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你听过《狼来了》另一个版本吗?

古时候,山上一户家境贫困的家里,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农活好手,跟着父母一起下地。老三还小,妈妈总是把背着他干活。

老二还没锄头高,不能下地干活,只能独自一人在山坡上放羊。老二把羊当成朋友,和它说话。但回到家里,看到能干的哥哥被表扬,爸爸妈妈又总是围着弟弟转,老二感觉非常失落。老二总是期望着爸妈也能关注到他。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有一天,在山坡上放羊的老二,心头闪过一个念头。他大喊一声:“狼来啦。”听到老二的呼救,村民和父母提着农具,冲向山坡上的老二。妈妈搂着她,关切的问到:“孩子你没有吧,狼有没有伤到你。”妈妈的关心让她感到非常温暖。

几天后,老二又想要妈妈抱自己,又喊了一次“狼来了”,妈妈又抱了他。

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听到老二的呼救,爸妈嘀咕了句:“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于是爸妈没有理睬老二,结果狼来了,悲剧发生了。

其实,故事中的“老二”就在我们生活中。二胎家庭老大行为倒退,重新尿裤子。有的孩子假装生病。孩子只是通过这些行为告诉父母,我需要你们的关注。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孩子行为背后的首要目的,是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而我们和故事中的“父母”一样,只关注到孩子不当行为而生气。却没有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和诉求。

孩子越是出现错误的行为,我们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越发重要。


孩子故意惹怒父母的根源在于,孩子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1)孩子为什么宁愿被批评也要获取关注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从金字塔自下而上依次满足。当一个人较低的需求被满足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即需求层次。

对于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关注,才能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收到夸奖可以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当孩子失去安全感,这底层需求的时候,就顾不上寻找夸奖,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所以孩子会放弃父母的夸奖,采用惹怒父母的方式,宁愿被父母批评,也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即使是被批评,也比被忽视好。


(2)父母把孩子推向不当行为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如何管教儿童行为的小册子里,有一个著名的公式:行为+关注=更多的行为

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我们会放任孩子独处。而当孩子有不当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注意力,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不当行为。因为孩子发现,从父母那获取关注的方法:只要表现不好,妈妈就会来关注我。

比如,孩子无意间说了句脏话,父母会下意识的去纠正孩子,告诉他:“不许说XX,这是脏话。”听到父母纠正,孩子反而兴奋的开始不断重复。孩子并不会理解什么是脏话,他只会认为这是一句,可以引起父母关注的话。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给予孩子关注,并不是要长时间陪伴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他对于你来说很重要。


(1)生活里增加仪式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生活仪式感,重复出现而且有规律,孩子可以预期。这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且我们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可以让孩子更直观的感受到,我们爱他。

比如睡前给孩子讲个故事,说声晚安;出门上班时拥抱亲吻孩子,说声再见。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2)约定特殊时光,让孩子知道你很重视他

双职工家庭,在工作日,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少。工作的疲劳和压力,回到家里更容易忽视孩子的感受。

忙碌的我们,就要利用周末的时间,跟孩子约定一个特殊时光,时间长短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可以是30分钟,或者几个小时。

特殊时光的时长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约定后就尽量固定,不要随意取消。比如每周六晚上,一顿有仪式感的家庭晚餐,或者1个小时亲子桌游、亲子共读。

  • 特殊时光会让孩子感觉到,即使父母非常忙碌,自己在父母的心中的分量还是非常重。
  • 孩子在你忙碌时,请求你的陪伴。你拒绝孩子时,可以告诉孩子,你期待与他周末的孩子特殊时光。孩子即使被拒绝能够理解,不容易觉得你是忽视他。
  • 把特殊时光加入在日常行程中,也是给自己一个提醒,避免因为忙碌而忘记了陪伴孩子。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3)倾听孩子,做到真正的聆听


孩子跟我们沟通或者提要求时,我们尽量放下手上的事情,蹲下来与视线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能够从我们的肢体语言里感受到:“妈妈,很重视我。”


即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不要着急,去打断或者拒绝孩子。我们要带着好奇心,通过聆听孩子的诉求,收集更多的信息,深度挖掘孩子的目的与动机。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与思维与我们成人不同,有时我们可能会误会孩子。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早教专家林怡说:孩子很多的负面行为,就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现的小漩涡,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却暗流涌动,积蓄的都是成长的力量。

积极聆听孩子,可以更好的影响孩子。当我处于聆听孩子的状态时,明确孩子的目的后拒绝孩子,孩子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重视,更能接受我们的拒绝。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么的需要你


橙爸寄语

改善孩子不当行为的最好方法,是当孩子们做,你喜欢的事情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当他们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转移你的注意力。

增加良好行为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描述他们的行为,并在他们做出实际努力时赞扬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