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的頂樑柱:對公業務如何轉型?

原標題:銀行業的頂樑柱:對公業務如何轉型?

對公業務,作為銀行業最主要的資產、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來源,一直是傳統銀行業務的頂樑柱,佔據約半壁江山。

根據波士頓諮詢的推算,從2015到2020年,預計銀行業的總體收入將從4.7萬億元提升至7.7萬億元,其中對公業務收入預計將從2.2萬億元增長至3.5萬億。對公業務市場空間廣闊。

然而,在銀行業紛紛轉型金融科技,佈局“大零售”戰略、“大資管”戰略等之際,對公業務作為傳統銀行業務的壓艙石,卻稍顯落寞,尤其還面臨著互聯網機構的跨界競爭,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銀行的對公業務利潤同比呈現負增長。

未來已來,轉型迫在眉睫。

傳統的銀行對公業務也開始學習互聯網思維,轉型“金融+場景”,構建對公場景、快速做大流量、嵌入金融業務,佈局金融服務生態圈,成為眾多銀行對公業務的轉型趨勢。

而如何在銀行和廣大企業之間構建豐富、高頻的非金融和金融場景,藉助互聯網公司進行賦能是一條捷徑。

得場景者得天下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廣為流傳的這句話,凸顯著銀行業面臨的內外競爭壓力和迫切的轉型需要。

一方面,在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經濟發展穩中趨緩等大背景下,銀行業傳統的對公業務普遍面臨資產增速放緩、不良上升、淨息差持續縮窄等壓力。同時,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農”政策密集出臺,銀行成為了降低實體融資經濟融資成本的排頭兵,但如何尋求收益與風險的平衡是擺在銀行面前的普遍性難題。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以良好的用戶體驗、豐富的場景快速滲透到金融領域,侵蝕銀行傳統的存貸匯業務。

近年來,傳統銀行紛紛開始向金融科技轉型,比如佈局電商平臺、直銷銀行等。表面上看,銀行缺乏的是互聯網思維,實際上看,真正缺乏的是場景。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流量、數據是每一款互聯網產品的三大關鍵詞。一款好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往往圍繞某個場景建設並嵌入金融服務,利用場景的優勢和良好的用戶體驗並結合一些營銷來吸引客戶,快速引入並做大流量,最終進一步實現流量變現。而流量變現的重要手段之一,正是通過對客戶信息和交易數據的大數據分析,提供各類型金融或者類金融的服務。

銀行正抓緊轉型,佈局“場景”。例如某城商行於2018年11月底發佈“某管+”,通過拓展企業差旅報銷、員工打卡、企業採購等具有高頻屬性的對公應用場景,僅半年時間就實現手機銀行推廣效率提升6倍,日均打開率提升30倍,足可見“金融+場景”的效果。

銀行重塑對公業務價值

企業網銀、企業手機銀行、銀企直聯服務等,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銀行對公業務的移動服務平臺,正不斷承擔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現實卻是面臨著諸多尷尬。

一方面,這類產品只面向企業財務人員使用,使用頻率較低;另一方面,主要是提供查詢、轉賬、對賬等基本功能,門檻較低且各家銀行同質化嚴重,無法滿足快速融資等對公企業核心訴求,導致客戶流失率較高。

因此,將金融需求融入到企業員工日常生活場景中,以場景為核心向用戶提供金融服務,成為銀行提高客戶粘性、推進產品精細化管理、降低服務成本的重要一環。

例如,某銀行從2019年10月開始對企業手機銀行進行重磅升級,在原有對公手機銀行的基礎上,提供了海量深入企業經營過程的高頻應用場景,比如電子發票、電子繳稅、差旅報銷、費用報銷、用款、借款等,解決小微企業無系統建設能力又希望有安全可靠的企業管理系統的問題,讓企業受益,為銀行獲客、黏客、活客;同時提供面向企業全員的服務能力,把企業員工納入服務對象,發展為零售客戶。

基於沉澱企業場景化數據,打造在線企業信用評級平臺,打通企業的業務流與資金流,將支付融入到企業的各種場景和生產、交易環節中,精準為企業提供各類融資服務。可以說,“金融+場景”正重塑傳統銀行對公業務價值。

在銀行和企業之間搭一座橋

銀行構建對公場景,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圈,對企業而言,同樣意義重大。

場景是使用者真實需求的表現,銀行構建對公場景能覆蓋企業最高頻的商務場景,包括企業OA中每天都需要使用的打卡、最高頻應用的商務溝通、企業報銷、請假、用款、外出等;同時覆蓋企業外勤中高頻的商務差旅、企業物流、企業採購;以及更多的企業辦公工具、企業業務、企業資訊等。讓企業全員對銀行提供的服務形成高強度依賴,同時幫助企業規範管理、降低企業費用支出。

銀行業的頂樑柱:對公業務如何轉型?

此外,通過給小微企業提供的各類場景應用,解決中小微企業由於IT 能力薄弱,無力自建系統,單個企業針對資源提供方無有效議價能力的問題,降低小微企業基礎辦公 IT 投入。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銀行構建的對公場景,有利於特別是中小企業積累銀行信用,便於銀行及時快捷提供各類投融資服務,告別融資難融資貴。

場景,是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一座橋。


構建對公場景,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圈,對企業有利,既能降低運營管理成本,又能便於獲得銀行融資。

構建對公場景,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圈,對銀行有利,既能獲客、黏客、活客,又能更好地嵌入金融服務。

銀行對公業務正進入“得場景者得天下”的創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