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全國房地產開啟0首付政策,房貸也都批准,多少人會買?為什麼?

白菜千張


取消零首付,還是目前的價格,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拉開還貸時間,揹著扛著一樣沉。


何慶彬2


應該會有不少人會買吧。

現在年輕人的消費模式,能夠靠自己慢慢攢幾十萬首付太難了。前兩年開發商搞的首付分期的政策不是被叫停了,那時候買房門檻低,開發商賣的真是風風火火的。

我身邊有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我的同事,一個女孩27歲了,和男朋友戀愛7年了,一直想買房子再結婚,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她男朋友比她大幾歲,做餐飲的,幾年前他們也攢夠了二十萬左右,當時還比較年輕,想投資多準備一些首付,後來投資失敗了,也耽誤到了現在,也就能拿個十幾萬。男方的父母都在老家,一輩子的農民沒多少存款,女孩也不甘心自己付全部首付,從平時談話來看他們的感情還是很好的,畢竟7年了,一起風風雨雨經歷了不少,可是讓女孩租房結婚,真是心裡有點意難平。

其實她男朋友月收入也不錯,在鄭州一萬出頭,單位包吃包住平時還是能省下來不少的,但是真是攢夠首付也還得兩年左右。

如果真的有零首付的房子,我覺得他們會買的。他們也不要求太高,小兩房,小區過的去就行,一個兩個人還個5000左右的月供也沒什麼問題。

我覺得男生這兩年也有了危機感,每天電話關懷不斷,下班很累了也會見面。我是希望他們真遇上合適零首付的房子早點安家。

這樣的年輕人也許很多,漂泊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七七七小二


您的問題,瞬間讓我想到了美國次貸危機。

什麼是次貸?就是不夠優質、危險係數較高、貸款評級較次的貸款。比如:還貸能力低、信用差。

美國次貸危機後來引發全球金融危機,我相信在看的很多朋友都還記得那次金融大海嘯,以及對世界經濟秩序帶來的破壞。

可能有些朋友還不清楚買房0首付跟次貸危機有什麼關係?

好,回到您的問題:如果現在全國房地產開啟0首付政策,房貸也都批准,多少人會買?為什麼?

一、開啟0首付,買房人必然大幅增加,可能到達上億規模

根據目前我國城市化率水平,全國大概還有5億的農村人口。我們可以把這5億就大概理解成目前國內還沒有買房的群體(雖然不準確,但八九不離十)。

這部分無房群體,除去一些不願意離開的、年事已高的、尚未到達法定購房年齡的,剩下來的應該就是想買而又短期內買不起的。

這些群體希望得到城市戶口、為子女提供城市優質的各項資源、自己也獲得城市優質的醫療、社保等福利,所以進城買房是必然的訴求。如果變成0首付,那這部分群體無關炒房,一定會選擇在城裡買房、落戶。

所以,我們這個數量會高達上億。

二、開啟0首付,炒房一說理論上就不存在了

炒房人的生存空間即:利用信息差、關係差、購買力差,拿到低於市場價的房子,進而拋售獲利。這裡面,購買力是第一要求,你起碼得有啟動資金,才能進場炒房對不對。

但是變成了0首付,也就是說只要是合法、成年的公民,都可以獲得買房資格。那炒房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那為什麼說是理論上?因為還有信息差與關係差。一旦0首付,市場上短期內房子供不應求,房子就會很快被“消滅掉”。而這部分擁有信息差、關係差的人,自然能否先於普通人買到房子。進而在二手房市場捂房惜售、加價出售。屆時,新房市場出來就被買光,然後全部拿到二手房市場,自由定價、自由出售。到那時,恐怕無房人買房會更加不容易,也會催生“掛號黃牛黨”這個群體。

但是,0首付、100%放款這種可能性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對市場的供需擾亂、不良貸款利的形成,影響實在太大了。

