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1、三黃雞

“三黃雞”的名字由朱元璋欽賜。在國家農業部權威典籍《中國家禽志》一書中排名首位,該雞屬農戶大自然放養。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具有體型小、外貌“三黃”(羽毛黃、爪黃、喙黃)、生存能力強、產蛋量高、肉質鮮嫩等優良特點,普遍飼養的家雞品種,因黃羽、黃喙、黃腳得名。

成年雞體重約3-4公斤,雞肉質嫩滑,皮脆骨軟,脂肪豐滿和味道鮮美。從而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三黃雞是我國最著名的土雞之一。

2、閹雞

閹雞(英文名capon),俗稱熟雞,線雞、扇雞(騸雞)、剦雞、獻雞、鐓雞、憲雞、太監雞,就是通過外科手術摘除了睪丸的公雞。


3、清遠麻雞

原產於廣東省清遠市清新縣。又名清遠走地雞,就是家養土雞。因母雞背側羽毛有細小黑色斑點,故稱麻雞。它以體型小、皮下和肌間脂肪發達、皮薄骨軟而著名,素為我國活雞出口的小型肉用雞之一。屬肉用型品種,體型特徵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 清遠雞自然生長,皮爽肉勁,湯汁鮮美,鮮香可口。清遠雞營養豐富,富含硒、維生素E及風味物質肌苷酸等,清遠雞所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更高一些,這兩種物質可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對保護心腦血管非常有好處。與普通肉雞相比,清遠雞微量元素硒含量是普通肉雞的1.8倍以上,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比普通肉雞含量更高!清遠雞中500天齡的老母雞鈣質多,蛋白質多,脂肪少,其中硒、維生素的含量均佔比是普通清遠雞的2倍,用其燉湯,湯汁鮮美,有營養,且肉易吸收,是滋養大補的最美佳餚。6月齡母雞半淨膛為85%,全淨膛為75.5%,閹公雞半淨膛為83.7%,全淨膛為76.7%。年產蛋為70~80枚,平均蛋重為46.6克,蛋形指數1.31,殼色淺褐色。

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4、項雞

雞項是廣東的說法,即仔雞。仔雞是一斤多重的小雞,或未下過蛋的小母雞。

仔雞肉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並且含有少量的彈性結締組織,所以仔雞肉非常容易消化。仔雞肉經蒸煮之後,雞纖維便分離,變得細嫩、鬆軟適口。特別適合作為中老年人的補品。且用其熬湯,湯汁鮮美,其營養非常容易被吸收。所以比較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5、瑤雞

南丹瑤雞生活於海拔800-1000米的裡湖鄉,屬肉用型雞種。多數雞主翼羽、主尾羽、脛、喙都是黑色,副翼羽為黑黃色,單冠,虹彩棕黃色,肉垂和耳垂為紅色。公雞羽色以金黃色、棕紅色、黃黑色較多,母雞以麻黑色、黑白花、土黃色較多。成年雞體重:公3 537克,母2 262克。成年雞屠宰率:半淨膛,公82.5%,母90.0%;全淨膛,公77.0%,母86.1%。開產日齡180~210天,年產蛋60~80個,蛋重48克,蛋殼呈褐色。

6、五黑雞

五黑雞,又名“五黑一綠雞”黑雞、起源於明朝神農架(今湖北轄區)、具有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內臟“五黑”特徵,雞蛋外殼為綠色,是世界罕見的珍禽極品。現有1300多年的養殖歷史。羽毛皮肉都是黑色,生的蛋是綠色,婦女坐月子,做藥引子,

90年代初,經過多方驗證,此黑精靈即為《本草綱目》中記載的五黑雞。綠殼蛋五黑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黑色素具有藥用價值,並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7、麻黃雞

久負盛名的麻黃雞主要有三大品種,分別為淮南麻黃雞、五華麻黃雞和皖西麻黃雞,原於安徽。麻黃雞是一種具有穩定遺傳性狀的優質肉蛋兼用雞,早期生長較快,肉質細嫩鮮美。


8、靈山香雞

靈山香雞,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靈山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季節性明顯,夏長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養殖家禽。靈山香雞體軀矮小緊湊,肉髯、耳葉紅色,喙前部黃色,基部大多數呈粟色,皮膚、脛黃色。宰後體表淺黃色,肌肉白色、光澤潤滑,指壓肌肉結實有彈性,具有雞肉固有的氣味,無異味,煮熟後肉味香濃。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靈山香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靈山香雞體軀矮小緊湊,肉髯、耳葉紅色,喙前部黃色,基部大多數呈粟色,皮膚、脛黃色。公雞羽色以棕紅為主,其次為棕黃或紅褐色。母雞以棕麻、黃麻為主,尾羽黑色,主翼羽、副翼羽以黑羽為主。顯著特徵為“一麻”(麻羽),“兩細”(頭細、脛細),“三短”(頸短、體軀短、脛短)。

