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軍事實力有沒有德國厲害?

那年被風吹走的夏


參考“全球火力”(世界最著名且最權威的軍事排行榜之一)給出的最新數據來看,印度的綜合軍事實力顯然強於德國:2020年,印度綜合軍力位居世界第四,而德國只排在第十三位。

這或許是一個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的排名:在通常印象中,德國擁有先進且紮實的工業體系、位居世界前列的GDP產值、更廣泛的國際影響力等等,那軍事為什麼還會跌出世界前十呢?

我們不妨按照“全球火力”的評估思路逐一進行分析。首先,雖然現代化戰爭因為高科技武器的投入而減少了人員的對壘,但對於大規模戰爭以及完善的國防體系而言,人依舊是最重要的。

印度擁有世界第二高的人口基數(超過13億),其中可用人力6.2億(所謂可用人力主要是指在戰爭中能動員起來的人數,包括參與必要的後勤補給),每年有0.23億人達到服兵役年齡,包括常規兵力在內的總軍事人員高達350萬人。

對比印度,德國在人口方面的戰爭潛力要弱很多:總人口只有0.8億,可用人力只有印度的十六分之一,每年到達服兵役年齡的人數也只有不到0.08億人;受二戰後相關條約的限制,德國的總軍事人數也只有21萬。

其次就是自然資源。客觀而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的資源短板就已經顯露無遺。目前,德國石油日產量只有4.3萬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也不過1.45億桶;但反觀印度也同樣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只不過在數據上會相比德國好看一些。

印度目前的石油日產量為73萬桶,已探明石油儲量46億桶。但不要忘了,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它的國土面積是德國的八倍還要多。所以就自然資源來說,印度和德國都不富裕。

再次就是金融實力。對該領域的評估主要側重三個方面:外債量、外匯及黃金儲備量以及國防預算。在這個領域,印度和德國實際上也屬於旗鼓相當:印度的軍費預算雖然高達610億美金,但武裝數量更為龐大;德國雖然軍力較少,但它的國防預算卻高達500億美金(當然,這其中有一部分要用於北約的建設);外債方面,兩國都保持在5000億美金的水平,但印度的外匯和黃金儲備卻是德國的一倍:約4100億美金。

在“全球火力”的測評中,海軍實力的大小對於整體實力有著比較大的影響。目前,印度海軍擁有各類艦艇285艘,遠高於德國的80艘;而且在印度海軍陣中不乏諸如航空母艦、核潛艇這樣的重器;同類武器德國一艘也沒有。

海軍和陸軍方面,毫無疑問德國在部分武器的性能上肯定要強於印度,但後者在數量上卻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印度的戰車和戰鬥機總數分別達到4292輛和2123架,而德國同類武器的數量分別只有245輛和712架。

此外還有一項數據也是評估兩國戰爭潛力的重要參考:即物流能力;對該領域的評估主要側重上述兩個國家的港口數量、鐵路里程、機場數量、商船數量以及勞動力;在這幾項中,德國唯一佔優的就是機場數量(539座:346座),其他幾項印度都要強於德國。

而且必須要說的一點是:上述評估並沒有將核武器納入參考範疇;這也就意味著常規軍事實力對比之下印度更強,而一旦考慮到核武器,那麼印度的賬面實力只會有增無減。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美國著名的軍事媒體“全球火力”發佈了一份2020年全球最新軍力排行報告,榜上第一名自然還是習慣性的美國,第二名也是傳統的俄羅斯,第三名毫無疑問屬於中國。前三之後緊挨著第四名是印度,而德國綜合軍事實力居然才排到第十三名。

可能很多人對於德國的排名這麼靠後比印度在第四更吃驚,按道理來說德國不論是輕重工業、經濟發展和國民生活等各指數中都要優於印度,在軍工裝備領域都是國防自主只有出口基本沒有進口。對於印度這個連步槍都還要依賴進口的國家而言,感官上肯定覺得排名很奇怪。

其實這是一個綜合排名,但這裡面軍事裝備、規模、軍費預算等佔比不小,德國在二戰之後極力降低軍隊規模,不至於軍事實力還比印度差。2019年度德國軍費開支在400多億歐元,印度則保持在650多億美元之間,由於國情不同德國軍費主要用於人員、裝備維持保養等,並沒有大量新裝備入役。而印度則不同,對於武器庫中的裝備就只一個字:買、買、買,所以看起來三軍裝備又新又先進數量還多。