下面兩大點為您闡述原因。

三、開啟0首付政策,槓桿升高,不良資產率大增

我們都知道,按揭貸款的本質是用30%的首付撬動100%的貸款,這本身就是一個金融槓桿工具。我們在貸款時,都會被要求提供幾樣證明:銀行流水、工資證明、個人徵信。為什麼要提供這三樣東西呢?顯然是為了評估你的購買能力與還款能力,夠不夠滿足首付撬動全款的槓桿償付能力,也就是30%的自有資金撬動70%的銀行資金?那為什麼是30%這個硬性首付要求呢?顯然是為了進一步降低槓桿的風險。所以,如果變成0首付,那這個槓桿可以說是“無數倍”,槓桿加的太高太高了。

其次,銀行按揭都是要求抵押房產證的。也就是說房子作為大宗固定資產,銀行有了這個產權的抵押,才會放心的把貸款放給客戶。而如果是0首付,那顯然這個房子是不值錢的,誰都可以買到,那銀行即使拿了你的房產證抵押,也毫無用處。

這樣子做的後果是:一開始,銀行所有的錢都會“被套牢”在房產中,因為大家都0首付買房了呀。之後,每個人都有房子了,那房子就變得相當不值錢。於是乎,大量的人棄貸,銀行的錢全部變成了不良資產——房子。到那時,整個社會系統會癱瘓掉。

要知道,美國當時的次貸比例,也不過就20%左右,就已經形成了全球金融危機。0首付、100%貸款到位這種做法,次貸可能變成100%……

四、市場供需完全紊亂,甚至變成只有供,沒有需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所有人都可以一分錢不掏買到房子,那顯然剛開始會一蜂窩的去買房。很快,每個人都有房子了,甚至有人有多套房。

然後,沒有人有租房需求了、沒有人有買房需求了,只有大量的空置。這個像什麼呢:像空氣。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呼吸空氣,但有誰需要買賣空氣呢?(少數製售純氧罐頭的除外)

到那時,每個人都想盡快出手掉自己的房子,換成現金、黃金來保值。可是每個人都有房啊,賣給誰呢?賣給外星人還是動物呢?於是,整個房地產市場只有供,沒有需,市場癱瘓,一片狼藉。

當然,您的問題非常的有意思,也可以讓很多朋友學習、瞭解到市場運營的基本邏輯與發生可能。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xi說樓市,十年資深地產人士,樓市迷霧,關注作者不迷路哦。


xi說樓市


真要是開啟0首付,那麼買房的大多都會是炒房人了,現在可怕的不是首付,擠一擠,總還是沒有問題的,動輒一萬多的月供,三十年如一日,工資收入水平不夠的,怎麼抗的下去。

如果0首付的話,那麼月供奔著兩萬去…[捂臉]

我沒事北上廣深的房價 只是按照普通省會城市來說



子時話茶


大家好,我是勇談。如果真的像題主所說的購房零首付,且房貸批覆那麼容易的話,那麼幾乎所有人都會去買房。類似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也會在我國爆發,一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很快就會到來。所以,題主的假設是一個完全不懂經濟的人提出的業餘問題。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商品房為何要有首付制度?因為房產本身就是一個高負債的東西,銀行才是最大的風險承擔著

開始之前跟大家回顧下為何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會爆發,原因就是美國金融天才們發明了一種“金融衍生品”,目的就是讓過去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人擁有了貸款資格,甚至有零首付貸款的情況出現。這就使得不少人(多數都是無穩定工作收入的人群)可以擁有貸款資格(自然這些辦理人員就可以獲得豐厚的佣金),擁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是因為房子越賣越多,房子空置也越來越厲害,最終導致部分地區(尤其是郊區)出現大量空置房。這些房屋的主人已經連續幾個月甚至半年沒有繳納房貸(其中多數都是靠收房租過日子,房租用來還房貸肯定不夠)。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量的房貸無人還,導致貸款公司破產,最後引發銀行破產。


