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我們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是自信,而不是自卑的。但可能很多朋友並不知道,自卑感是從孩子一出生就伴隨著他們。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嬰兒小而無助,完全依賴成年人,他們意識到父母更強大的力量,以及試圖挑戰這種力量的絕望。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所以自卑感從孩子一出生就伴隨著他們。

每一位做爸爸媽媽的,幾乎都是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來撫養孩子的。然而有時卻往往不如人意,有些孩子的性格從小就表現得比較膽小自卑。

如果不及時發現,這種自卑將伴隨他的一生,使他社交焦慮、無法找到自我價值......所以,父母首先必須能夠識別孩子自卑感的體徵和症狀,這一點至關重要。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花了5年研究心理學的每一個領域,以找出克服自卑和社交焦慮的方法。他總結出了孩子過度自卑的幾個表現,提醒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這6個跡象,表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01 過度敏感

  • 對別人的無意之舉感到失落
  • 過於活潑多動,注意力無法集中

當孩子感到自卑時,任何微小的批評都會讓他陷入抑鬱的惡性循環中,任何輕微的拒絕或排斥的跡象都會讓他感到非常痛苦。

庫珀的建議:我們要幫孩子構建自己的價值觀體系,當他們的判斷力變得更強時,你就不再那麼在意別人的判斷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生活中什麼對他來說是重要的,他不會根據周圍的人而不斷改變或改變自己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2、總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作比較

  • 他的(某項長處)比我好,我不如他
  • 不敢嘗試新鮮事物總怕會不如別人

當我們和別人比較時,不是產生優越感就是自卑感,而有自卑情結的孩子往往是在比較中得不到優越感的。因為他們總在專注於別人的“最佳品質”,但這些“最佳品質”往往是別人付出了更多的練習時間,或者是從小就有很大的自然天賦。

庫珀的建議:告訴孩子們不要忽略別人成功之前付出的努力,也不要總關注其他人最優秀的地方。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3、 順從行為

  • 不敢與人發生眼神交流
  • 安靜膽怯地說話
  • 做事沒底氣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社會等級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你內心的行為和感受通常取決於你對自己社會地位或地位的看法。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被人瞧不起,地位低下,那麼他就會開始表現得順從。

庫珀的建議:家長應該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做一件事情的主導者。非必要的時候不要干預孩子,他們正是需要不斷地面對失敗,才能找回面對生活的勇氣。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04 追求完美

  • 因為一個地方沒做好而大發脾氣
  • 總設定過高目標

自卑的孩子總為自己設定完美到無法達到的目標,因為他們太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關注與評價。當他們過度追求完美但卻沒有達到目標時,孩子往往會極度沮喪、喪失自尊、承受巨大壓力而崩潰,對自己的認知失調。

庫珀的建議: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他們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千萬不要責怪孩子無理取鬧。讓孩子學會自我同情,明白享受過程比追求結果更加重要和快樂。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5、 拖延行為

像上面說的,過度自卑的孩子會不斷追求完美,但在追求過程中他通常會體驗到自己無法完成目標,於是就導致了孩子的拖延行為。他們的心思非常敏感,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斷推遲事情的進程,以至於孩子最終什麼也沒嘗試過,什麼目標都沒完成。

庫珀的建議:既然孩子總是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那麼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為孩子“正念”,設置一些並不需要做出評判的“限時活動”,一天跑十分鐘步、練兩頁字、讀30分鐘書...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6、 試圖掩飾自身缺點

比如一個孩子感覺自己很胖,她從來不會穿短裙,而是一年四季都穿著長袖和長褲,他覺得這樣可以讓自己的身材在別人的眼裡顯得不那麼臃腫。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缺點,自卑的孩子會特別關注自己的缺點,他們花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去掩飾。他們試圖控制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方法,避免別人對自己缺點的評價。但往往這種掩飾,會讓自卑升級,它通常只會讓你從緊張中感到更多壓力。

庫珀的建議:讓孩子在自我評價時自己指出自己的缺點,這是邁出接受自己的第一步。告訴孩子他的缺點並不是降低了做所有事情的能力。向孩子承認自己的缺點,讓他感受到你的勇氣。告訴他們缺點不一定伴隨終身,我們還有機會改變。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雖然我們在養育他們時盡心盡力,但還是不能完全左右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生活,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李玟瑾教授也表示:孩子所產生的每種心理行為,都是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係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來管教孩子,不要讓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

家長應該怎麼做: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有什麼樣的習慣,孩子就會有模有樣的學習,所以說家長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並且告訴孩子,你不是低人一等,你不是優等生,你只是你自己,你的價值來自於你的獨特性。只有心態向上的孩子,才會擁有一個快樂完整的人生!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3~6歲,這個時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期,也是孩子的啟蒙期。也是孩子的創造、思維、自控等等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期。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小松鼠行為習慣繪本》。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培養孩子情商啟蒙,邏輯思維鍛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書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讓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另外,還有《陌生人,快走開》、《說好了就要去做》等拓展故事,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學會誠實守信,懂的多了之後上幼兒園,家長們才能更放心。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全書一共10冊,僅需58,平均下來一本不到6塊錢,一包小零食的錢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划算了,如果錯過了關鍵時期,再想培養就難了!

哈佛心理學家:這幾種跡象,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中長大

很多孩子的好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父母反覆督促,反覆監管下,慢慢養成的。3-6歲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有不好的行為習慣的時候,要及時幫助改正,別讓那些壞習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