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可以兩頭住嗎?

蒲公英的春節




搬遷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扶貧搬遷,就是建檔立卡的精準貧困戶,免費入住;一種是異地搬遷,只針對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村莊,這類異地搬遷是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的,我們縣城是一個人口8000¥。分房標準都一樣,一個家庭人口20平方米,以此類推。

下圖就是我縣扶貧異地搬遷花園小區一角,怎麼樣?



國家異地扶貧搬遷,可以兩頭住嗎?

先說一下異地【扶貧】搬遷的政策,得到了搬遷資格,搬入新房後要拆除舊房,恢復為耕地,整個過程需要拍照為證,全家人一起站在舊房子前,先拍一張合影照,拆除過程中還有再拍一張舊房拆除的進度照,拆除完成後把宅基地種上草或樹或玉米或蔬菜,再拍一張照片,整個舊房拆除過程完成,就可以領到每個人口3000元的舊房拆除補助款。

舊房拆除了,你覺得還能兩頭住嗎?不可能的,你可以回老家去種地,土地使用權還是你的,但是絕對不能在老家修房子了,這是硬性規定,必須無條件執行。



有的人可能會問,搬遷到新房後,沒有地種,沒有經濟來源,怎麼生活?

別擔心,政府早給你安排好了,怎麼可能讓你餓肚子,既然是扶貧,肯定是讓你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首先安排免費學習技能,比如挖掘機、廚師、家政等等,全部免費,每天還有生活補貼,年紀大點的安排做環衛工、門衛,總之,要讓每一個人都有工作,有收入。


不要幻想兩頭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給你新房子,還讓你回哪些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村莊去住,那政府的扶貧工作不是白做了嗎?回去種地可以,回去住,想都不要想,不可能的。


搬遷到新房後,戶口一起跟著走,也就是說以後你就是城市戶口了,辦事都不能回農村老家辦了,比如開證明、蓋章等等,必須在戶口所在地辦理,你說搬遷後還能兩頭住嗎?



現在剛搬遷還沒什麼,等到你的下一代又下一代,你覺得他們還會回到爺爺奶奶曾經的農村老家去生活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會,絕對不會,到孫子們那一代,他們就是真正的城裡人了。


山裡優果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易地搬遷的貧困戶不能兩頭住,原來的房子已經不屬於個人。這有明確規定。

一是,原來的房子拆掉復耕,或者復林,這是最基本的規定。

二是,這些房子基本不適合人類居住,自然條件,生活條件都比較惡劣,大部分是恢復自然狀態就可以了。

三是,如果有水,有山景,或者林景和草景,由村裡統一開發,在不影響景觀的情況下,把有用的房屋留下,並且加以整修,沒有用的拆掉。但這些房屋屬於村集體。

四是,我前三年參觀一個搬遷村,由鎮村兩級成立了一個民俗民居開發公司。對原有的房屋進行改造裝飾,最終變成了農村遊,吃住遊一體化,很吸引人。

總之,這此房屋要合理利用,千萬不要浪費資源,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發揮最大效益。



英莫問667


很多人就是以為可以兩頭住,想佔國家便宜,可卻沒想到,獲得搬遷後,老家的房屋被依法拆出時,腸子都悔青。所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是不可以兩頭佔的。


舉例說明不能兩頭佔。

阿洪的老家村子裡面搬遷了十幾戶,這些獲得搬遷的農民根本不瞭解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以為易地扶貧搬遷就是國家在城裡面扶貧一套房子,農村又有房子,有這種好事誰不願意搬?可沒想到,搬進城後,村裡面的老房子依法被拆出,宅基地全部填土復耕。有的農民在農村修的兩層大平房,照拆不誤,農民真的腸子都悔青。一些地方的村委會為了配合地方政府完成易地扶貧搬遷指標,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不把易地扶貧搬遷具體政策和搬遷後的利弊關係宣傳到位,讓農民盲目搬遷,是非常不地道的,同時愛佔便宜的農民後悔也是必然的。


易地扶貧搬遷的概念及本質。

易地扶貧搬遷說白了就是住房產權交換,國家扶貧你一套住房,不但村裡面的老房子要拆出,戶口也要遷走,土地不徵收也不補償,搬遷後老家的房屋被拆出,根本不可能從城裡回農村種土地,土地在承包期內只能流轉出租給他人生產經營,流轉不出去只能送人做,送人沒人做,只有丟荒或者退耕還林。

異地扶貧搬遷的好處。

但對於有勞動能力和有思維能力的農村人,搬遷到城市後,只要適應城市生活後,在城市裡面掙錢的路子肯定是比在農村種地強的,即能扶貧又能為城市經濟作貢獻,這就是國家為什麼要想方設法將貧困農村的住戶遷移到城市的好處。阿洪認為,農村困難戶進城,開始肯定是不適應的,開始的生活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但貧困戶在城裡呆的時間長了,適應城市生活後,亂找份事情做都比在農村種地強,對貧困戶的子女下一代人也是有益處的,城市人並不是家家都有人幹正式工作,沒有正式工作的城市人過的再不好,都比在農村種地強。


所以,獲得易地扶貧搬遷的農戶,別老想到兩頭佔,天下沒有這種好事的。能從貧困的農村搬進城市,說不定三兩年日子就變好了,畢境城市掙錢的路子比農村多。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可以兩頭住嗎?