那麼我國採取零首付,房貸人人可以批覆最後的結果會如何?100%會出現類似於美國次貸危機的情況。因為幾點:
第一、購房者自身的風險很低,最終只不過是房子收回付出點房貸而已,所以幾乎所有人都會去銀行貸款買房。零首付,人人貸款都可以批覆的結果就是銀行承擔了所有風險。概率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如果一旦有超過10%-30%的人出現不還款,那麼銀行就受不了了。而銀行為了減輕自身負債,肯定會把房子收回然後以市場低價出售,自然會引起一波房價下跌潮。那麼後果就更加嚴重了,研究表明一旦房價下跌超過30%就會出現斷供潮,那麼觸發全國系統性金融風險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第二、為何要有首付和貸款審核?就是為了防範風險,杜絕金融泡沫出現。美國和日本因為房地產爆發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監管缺失”,包括銀行在內都始終堅信“房價只會漲不會跌”。而事實也表明,世界上不存在“只漲不跌”的產品。所以要想避免房產泡沫的出現,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強監管,杜絕不符合貸款條件的資金和個人進入這個市場。

零首付、房貸人人可以獲批肯定是不現實的,加強金融監管才是防止房產泡沫的關鍵因素

第一、這幾年因為房產調控的原因導致很多人不具備購房能力或者資格,於是房企就鑽漏洞發明了“首付貸”“首付分期”等產品,其實是害人害己。“首付貸”“首付分期”等產品其實質也是金融衍生品的一種,讓本身不具備購房能力和貸款能力的人具備這樣的能力,本身就是讓風險後置。其結果就是,風險呈現幾何倍的堆積,最終風險一旦爆發不僅僅是房企,包括購房者、銀行等金融貸款機構都會受到波及。

第二、從古至今房產都是“奢侈品”,想要輕而易舉有套房產本身就是不易的事情,大家不要犯糊塗。無論是古代還是建國初期,有套房產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憑什麼如今就必須得滿足“所有人都有房產”這個奇葩要求?更何況不少人的期望是在省會或二線及以上城市擁有一套房產,這是根本不現實的。有能力買房就買,沒有能力就租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綜上,要想真正為房地產行業考慮,為廣大購房者考慮,提高購房門檻、提高貸款獲批門檻才是根本。此次疫情導致不少城市開始放鬆了購房門檻,其實是很不對的,我們一直呼籲取消預售制度,其實我們後期發展的方向應該是同步提高房子首付比例,從30%提高的40%甚至50%。只有這樣大家的負債才會降低,房地產市場才會冷靜,房地產泡沫才會消化掉。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即便是零首付,買房的也不會像以前那麼多了,也就是少數沒有買房的剛需會買。

現在經濟條件好的基本都買了房,有的手裡還多套房。隨著人口出生率降低,年輕人越來越少,房子越來越過剩,而且開發商還在繼續造房,未來房子會很便宜。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現在的一手房好買,二手房難賣,只要買了房再往外賣,就要賠錢,否則是賣不出去的。

這種情況把炒房的給治住了,二手房沒了市場,誰還去炒房,總得來說,現在的房地產行業已經過了最好的時候,不是什麼香餑餑了,條件再寬鬆,買房的也不會太多了。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我的觀點跟各位的相反,如果要到全面放水來促進房地產的時候,反倒是災難性的結果,具體原因如下:

1,心理,廣大群眾“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會讓部分人在出手的一刻猶豫不決!因為完全放開手的時候就意味著房地產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暫且不論這種“大撒把“有沒有這種可能發生,就從消費心理來說,也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搶購

2,金融風險,如果銀行全面放開首付政策,手續審批全面放開的話,就加深金融風險,沒有門檻存在的話,就會有很多空手套白狼的人出現,把所有的風險全部推給銀行,供得起就供,供不起就斷供,銀行絕對不會這樣冒險的

3,最後一句就是《道德經》裡面的一句話,一句即可道破。“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顯孝慈,國家混亂出忠臣”,越是到該大肆救市的時候,就證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的時候