目前德國總兵力約25萬人,裝備豹2主戰坦克、黃鼠狼\\美洲獅步兵戰車、虎式武裝直升機、颱風戰頭機、212級潛艇等等。看起來數量不多規模也不大,但貴在所有裝備人家可以自主研製,只是現實中沒有威脅對象規模弄小一點大家生活好一點就行。

而印度總兵力約130多萬人,三軍裝備只看名稱的話絕對羨慕死人,包括:T-90主戰坦克、兩艘中型航母(一艘還在造)、陣風戰鬥機、蘇-30MKI戰鬥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P-8反潛巡邏機、C-17戰略運輸機等等,再加上核武器立刻加分無數。

總結一下,以規模而論印度軍力肯定強於德國,如果以軍工科研水平來判斷其實印度很難強於德國(當然核武器除外)。德國是小而精、印度則是大而全,但是印度三軍裝備大部分以購買為主,這就造成實戰中基於後勤保障、損耗等因素印度並不一定很強。目前只能說是相對情況下,印度強於德國。


河東三叔


【asiavikin獨立視角】比德國厲害點。

雖然印度三軍的水平一向讓人看不起,但好歹人家的裝備還是屬於能隨時拉出來遛遛的狀態。比如去年的印巴空戰,雖然印度空軍的米格21被擊落了,但好歹也是中了招被對手打下來的嘛。就算飛行員手藝潮點,但飛機至少還能飛得起來吧。和印度相比,德國三軍現在可是更加的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

德國空軍

據報道,2015年德國只有其中不到一半的颱風戰鬥機妥善完好,當時93架戰鬥機中,有27架能作戰,66架需要維修才能出動,德軍的目標是恢復到70%的戰備水平。結果到了2019年,128架颱風戰鬥機中只有4架能夠出戰。原因是缺少備件。據空軍司令的說法,本來臺風戰鬥機飛行400小時後,大修檢查應該需要7個月,結果用了十四個月。聽見這消息,默爾德斯、加蘭德這幫德軍空中王牌們怕不要氣得在墳墓裡打滾。

德國海軍

德國海軍主力目前共有10艘護衛艦、5艘輕型護衛艦、6艘212級潛艇,是標準的近海防禦型海軍。其中3艘薩克森級導彈護衛艦是德國海軍的門面,滿載排水量近6000噸,相控陣雷達,柴燃聯合動力,美製MK41通用垂髮系統,可以發射標準2和ESSM導彈。212級常規潛艇有AIP系統,極其先進,但在2017年年底由於經費不濟全部處於趴窩狀態,也不知如今怎樣,估計好不到哪去。鄧尼茲地下有知也得黯然神傷。

德國陸軍

德國陸軍還有3個裝甲旅,2個機歩旅,1個山地步兵旅和1個空降旅,總計7個旅,分別編入2個裝甲師和1個特種作戰師下。裝備上,232輛坦克,470輛步戰車,160輛輪式步戰車,72門自行火炮和不到200架直升機。炮兵和裝甲兵打擊縱深不超過40公里,偵查縱深不超過150公里,有限的武裝直升機也無法彌補地面火力打擊縱深不足的問題。據報道2017年其豹2A6坦克只剩下95輛還能正常使用。曼施泰因、古德里安、隆美爾看見這場面大概要暴跳如雷了。

總之,就目前這個慘樣子,德國的陸海空三軍在面對印度這樣級別的對手時還真不敢抖啥威風。


asiavikin


現在?印軍基本在海陸空全面吊打德軍。其實,印度軍力並不厲害,但是和德國比一比的話,只能說現在德國軍隊實在太爛了。


德國軍隊有多爛呢?赫赫有名的豹-2坦克,德國自己裝備的只有200輛……還有100多輛比較新的豹-2A6,德國沒錢維護了,直接打算賣掉。



赫赫有名的212型潛艇,自己裝備的只有6艘,其中2艘趴窩。更先進的214、216型潛艇,德國研製出來了,自己裝備不起,全都是出口。


赫赫有名的“虎”式武裝直升機和NH-90運輸直升機,各自訂購了幾十架,但沒錢維修,三分之一都在趴窩。



總體上講,現在德國軍隊的實力,基本只夠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不用死傷太多,光車輛飛機磨損就能讓所有裝備癱瘓。


相比之下,印度的裝備數量多得多,而且先進程度不比德國差多少。比如T-90坦克已經有1000多輛了,就性能算不如豹2A6,數量也把200輛豹2淹沒了。印度的戰鬥機和軍艦數量也比德國多得多,質量也不算太差,關鍵是德軍武器庫裡實在沒啥好東西了。



