他去軍營的那一幕,時過境遷,家鄉現在是什麼樣子呢?

一個戰俘,流落日本40年,娶日本美女當上富豪!晚年回國苦尋親人

對故鄉種種的猜想佔據了俊明的心,他恨不得立即飛奔回去。晚年,再也忍耐不住的光俊明開始申請到中國尋親,申請通過後,他便帶著加地一起去往了自己的故鄉山西運城。時光匆匆,家鄉再也不是往日的模樣,俊明憑著兒時微乎其微的記憶一點點的尋找親人,來回10多次尋找,終究還是杳無音信。

尋親失敗後,俊明很傷心,他終究還是沒有見到日思夜想的親人們,但是,俊明沒有沉浸在悲傷中,他將目光放在了家鄉的教育事業上,俊明先後出資修建了多所學校。以此來回報故鄉的養育之情。40年的光陰改變了故鄉的容貌,卻改變不了俊明對故鄉的熱愛。

戰爭打破了俊明本該平靜的生活,但“人情”又將俊明從黑暗中拉向光明。見過了黑暗更會珍惜光明。因此,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身邊人,對待他人時“多一份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