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鄒德祥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某一日,我突發奇想,想為英山寫個簡介。

之前,我給一些旅遊人出了個題目,用百字左右通俗易懂又容易傳播的文字,概括一下英山的人文、旅遊特色。

一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人交“答卷”。

今天,我將百字“英山簡介”寫出來——

活字畢昇人人拜

森林氧吧全國蓋

皮鞋不擦無塵埃

叢林漂流都喊帥

五彩杜鵑天馬寨

茶樹底下談戀愛

溫泉泡澡樂開懷

高山滑雪雲中賽

石斛靈芝一桌菜

武當道教養生派

奇山秀水圈中曬

說走就走玩得嗨

神奇英山原生態

旅遊進入新時代

數了一下,98個字,沒有細細推敲和打磨,談不上精到,但符合百字以內的要求。

之前,我為英山文化、旅遊、茶葉、藥材等寫給推介文章,很多文章引起過社會關注。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這次抗疫,英山被網民譽為“滿分縣”。

疫情過後的英山,又有什麼心裡話想向世界表達呢?

還是拿我曾寫過的一篇文章說起吧,標題是:用歷史的“驚歎”解讀山城之美——英山“四鄉”“五好”映現的故事營銷效應。

開頭是這樣寫的:

用一聲“歷史的嘆息”,講述一座城市的故事。

英山再一次完勝。

這座小山城的主政者,用一聲歷史的“驚歎”,再一次勾畫出“別樣的英山”印象。

雲淡風輕,藍天如洗,很難想象在這大別山中,還有唐朝的天空宋朝的流水。文學巨匠熊召政在《婁子石尋杜鵑記》中對故鄉英山發出瞭如此感慨。

這樣的感慨再一次閃耀熒屏,再一次傳唱千里。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2018年12月2日上午,在大別山(黃岡)地標優品博覽會暨首屆東坡文化美食節上,英山縣長田洪光推介了“四鄉”“五好”英山,他飽含激情地說“英山有唐朝的天空,宋朝的流水……”走進英山就走進了詩情畫意,走進英山就走進了康養福地,走進英山就走進了投資寶地。歡迎各界人士到英山感受好空氣,暢享森呼吸。

英山是久負盛名的“茶葉之鄉”“藥材之鄉”“溫泉之鄉”“漂流之鄉”,“四鄉”之名實至名歸。

田洪光一連說了英山“五好”,英山是個好地方,好就好在生態優良“空氣好”;英山是個好地方,好就好在山好水好“茶葉好”;英山是個好地方,好就好在氣候適宜“藥材好”;英山是個好地方,好就好在溫泉漂流“康體好”;英山是個好地方,好就好在一年四季“風光好”。

我在文章裡總結了英山的優勢和特色,還指出了“英山突圍”的路徑——

英山人口約40萬,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山城。英山的小,還表現在經濟、文化等領域。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但英山不能總在“小字圈”裡徘徊!“小山城”應該有大胸懷。

綠色大優勢,決定英山有大作為。英山處在大別山主峰核心區,森林覆蓋率超過70%,每年優良空氣天數達到360天。

英山還有幾張名片:中國溫泉之鄉、中國漂流之鄉、中國茶葉之鄉、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這些之“最”,決定英山並不“小”。

英山縣的主政者認為,要讓小山城“變大”,聚集更多優勢產業,應找準綠色發展的路子:一是以茶葉、中藥材、特色農業為主導,建設大別山特色產業基地;二是發展文化旅遊,充分發掘生態資源優勢。

英山文化“家底”豐厚:古為皋陶部落,漢為英布封疆,宋為畢昇故里。以畢昇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遊是篇大文章。

英山缺的不是資源,而應思考怎樣把豐富的資源稟賦和深厚的人文特色“賣”出去。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賣掉英山”才能拯救英山。

這個“賣”,就是要把英山這座美麗的小山城“銷售掉”,把“康養之鄉”的名號“賣”出去,把好山好水好空氣貼上標籤,作為特色品牌推介出去。

我反覆跟當地政府領導講,把英山“賣”出去,這才是當務之急。

怎麼“賣”呢?

景區因故事而生動,城市因故事而傳神。

有一個關於鍾祥的故事版本內容是這樣的:莫愁女是楚國第一美女,楚國歌舞一代宗師。她貌若芙蓉,身如柳枝,美貌無雙;她能歌善舞,唱起歌來如流水行雲,跳起舞來如嫦娥奔月;她在屈原、宋玉的指導下完美演繹了《陽春》、《白雪》,並傳唱入歌,將楚國歌舞藝術推向顛峰;她與青年才俊王襄哥青梅竹馬,傾心相愛。後來,楚襄王欲召其進宮,強納為妃,但她品性高潔,不為財富所動,不為淫威所屈,毅然投江,以保名節,被譽為絕世“聖女”。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好故事,才有機會成為“爆款”“網紅”。

褚橙有一個勵志的故事,所以成名品。

莫愁有一個悽美的故事,所以打動人。

好的故事要引人入勝,要有好導演、好編劇和好演員,還要有講故事的高手和“辯手”,故事要講得動聽和耐聽,講得出彩出新,讓人過目難忘。

假如黃岡每一座城市,每一個景區都有一個動聽的故事,所有的故事放在一起就是一本故事會。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產品在眼睛裡,故事在人的心裡。”很多城市營銷的成功,贏在故事上。

旅遊不能缺故事,城市也不能缺故事。這個故事要及時打撈。寂靜的黃岡,喧鬧的黃岡,復古的黃岡,現代的黃岡,就是要一本厚厚的“故事經”。

“英山再一次完勝。”這是我兩年前的判斷。這次疫情,英山又一次完勝!是偶然還是必然?

未來的“英山故事”,可以梳理抗疫中湧現出的感動瞬間,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抗疫故事和精神,就是一本城市故事的重要構成,沒有這些註腳和描繪,故事是不完整的。

我在“英山故事”的扉頁,匆匆寫下幾句簡介,權當拋磚引玉了。

未來的“英山故事”,人人都是英雄,人人都是主角。

我為英山寫個簡介


鄒德祥,男,湖北羅田人,作家、詩人、旅遊營銷策劃專家,被授予“湖北省十大策劃人”,在第14屆中國創意策劃年會上被授予 “中國旅遊策劃領域傑出人物”。個人事蹟入選《中華寫作英才》《當代新詩人人才庫》《中國當代寫作人才傳略》等權威辭書,先後出版《與路同行》《黃岡之旅》《驛路心聞》三部專著,採寫的文章獲“湖北新聞獎”“中國地市州報新聞獎”等獎項100餘(篇)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