至於兵員素質?德國軍隊現在搞所謂的職業化,但實際上跟上班打卡差不多,節假日休息,每天上完操回家和老婆孩子團聚。德軍現在的渙散程度,在北約國家內部都已經是數的上了。我懷疑印度軍隊的素質,都可能吊打現在的德軍。


說到底,還是德國國防軍沒錢,沒錢買新裝備,也沒錢維修保養,軍費大頭還要給軍人開工資。當然,不是德國財政沒錢,而是德國人不太想在軍事上多花錢。所以,美國那邊一直逼著歐洲各國提高軍費比例。


陶式防務評論


如果只是從紙面數據來看,印度從軍隊規模、現有裝備備勤率都是遠大於德國的,也就是說,從紙面數據來看,兩國軍隊從整體實力來說,印度強於德國,但是這個紙面數據也並不能完全準確定位兩國的軍事實力。

兩國都不具備太強的戰爭發動能力,尤其是德國,二戰之後雖然工業發展依舊迅速,生產出不少世界聞名的工業產品,但是軍事裝備發展和軍人培養方面卻一直比較疲軟,並沒有類似於航母、彈道導彈、核潛艇等這類進攻性強的武器。而印度手中雖然這類裝備稀少,且質量較差,普遍老化嚴重,但是印度是擁有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威懾力遠大於德國。

兩國的軍工製造水平都不完善,主要依賴進口,印度的武器裝備被稱為“萬國牌”一點也不誇張,僅僅是戰鬥機方面,就擁有采自於俄羅斯的米格21、米格27、米格29UPG、蘇30MKI、採自於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幻影2000…現在又買了美製F-16戰鬥機的生產線,魚龍混雜的不同類型戰機給印軍後勤保障造成了巨大壓力,其軍隊內部人員本身就殘次不齊,戰機的各方位養護跟不上,墜機事件頻發,其國產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從立項到現在,已經超過三十年了,但是至今未能形成戰鬥力。

德國這方面稍微好一點,得力於歐洲一體化,各國提供優勢技術,聯合研製的多款戰機,性能優越,但是備勤率低,德國空軍低迷時期,整個空軍只有4架颱風戰機可以隨時升空應戰,坦克裝甲車輛、自行火炮方面,德國的豹2系列坦克和PZH-2000自行火炮性能都十分優良,但是由於昂貴、保養難度高等諸多問題,能隨時投入使用的也並不多。

從實戰經驗方面,自從二戰結束後,德國基本沒有再投入過任何戰爭,而印度卻幾乎一直在參加戰爭,鮮有敗績(唯獨面對解放軍吃過大虧),在數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幾乎越來越佔優勢,同時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戰經驗。


浪尖的飛魚


我們對此類問題感興趣,其實也有比我們更感興趣的,每年都搞出一個軍事實力排名來,印度穩坐世界第四軍事大國的位置不掉下來,德國排名第十位,按照這個排名印度吊打德國,不過如果兩個真的打起來德國就坐以待斃嗎?顯然不會。軍事實力和搞的這個排名還真的沒有什麼大的意義,軍事實力涉及很多方面。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數量並非是決定因素,有錢就能擁有,而德國也GDP(2019年)世界排名第四,印度第五,也就是說,這兩個國家的武器裝備數量都能做到上下差不多,德國還要超過印度。德國是老牌工業革命發達國家,如果德國想要個軍事排名,自己可以搞定,這個對德國不是什麼難事,印度有核武器,德國如果想要困難嗎?印度武器裝備自己搞定基本上沒有可能性。所以,一個是德國不想要,儘管自己有這個能力,一個是印度想要,儘管自己沒這個能力,花錢買也要,就是這麼簡單。


德國雖然工業基礎,科技研發製造能力強,但德國自二戰後就走了一條消極避戰的道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軍事力量能減就減。對於類似印度那樣的大國夢,追求排名,好大功喜完全不同,主要是兩國所處的環境,和自身追求不同。德國是戰敗國,領土上有美軍駐紮,又是美國領導下的北約組織成員國,北約組織本身就是軍事結盟組織,講究集體防禦政策,德國犯不上擁有強大的軍隊,自己又不想去征服哪個,也沒人欺負自己,軍隊多了也是給美國服務,反而更麻煩,少了更好,省心。印度則不同,印度的大國夢可是立國之本,要麼就成為一個響噹噹的,掛響的大國,要麼就消失,所以,印度總想搞出點動靜來。印度的性格又好面子,排名第四軍事大國讓印度非常不爽,印度認為暫時僅次於美國,最起碼和俄羅斯平起平坐,它一直都在追,花錢買是因為比自己研究更快一些,所以,印度能買的都不自己費事搞。


