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吃什麼能恢復的更好?對心臟、血管更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要長期控制。尤其是日常飲食,十分重要。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日常的飲食應該怎麼吃,吃什麼。又有哪些食物能讓身體恢復得更快,讓心臟、血管更加健康。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什麼能恢復的更好?對心臟、血管更健康?

一、日常飲食,講究均衡

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把將“油脂”視為了“大敵”,有些人選擇滴油不進,還有人則只吃素不吃葷。也有些患者,聽說洋蔥、木耳是“天然的阿司匹林”,芹菜能降壓,就頓頓不離這些食品。

以上的這些做法都不可取。飲食少油膩是正確的,但長時間滴油不沾,會導致必需脂肪酸缺乏,而必需脂肪酸有平穩血壓、血糖等作用,控油過於嚴格,得不償失。而長期吃同樣的食品,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對身體也沒有好處。

所以,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除了少油鹽,少糖外,飲食均衡是最重要的。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什麼能恢復的更好?對心臟、血管更健康?

二、這些食品,助力心血管健康

當然,飲食均衡也是有技巧的,雖然五穀雜糧,肉蛋奶都能吃,但種類也要有所選擇。

食用油選玉米油

食用油不能不吃,但應該有所選擇,營養學專家表示,中老年人或者高血脂患者平時可以選擇玉米油,玉米油中含有植物甾醇,它能減少膽固醇附著在血管壁上,減少血管硬化的發生率。

葵花籽油和橄欖油也是不錯的選擇。葵花油含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其能加快人體內脂肪和膽固醇代謝。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什麼能恢復的更好?對心臟、血管更健康?

肉製品,選魚蝦

人每天要攝入適量的蛋白質,這樣才能保證身體有足夠的各種氨基酸特別是 “必需氨基酸”的攝入。

當人體進入中老年期,肌肉組織趨向萎縮,日常運動量逐漸減少,基礎代謝變低,對能量的需求量減少,但對多數營養素需要量並不降低。無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還是中老年人,都需要每日攝取優質蛋白質,蛋白質供應量每人天每公斤體重1.0~1.5克,。

最新發表於JAMA子刊的文章表明,每週多吃2份豬牛羊肉和雞鴨肉,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都會增加3%-4%左右,而吃魚蝦卻不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這是因為魚蝦的脂肪含量較低,而蛋白質含量高,達15~20%,而且更好吸收。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什麼能恢復的更好?對心臟、血管更健康?

牛奶不可少

每天一杯牛奶,對中老年人十分有必要。有研究表明,每天喝一斤全脂奶製品或有助心臟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早逝風險。與完全不攝入乳製品的人相比,每日超過兩份乳製品的人群,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23%,中風風險下降33%。

這是因為牛奶中含有的乳清蛋白對降血壓及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都有積極的作用。而且,長期飲用牛奶,還可以幫助老年人補充鈣質,預防老年骨質疏鬆。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什麼能恢復的更好?對心臟、血管更健康?

蔬菜要多樣

沒有哪一種蔬菜水果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為了心臟、血管更好的恢復,心血管疾病患者每週最好要攝取多種蔬菜,而且顏色越多越好。因為不同顏色的蔬果包含不同的營養元素,比如:花青素、花綠素、葉黃素、葉青素等。不同的營養素會使食物表現為不同的顏色。五顏六色的蔬菜搭配起來,有助於攝入多種營養素。

而且不同蔬菜含有的不同維生素對心血管恢復還特別好。比如維生素C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維生素E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腦梗塞,促進末梢血管的擴張,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維生素B6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內皮細胞受活化血小板損傷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什麼能恢復的更好?對心臟、血管更健康?

適當喝茶

茶葉富含茶多酚,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每週喝茶超過3次的患者比不喝茶或沒有習慣飲茶的患者相比,心血管風險的發病率、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明顯降低。

但心臟不好的人群,千萬不要喝濃茶,每天喝茶的量也不要過多。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什麼能恢復的更好?對心臟、血管更健康?

三、要想心臟、血管好,日常養護最重要

要想心臟血管好,身體恢復得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更加註意,除了日常的飲食要控制外,堅持服藥以及每天身體指標的監測同樣很重要。

服用藥物能控制病情發展,降低發病風險。每天家庭監測血壓、心率、心電圖能更好的瞭解病情被控制的情況,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並可以早發現隱匿的問題早得到治療,避免心血管事件突發。#掌上心臟專家#

【關注健康,關注楠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