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大名鼎鼎的民兵系列洲際導彈,想必每個軍迷都知道,它用固體燃料代替液體燃料、射程達萬餘公里、適合維修保養、從上世紀60年代服役至今,就在不久前美軍還試射了一枚民兵3,用來威懾其他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大肆報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民兵洲際導彈的主導設計師,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這個人,就是林樺。當時我國各方面都比較落後,本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會花費巨資,派一些優秀的年輕人去國外學習先進的理念、技術等,希望可以以此帶動我國整體科學發展。林樺就是其中之一,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成績非常優秀,特別是在數學方面,為此,國家公費派他赴美深造,對他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學有所成,然後為國效力,填補我國人才空白。大家都知道,華人在數學領域是比較有天賦的,而林樺還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清華讀書時就展現出來了。憑藉紮實的數學基礎以及天資聰穎,再加上刻苦的精神,他迅速嶄露頭角,到多個頂尖大學進修。

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當初離國時還信誓旦旦、立下報效祖國壯志的他,取得優秀成績,得到學術界認可後,卻選擇不回國,而是被波音公司的百萬年薪及各種優厚條件誘惑,擔任其設計師,並主導了民兵系列導彈的設計工作。他的好友梁思禮回憶道:當年我們都在美國留學,期間非常要好,可在回國時,出現了分歧,他選擇留在美國,我則是回國了。他是波音公司的首席設計師,我後來成了航天部的總工程師,我倆搞的都是洲際導彈,而他的年薪是30萬美元,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在大別墅裡,我住在普通的單元房子裡。很多人都問過我對此有什麼想法,我的回答永遠只有一個:他研製出的民兵導彈,是瞄準中國的,而我研製導彈,是保衛祖國的!能為此奉獻一生,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光榮!

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梁思禮是誰呢?他是我國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也在美國留學,而且與林樺不同的是,他沒有國家資助,高中畢業後就赴美留學了,大學期間由於戰爭原因,與家人失去聯繫,經濟來源斷絕,過得相當艱辛與清苦。一個有國家資助,一個則只靠自己,而兩者做的選擇卻截然相反。受國家資助的林樺,選擇了富裕的生活,忘記了自己初心,置國家的培養不顧,選擇為美國研製洲際導彈,要知道,在他主導研製工作那段時間,美國對我們可是充滿敵意,正是利用他研製出來的“民兵”,美國對我國進行威懾;靠自己的梁思禮,懷著對祖國的熱愛,毅然選擇回到祖國為國效力,哪怕是薪資微薄、住在彈丸之地,也毫無怨言,為祖國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讓新生的中國,有了自己的武器,不用再受別國威脅。

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而且除了精神層面上的差距外,小編覺得在學術成就上,梁思禮應該也更高一籌:美國有基礎,林樺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豐富的資料、經驗等可以參考借鑑,有各種先進的設備可以使用;而梁思禮回國後,面對的則是一片空白。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的研製工作中,為了提升精度,經過反覆探討後,發現還是得運算速度快、小型化的彈載計算機才行,也就是集成電路計算機,有了它,“東風五號”才能有更聰明的“大腦”,讓我國戰略武器的威懾力更強。可在當時,集成電路剛研發出來,只有美國的民兵-2用了集成電路計算機,而且還經常出故障,我國的計算機遠遠落後,尚處於從電子管向晶體管轉變的時期,簡單來說,美國已經用上第三代計算機的時候,我國第二代計算機在軍工領域都還沒深入應用。用梁思禮的話來說,任務之艱難,就和“在白紙上畫畫”差不多。可再難也要咬緊牙關走下去,滿足國家的需要。

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為了取得突破,梁思禮帶領著一批科學家不分晝夜地伏案工作,手工穿孔紙帶輸入運算時間太長,為了效率,就手動演算。梁思禮回憶時說道,“我們經過反覆計算,重新推導了制導方程和關機方程,以減少計算機的負擔”。手動演算,重新推導方程,這在有先進計算機幫助的林樺看來,估計是難以想象的吧?這背後體現的,是梁思禮比以數學起家的林樺更紮實的數學功底,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艱苦的條件下,進行大量複雜的計算工作,以人腦替代計算機,最終讓我國“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的首飛試驗一舉成功。從梁思禮的經歷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是科學之母,是各學科都離不開的重要工具,憑藉它,才能把腦海裡的想法,轉化為讓人信服的真理。

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為什麼梁思禮能這麼優秀呢?這離不開從小的教育。他是梁啟超的兒子,在他的回憶中,從小父親就教自己讀書寫字,而且父親一直有個“科技夢”,所以經常也會購買一些數理化方面的書籍給我看,或許正是因為這些書籍,我才會走上和大哥(梁思成)、二哥(梁思永)不一樣的道路。在那些書中,有幾本數學書籍父親也讓我多讀讀,說是春暉中學的名師寫的,當時年幼有點看不懂,可裡面的小故事還是讓我覺得很有意思,老纏著父親讓他講,雖然父親去世得早,可那些給我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如果沒記錯的話,好像是一個叫劉薰宇的人寫的,可惜後來自己跟三姐出國了,沒能和這個讓父親也欣賞的人見上一面。梁思禮回憶中的劉薰宇,是民國時期的數學名家,是我國數學科普的開創者,除了在著名的春暉中學任教外,他還在西南聯大、暨南大學等當過老師,也參與過我國中小學教材的審定。或許正是因為這些經歷,讓他切身感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難處和當時很多教材的枯燥,就想讓數學變得輕鬆有趣,於是出版了大量中小學數學教科書和科普讀物。他的這些書,給無數人帶來了影響,在當時備受推崇,比如和他同在春暉中學任教的豐子愷。

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豐子愷與劉薰宇相識後,懊惱不已,覺得自己沒有早些遊覽數學的世界,實在是一個莫大的損失,“和他相識後,才慢慢了解了箇中趣味,他出一篇文章,我就讀一篇,誘我讀的,是裡面趣味的題材,常常一讀就到深夜,不知不覺沉浸到數學世界裡去了。”為了表達對劉薰宇文章的喜愛,豐子愷還專門為其所著的《趣味數學》寫了序。而除了畫家豐子愷外,很多傑出的數學家,也為劉薰宇所傾倒,比如谷超豪。谷超豪是我國著名數學家,還曾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長,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重要突破。他在一次講學提到,“學生時代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劉薰宇的書,其中介紹的微積分、集合論初步思想,讓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寧拿百萬年薪為西方造武器的天才,公費出去卻不回國,最後咋樣了


此外,著名數學家齊民友、大物理學家楊振寧等等,都曾在不同的場合推薦過劉薰宇。綜合起來看的話,他們的主要觀點就是:劉薰宇能夠將數學和文學相結合,他以講故事的形式,構築出一個情景,讓人不知不覺的就沉浸其中,等回過神來,哪些知識點和解題思路、方法等,都已經刻在腦子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