答案是不可以的,易地搬遷貧困農戶的原有住房要拆除,其宅基地由縣(市、區)政府收回復墾。

易地扶貧搬遷對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發等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尊重農民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做到應搬盡搬。

同時符合搬遷的貧困戶要經過申請、村委會初審及公示、鄉鎮政府審核及公示、縣級政府審批及公告、簽訂搬遷協議五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貧困戶本人的簽字,以此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其中的搬遷協議裡就有舊宅基地騰退這一條,嚴格按照農村“一戶一宅”執行。

所以貧困戶一旦決定實行易地搬遷政策,就不要想著兩邊都佔兩邊都住了!

我是【村官阿麗】頭條號三農領域創作者、基層一線扶貧人員,我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三農問題,探討扶貧新策,歡迎大家的關注!



村官阿麗


自己常年在基層工作,近些年,特別是最近兩年,由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貧困戶脫貧有一項必須達到的指標是“住房安全”,所以,易地扶貧搬遷的工作力度是越來越大。就拿我們鄉鎮來說,從2008年到現在,已累計將1500多戶居住在山區的農戶搬遷到了鎮區。在具體工作中,確實存在著“既想在搬遷安置區擁有一處屬於自己的新房子,也不想拆除老家農村的老房子”的想法,想的是“既可以在農閒的時候在新房子居住到周邊來打工,又可以在農忙的時候回到老房子來幹農活”,所以,確實存在著“兩頭都要、兩頭都想住”的想法。那麼,可不可以這樣呢?

答案是“否定的”,肯定不能夠“兩頭住”!



什麼是易地扶貧搬遷?

易地扶貧搬遷指的是“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搬遷的方式,改善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最終逐步幫助搬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其目標是貧困群眾可以“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為什麼有的搬遷群眾想著“兩頭住”?

一是故土難離。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老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說的就是即使在外生活條件再好、再舒適,但總沒有自己的家裡舒服,特別是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這種想法更甚。所以,在搬遷農戶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年輕人在安置區的新房子居住,老人往往仍然居住在搬遷區的老房子裡”。

二是割捨不下老家的土地。雖然說現在的土地產出不高,種植農作物有些划不來,但是,對於跟土地發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村人來說,總是對土地難以割捨,所以會留下農村以前的老房子,用於自己回去耕種土地的時候居住。

三是居住在新家“穩不住”。雖然說現在的大多數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提供了不少的就業崗位,在我們鄉鎮,就有十幾家工業企業、大中型餐飲單位等來提供就業崗位,但是由於所支付的工資較低,而且季節性較強,獲得的收入難以滿足一家人的生活日常支出,屬於“穩不住”的類型,所以會選擇在農忙時回老家,耕種土地,以補貼家用。

四是部分群眾有“撿便宜”的想法。還有這樣一部分搬遷群眾,純粹抱著一種“撿便宜”的想法,想的是自己既可以在鎮區安置區有一處屬於自己的宅基地,也可以擁有老家的宅基地,這樣一來,就等於自己有兩處宅基地,所以,不會拆除老家的宅基地。



為什麼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不可以“兩頭住”?

按照我國現行的宅基地政策,一戶農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而如果不對老家的宅基地進行拆除的話,就等於是一戶農戶擁有了兩處宅基地,這與我國現行的宅基地政策是相違背的,所以,必須對老家的宅基地進行拆除。

您認為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的農戶可以兩頭住嗎?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農策分析】帶您瞭解更多農村農事、幫您解讀更多涉農政策。


農策分析


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安置房後,同時又不想放棄原來的老房子,想兩頭住兩頭都想佔,這樣的想法和“吃著碗裡望著鍋裡”有何區別?當然,想想是可以的,現實是行不通的。

對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主要是解決他們因自然條件嚴酷、生存環境惡劣、發展條件嚴重欠缺等因素導致的貧困問題,把他們搬往設施齊全、交通便利的中心村、小城鎮等地方,以便他們在生活生產中擺脫外部因素的制約,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產生活中去,實現脫貧致富。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是好的,可以有效的解決貧困戶“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但是易地扶貧搬遷不是強制性的,它是在尊重貧困戶自願的基礎上來實施的,如果貧困戶自願易地搬遷,他需要向村委會遞交申請。