對比印度和德國的軍事力量,印度優於德國,因為軍事力量定義並不複雜,就是武器裝備數量和兵員數量,印度不論是人口總量還是武器裝備數量都超過德國,印度有核蛋蛋,德國沒有,印度有航母德國也沒有,印度有核潛艇,還有光輝,還有德國豹2坦克的兒子阿瓊坦克(阿瓊是參照豹2坦克研發,德國技術)。但如果對比軍事實力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軍事實力涉及武器裝備的研發能力,戰時生產能力,國防動員能力,經濟實力,作戰思想,兵員素質,戰略物資保有量,盟友支持等等要素,從這個角度來說,印度並不佔優勢。戰爭說的直白點就是拼實力,拼消耗,看誰的武器裝備,兵源能夠支撐持續作戰,消耗得起,其中戰時武器裝備研發能力是一個節點,看誰能夠跟據戰場需要,快速研製出適合作戰需要的武器裝備,誰就是勝利者。


我們判斷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時,總是喜歡對比已有的武器裝備數量,和戰時生產能力,卻容易忽視戰時研發能力,這才是戰爭勝負的節點。平時裝備的武器裝備當然是為了作戰使用,但未必就適合作戰使用,歷次大規模作戰都有這樣的情況,就像是再逼真的演習永遠都達不到真實的戰場環境,連百分之一都達不到。武器裝備也是如此,小規模作戰和大規模戰爭兩碼事,能夠研究出戰場上需要的武器裝備對作戰勝負有很大的關係,不一定先進,但一定要管用。能用,好用,管用是武器裝備發展的定律,能用即合格,凡是定型的都屬於這個範疇,好用即先進,而管用則是適合作戰使用。從這個角度看,印度戰時肯定做不到。


對比德印兩國軍事實力,印度追求強大,德國則是消極避戰,印度武器裝備數量,兵員強於德國,但戰時生產能力差,研發能力基本沒有,無法支撐持續作戰。德國消極避戰,不代表軍事實力就差,主要是德國的主官和客觀環境不需要花很多財力維持武裝力量的戰鬥水平,如果德國面臨危險它能很快的把軍力提升上來,這一點從德國的坦克,潛艇等裝備質量就能展現出來。印度追求軍事力量是大國夢和滿足自信心的需要,只不過印度走的路子有點跑偏,被甩開了,印度也在振興民族工業,但虛榮心又阻礙了民族工業革命的發展,只要印度不拋棄虛榮心,就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響噹噹的帶響的大國。
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汗水為血而流37610868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和反思,德國早已成為“後軍事”國家;印度正在全力實現全球大國夢,軍事實力是其重要標誌,它怎會一味“佛性”?

德國曾在19、20世紀三次與法國大戰,與沙俄、蘇聯血戰,與大英海戰爭奪海洋利益,陸上稱雄的德意志,輸在海洋,最終被美英蘇聯手打敗。

冷戰時期的西德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它要面對兄弟國家東德,後者兵強馬壯,曾是華約的先鋒。蘇東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馬放南山,統一後的德國更大更強,卻不是表現在軍事實力上。

如今德國年度國防開支400億美元上下,大多為人頭費和維持裝備,沒有搶眼新裝備入役計劃,軍事上在歐洲的“動靜”遠遠趕不上鄰國波蘭。

德國現役軍人大概在25萬人水平,據稱戰機、運輸機等重要軍事裝備的完好率不高。不隨美國的指揮棒把俄羅斯當成敵人,何苦舞刀弄槍身心俱疲?

印度與德國不一樣,它從1947年獨立伊始就要“有聲有色”,那個“聲音”自然是炮火,果不其然與“兄弟”巴基斯坦打了三次戰爭,又在上世紀後期越過核門檻。

印度當下年度軍費開支在600億美元級別,保有現役軍人125萬左右,三軍裝備五花八門,進口來源國不下遍及俄美歐以。

關鍵是它心憂兩大對手,要用龐大的軍事實力壓倒一個,震懾另一個。


ruixuezhaofeng


從表面看印度有核武器,航母等,但是印度的常規武器大部分都是買的,沒有完整的軍事工業,德國雖沒有核武器,但它有文明世界的豹系列坦克和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潛艇,還有就是德國的工業基礎非常好,要不是二戰的限制,德國應該很容易造核武器和航母~~~現在是印度的軍事強一點~~


小鐘廚美食


有。印度軍事實力世界第一想當初印度就是通過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與強大的軍事實力輕而易舉的將侵略戰扭轉為保衛戰爭就這實力目前上無一國能與其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