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胃病”多,情緒對胃病的影響


春來“胃病”多,情緒對胃病的影響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毒流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緊張與憂慮,須不知這種緊張狀態、日久天長會導致諸多疾病的發生,在這裡我想先說說常見“胃病”的發生原因與臨床的表現,然後重點談談有關情緒對胃病的影響及簡單的養生防治方法,不足之處,還望同道斧正。

《醫學正傳.胃脘痛》“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心也。"就是一種很好的說明。

春來“胃病”多,情緒對胃病的影響

臨床最常見的是:

①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內客於胃,寒主收引,致胃氣不和而痛。臨床症狀:胃痛暴作,惡寒喜暖,脘腹得溫則痛減,遇寒則痛甚,口和不渴,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

②飲食傷胃,飲食不節,或過飢過飽,致胃失和降。臨床症狀:胃痛,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或嘔吐有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氣後痛減,或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

③肝氣犯胃,肝為剛髒,性喜條達而主疏洩,若憂思惱怒,則氣鬱而傷肝,肝木失於疏洩,橫逆犯胃,致氣機阻滯,因而發生疼痛。臨床症狀:胃脘脹悶;攻撐作痛,脘痛連脅,噯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脈沉弦。

春來“胃病”多,情緒對胃病的影響

④脾胃虛弱,脾胃為倉廩之官,主受納和運化水谷,若飢飽失常,或勞倦過度,或久病脾胃受傷等,均能引起脾陽不足,中焦虛寒,或胃陰多損,失其濡養而發生疼痛。此外,亦有過食寒涼藥物而導致脾胃虛寒而痛者。臨床症狀: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納差,神疲乏力,甚則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至於臨床所見:“肝胃鬱熱",“瘀血停滯",“胃陰虧虛”在此就不一一多談,有關“肝氣犯胃"的病因病機與"肝氣犯胃"的臨床症狀也不再重複。下面談談我對“肝氣犯胃"的幾點看法與治防方面的問題與大家共同商榷。

春來“胃病”多,情緒對胃病的影響

"肝氣犯胃",自當與人的情緒有關,特別是長期憂慮不解,肝失疏洩,導致胃失和降而隱隱作痛;長時間的發怒傷肝,肝氣橫逆莫制,容易導致絡脈怒張,胃失馳緩、痙攣緊張而痛甚;肝膽相連,膽失和降,容易引起膽汁上溢,口苦咽乾,噎嗝反胃,痛連兩脅;胃陰不足還會引發反酸而胃痛;長期憂慮不解容易引發“萎縮性胃炎"。

脾與胃緊密相連,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當肝脾不和還會導致大便不暢,大便溏薄,容易引發神經性結腸炎、肛腸息肉、腫瘤等疾患。

春來“胃病”多,情緒對胃病的影響

春為肝木主令,人體所有的宿積(基礎病)都可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來,肝胃病尤為明顯。所以春季要學會養生:早睡早起,林園中慢步遊走,活動筋骨,吸收新鮮空氣;心平氣和,少與人鬥,不煩自無憂,順其自然;少食辛辣,不吃生冷,不飲酒、不要食用蒿類菜蔬及牛肉、狗肉、生風、生燥不易消化的食品,少吃油膩澱粉類的東西,飲食要清淡。

胃痛症狀明顯者,可根據情況適當選擇有針對性的中成藥來進行調理。如:逍遙丸、柴胡疏肝丸、香砂六君丸、歸脾丸、胃炎一號方、沉香降氣丸、木香化氣丸……,這些都可選擇運用,必要時尋求中醫診斷治療。

中醫:鄔學芳

2020.3.7

春來“胃病”多,情緒對胃病的影響


春來“胃病”多,情緒對胃病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