宰後體表淺黃色,肌肉白色、光澤潤滑,指壓肌肉結實有彈性,具有雞肉固有的氣味,無異味,煮熟後肉味香濃。

9、青腳土雞

青腳土雞是的湖北、湖南土雞系列的一種,其主要特性為:青腳細腿,苗雛呈黃色,微帶麻點,生長週期為120天,母雞體重1.25kg-1.5kg,公雞體重1.5-2.25kg,公雞單大直冠,羽毛鮮紅,尾羽黑色泛綠光,整雞呈元寶型。青腳土雞性好動,適合散養,耐粗糧,對氣候溫差反映較小,南北方均適合養殖。青腳土雞仍屬土雞品種,故其肉質優良、味道鮮美!


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10、三黃肉雞

三黃肉雞商品代生產性能:70日齡出欄,體重可達1.5公斤以上,飼料轉化比2.5:1.0,成活率可達97%以上,三黃肉雞多為我國江蘇、廣東等家禽育種公司培育的三系配套雜交雞,三黃肉雞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11、土雜雞

所謂土雜雞,是相對“洋雞”而言,泛指在傳統農業生產條件下,當地長期飼養的地方種雞,與國外引進的高產配套系雞種相比,土雜雞通常未經系統的選育,生產性能較低,但肉蛋品質優良,風味美好,被人們視為優質雞。土雜雞與普通肉雞、蛋雞的區別在於其“土”:土生土長,未經強度選育,一般不採取高密度全程配合飼料飼養,生產性能相對較低,但肉、蛋品質良好,適宜於中式烹製和人們的口味。造成土雜雞的獨有品質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一是土雜雞的遺傳基礎,即構成土雜雞獨特品質的基因;二是土雜雞的飼養方式,即以散養為主、大範圍運動採食的特定養殖環境影響。


12、青腳麻雞

青腳麻雞,青腳、麻羽。青腳麻雞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具有山區“土雞”的特色,它適應性強、生長快、成本低、獲利高。

該品種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已深受廣大山區農戶喜愛,養殖量在不斷擴大。 肉雜雞是 2007 年初從陝西楊陵引進的以安卡紅為父本,羅曼為母本雜交生產育成的, 在成縣土雞放養中也佔有相當大的份額。

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13、黑雞

在中國相當罕見,僅分佈於海拔2100~3200米的亞熱帶森林。體大的灰褐色鶉類。胸灰色具黑色細紋。與相似種類四川雉鶉不同處在於栗色喉塊外緣近白。有猩紅色眼周裸皮。全長約48cm。雌、雄兩性相似。上體大都褐色,翅具白色和淡棕色端斑;頦至前頸及尾下覆羽紅栗色;胸、腹褐灰,胸羽還具黑色縱紋,腹羽則雜以淡黃和棕色。

又名鸕雉 、黑雞,中型鳥類,全長約58cm。雄鳥頭頂和後頸及頸側均紫黑。頭上具有稍形直立的同色羽冠。背部藍黑,下體大都黑褐,胸羽為披針狀,除羽基外,呈白色而沾灰。臉部赤紅。嘴黃褐,分佈範圍:喜馬拉雅山脈、印度北部、緬甸北部及西部。在中國相當罕見,僅分佈於海拔2100~3200米的亞熱帶森林。

14、817肉雜雞

817雜交肉雞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肉用雞品種,簡稱 “小肉雜”。源於山東魯西地區,因其飼養週期相對較長,肉質口感好,符合中國人的飲食口味,諸如某些地方特色雞製品,如扒雞、烤雞、燻雞等均採用817雜交肉雞,市場需求量大;加之817雜交肉雞環境適應能力強,抗病力較大型肉雞有很大的提高。

15、靈山雞

靈山土雞至今仍以古老傳統的自然交配,自繁自養,放牧為主的繁衍方式。其適應性廣,野性強,抗逆性也強。由於靈山土雞野性強,易驚群,育成的公雞善走易飛,枝頭樹下,常有它們棲息的蹤影,所以山坡、果園、樹叢等幽靜的環境均是理想的飼養場所。