這是作為地產人的一些拙見,希望能幫到您



深圳買房小諸葛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暫且不論今後全國房地產不可能再開啟0首付政策。假設開啟了,房貸還都能批准,那將會是最後的狂歡,搶房者無處不在,經濟危機不可避免。

咱們首先要知道購房群體主要包括:投資客、改善型購房和剛需購房。對於不同群體,遇到0首付的機會想法也會有所不同。但有一點大家的認識是相同的:0首付意味著政策鼓勵購房救市,房價將飛漲,再不買房以後更買不起了。所以,買房的人數會超過你的想象

投資客:一旦有0首付的風聲,他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也會是最早開始搶購的一批人,用銀行的錢為自己的投資買單,天下再沒有這麼好的事兒了。更何況後面會有好多後來者搶不到房,人都有跟風的習慣,越搶越漲,越漲越搶。房子就那麼多,房價因此勢必大漲。然後倒手給後來者大賺一筆,純純的空手套白狼,一套一個準。況且,不漲價的話,由銀行來買單,何樂而不為呢?

改善型購房:換房改善的,這時自己的房子好賣了,能賣上個好價錢,又不愁貸款,必然會去換大房子改善。買二套改善的那更不用猶豫,本來還沒湊夠買二套的首付,現在天大的好事兒砸到頭上,直接二套拿下,努力掙錢還房貸。等湊夠首付再去改善,還不如先改善,還不起了把房子一賣或者還給銀行,不吃虧。

剛需購房:這部分群體看似是最需要房子的一批人,但確實最容易被割韭菜的一批人。剛開始感覺貸款太多,怕自己還不起,不敢買。等過了一段時間,發現房價瘋長,越來越買不起。但很多人早買房升值了,倒房掙錢了。眼紅別人掙錢,而自己越等越買不起。這時,已經顧不上還不起貸款的壓力,開始陸續入場。可惜為時已晚,投資客已經開始撤場,剛需成了接盤俠。

由此可見,如果現在全國房地產開啟0首付政策,房貸也都批准,買房人數會超出你的想象。只是不同的購房群體在不同時間段開始入場和撤退。


京南樓市觀察


你這個問題,必須回答你。

首先,假如不成立,天底下哪裡來的免費午餐?

疫情沒有發生之前,本人也是高房價的堅決反對者。

疫情雖然好轉,且國內仍然有若干確診沒有治癒的患者。

在這種情形下,我對中國地產有了另外一種認識。

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舉例哈,老北京人、老上海人哪家沒有自己的房子哪?沒有!沒有房子的北京人上海人,其實是拼命要做北京人上海人的人,這些人成分很複雜,舉個例子,不起眼的青島疫情時期有3萬韓國人回到青島自己的房子。

疫情時期,全世界除了中國還有誰做的比中國更完美?沒有!錢從哪來?掏你口袋你肯定不幹是吧?

住房不炒,其實就是告訴大家,有房住就可以了,你一定要衝進城裡,苦痛只能自己承受。


拉拉秧亦可入藥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本人認為很多人會選擇購買,咱們中國人說句實在愛面子愛生活,有房才有家有家才有愛。從本人的瞭解來看,我作為一個男的,我猜能代表大部分人的心理。女朋友跟著自己不容易,沒跟自己之前甚至過的更好。總是想結婚,但是連房子都沒有,已經在城裡生活習慣了,工作事業圈的全都在城裡,所以不可能會回去村裡務農的,更多的是想在城裡買套房有個家,哪怕苦點累點也能抗,所以在我認為很多人會選擇購買,至少剛需的會,投資的買不買咱們再另說。

再者受疫情影響,多少的租客無家可歸,遭房東嫌棄,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有錢誰不行買房呢,誰願意背井離鄉長期租房,幫著房東供房子,最後還不是自己的。

再提一點購買零首付需要注意的問題。

零首付並不是不需要首付,只是開發商前期給您首付分期的時長,前期只需要給個定金,後面還是需要補齊當地住建局要求的首付標準,所以要衡量自身的經濟狀況,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