在貧困戶遞交申請時,村委會會和他約定,約定當他入住易地搬遷安置房後把原有的房屋及宅基地交還給村集體,村集體拆除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後復墾,這一點會明確的告知貧困戶,貧困戶如果同意,村委會對會對他遞交的易地扶貧搬遷申請逐級上報審批同意。

在貧困戶正式入住扶貧安置房的那一天,其實他原有的宅基地及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已經不屬於他了,屬於村集體,村委會則會根據政策及當初的約定對房屋進行拆除,然後將宅基地復墾。原房屋拆除了,宅基地也復墾了,就算是想兩頭住你也沒有條件可住。

當然,易地扶貧搬遷“搬新房拆舊房,宅基地用於復墾”也是政策也規。我認為,對貧困戶扶貧搬遷是因戶施策的體現,找出了貧困戶致貧的原因,採取了扶貧搬遷的措施,解決了貧困戶的後顧之憂。

我們應該把身心投入到創業致富中去,而不是想著多得多佔兩頭住,有了更好的新房子居住,何必想那麼多呢?有這心思,還不如去思考如何脫貧致富,這樣更靠譜,你說呢?


農村一山貨


據我瞭解,根據現行政策法規易地搬遷的農戶不可以兩頭住。

但目前一些農村老年人大多數不願意搬遷,在他們看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的觀念還深深紮根在心裡,這就是今天我們走進一些農村還看到的現象。在這個問題上,我瞭解一下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老年人住習慣了這些地方,不願意搬。他們從小在這裡出生、成長、勞作,已經對這個地方有了感情依託,種點糧、菜、瓜果,養點雞、豬,生活苦點累點還過得去。現在要去一個陌生的安置點,田地也離得較遠,養豬養雞的地方也沒有了,生活的環境改變了,勞動的習慣改變了,你說他們的思想一下能轉過彎嗎?

其次,生活來源問題需要解決。農村老人每月雖然有百十塊養老錢,有的兒女會給一部分錢,但大多數老人身體有點毛病,要花去很多錢,一旦搬離原來的家園,吃的首先成問題,自己又沒有收入,還要花錢!所以很多老年人在搬遷點住一段時間後又搬回到原來的家。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現狀:有的村子大部分人都搬遷了,可還是有一些老年人堅持留下來,繼續在那裡生活。給人一個錯覺就是好像搬遷戶可以兩處居住!


要解決這個矛盾,可能有些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了一些政策,對一些不願搬遷的老年人採取優惠條件,幫助老年人徹底解決後顧之憂才是辦法!

我的回答就是這樣,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鄉村青山


[一]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是看到某村某人家庭困難,不能維持生活無著點,實在沒招,才實行扶貧搬遷,是某主以搬進扶貧公共房屋,原有宅基地歸集體所有,不得佔有使用權和所有權限。



董書林


西門觀點:如果可以兩頭住,易地搬遷還有什麼意義?所以,不可以兩頭住。

國家之所以投資大量資金扶植農民易地搬遷,就是因為一些偏遠山區、自然條件特別差,居住分散,人口稀少,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整個村子已經不能住人,村子裡所有人需要整體搬遷。而題主卻提問說,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可以兩頭住嗎?

我感覺提問者要麼腦子有問題,要麼別有用心。既然能兩頭住,就不需要易地搬遷,既然易地搬遷了,就說明原來的地方或房子有危險,危及全村人的生命安全,不能住人了,你願意不顧自己和全家人的生命安全到危險的地方住嗎?

真不知道題主為什麼要兩頭住?也許是認為如果能夠兩頭住,會在農忙時住在原來房子裡,農閒時住在心房子裡。天哪,這簡直是個神想法,與皇帝一樣走到哪裡都有自己的行宮。

其實,即便原來的房子還湊合能住,也不可能讓你住,因為,之所以易地搬遷,就因為原來的老房子已經很破舊,成為危房,不能住人,而原來的宅基地也會收歸村集體,所以,不會允許你兩頭住的。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話三農


其實扶貧搬遷並不一定不合適人居住,尤其是現在村村通公路滿足了農村人最基本的出行,早在幾年前國家還扶貧人畜飲水工程,扶貧搬遷還是近幾年的政策,而適宜農村的居住條件早於扶貧搬遷之前。前提是搬遷之初有沒有簽訂某種協議,例如放棄舊宅和土地的使用權和承保權,如果簽訂了這些協議就證明你的舊宅已經屬於集體而不再屬於個人。而你的舊宅的補償款就是你扶貧的一部分,在我們這裡一戶補助是三萬元,前題是放棄舊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