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是少數民族,卻使用漢族姓氏?


壯族是少數民族,卻使用漢族姓氏?

壯族人分三種:

1、被壯族的漢族人,這個是一個歷史問題,是當年劃民族成分時,有些地方是整個村啊什麼的按區域的被劃成了壯族,有些人的族譜上都記得清清楚楚來源的,然後就變成壯族了。不過壯族有加分有優惠,這些人也沒有去改回來,除了身份證上的一個壯字外,跟別的漢人也沒有差別,他們自然是漢姓。

2、通婚的漢壯後代,因為國家優惠政策而改漢為壯,因為可隨父可隨母,然後為了考試加分,把民族成份按奶奶、外婆的改過來,但只是除了一個民族成份,其他的還是一樣,所以自然還是漢姓。

3、比較純的壯族人,他們的姓氏來源又分以下原因:

(1)漢化壯人,壯族是一個高度漢化的少數民族,個人估計如果不是建國初期搞一下,可能大部分壯族人都會在一百年內融合於漢族成為漢族人。這些壯族人從太老祖宗那時起就開始漢化,自取了各種漢姓,特別是明朝在戶口管理方面要求要登記入冊,並有名有姓,於是隨峒主姓的,隨地方官姓的,或是哪個漢人師傅姓的,各自高興自由選用,然後一直沿用了下來.

(2)上門漢族女婿(其實舊時還挺喜歡要上門的識字漢婿),從了父姓,從了壯俗。

(3)、古時官方賜姓,例如北宋時的儂智高搞叛亂分裂最後被狄青平定後,將儂氏留在中國境內沒有參與造反的官方賜姓趙。

(4)、漢字諧音表壯音。壯族原本並無文字,(現在這個壯文是解放後搞的拼音文字,但其實日常裡並無大用,所以除了小部分教師等,大部分人是學了又忘了,也有從沒學過的,所以現實裡大部壯族人都不懂壯文)漢字表壯音標其姓氏。如韋為“水牛”,岑為“枮板”等。

所以壯族的姓氏看起來就是那麼的象漢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