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16、紅瑤雞

紅瑤雞又叫南丹瑤雞,南丹瑤雞分為紅瑤和黑瑤兩種,是廣西的品種,紅瑤雞指的是紅瑤品種,是一種肉用型雞種,多數雞主翼羽、主尾羽、脛及喙都是黑色,而副翼羽則為黑黃色,單冠,虹彩呈棕黃色,肉垂和耳垂則為紅色。它具有體型緊湊、肉質結實細嫩、肉味鮮美、覓食力強、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瑤雞肉細味鮮,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幹肌肉氨基酸含量達84.88%,鮮肌肉中精蛋白質達到24.4%,有著極高的食療保健和滋補作用。

17、青年雞

青年雞指7一20周齡的母雞。即育成雞、中雛、大雛、童雞。離溫後養育到性成熟前的未成年雞。生長髮育比較迅速,是骨骼生長髮育的主要階段。

青年雞的體重和均勻度是決定將來產蛋最重要的因素。體重大的雞先開產,2-3周內就達高峰。體重小的雞,開產晚。體質弱,抗病力差,產蛋少,產蛋率上升緩慢,甚至無產蛋高峰。過肥雞,身體負擔重,產蛋小,也不會持久,雞的體重大致在7-14周齡時已經定型,偏瘦雞,如這時體重仍然偏小,再加強營養也為時過晚了,所以應重視育成雞前期的營養水平和管理工作。

18、鐵腳麻雞

鐵腳麻雞,公雞頭大小適中。單冠直立,顏色鮮紅,冠齒為5--6。肉垂、耳葉鮮紅。虹彩橙黃色。喙黃。頸部長短適中,頭頸、背部的羽金黃色,胸羽、腹羽、尾羽及主翼羽黑色,肩羽、蓑羽棗紅色。腳短而黃。

鐵腳麻雞是雜交改良的品種,除了保持有土雞黑嘴黑腳、肉質好等基本特性,還提高了原有雞種的生長速度、出肉率等指標,並在2011年7月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審定,獲得了新品種的證書。

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19、柴雞

柴雞,也叫笨雞。柴雞體型較小,具有耐粗飼、適應性、覓食性、遺傳性能穩定、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飼養柴雞的成本比較低廉,非常適合家庭養殖。

公雞5個月出欄,平均體重為3.5斤左右後,母雞為2.5斤左右;性成熟為5個月,5個月開產;年產蛋量為150~180枚,平均蛋重40~45克,蛋殼顏色多為白色、淺褐色;其蛋黃比例大且顏色發黃,蛋清黏稠,卵黃膜較厚,色澤鮮豔。

20、鬥雞

鬥雞以體型魁梧、體質健壯結實、結構勻稱緊湊、筋肉發達強、健肌肉發達、性強悍、善鬥為基本特徵。 骨骼發達,骨質緻密而粗硬。頭、頸昂起,頸、胸、脛幾乎成一直線。冠紅色,冠、髯、耳垂不發達。眼大而銳,喙粗短、堅硬呈楔形,尖端微彎而甚銳,頸粗長靈活,腿強勁有力,脛長,距發達,長而銳,生向上方。爪粗大、堅硬鋒利。全身羽毛稀薄、粗剛、短而緊貼體表,並富光澤,羽色多樣,以黑色羽居多。翼羽拍打有力。

21、蘆花雞

蘆花雞為我國土生雞種,產自山東省汶上縣。蘆花雞體型橢圓而大,單冠,羽毛黑白相間,公雞斑紋白色寬於黑色,母雞斑紋寬狹一致。屬蛋肉兼用型雞種。該雞體型一致,頸部挺立,稍顯高昂,前軀稍窄,背長而平直,後軀寬而豐滿,腿較長,尾羽高翹,體形呈“元寶”狀。橫斑羽是該雞外貌的基本特徵。全身大部分羽毛呈黑白相問、寬窄一致的斑紋狀。母雞頭部和頸羽邊緣鑲嵌橘紅色或土黃色,羽毛緊密。公雞頸羽和鞍羽多呈紅色,尾羽黑色帶有綠色光澤。單冠最多,豆冠、玫瑰冠、豌豆冠和草莓冠較少。喙基部為黑色,邊緣及尖端呈白色。虹彩橘紅色。脛色以白色為主。爪部顏色大多白色,皮膚白色。


遍佈全國各地的21種食用雞,吃過5種以上的,都可以稱作吃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