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女孩長大了就是沒有家,這句話你怎麼看?

刺蝟無淚


的確是沒有家了,我結婚後我爸把我的房間的床拆了變成一個雜物房,結婚四年我只會去過過一晚夜,他是沒想過我會回去了,所以在婆家再委屈我也不會回去。在婆家我們沒有能力買房,和公婆住在一起,寄人籬下的感覺說不出的酸爽,我的性格比較內向,很多事情都能忍,所以我和婆婆沒什麼正面的衝突,可是她在背後說我我是知道的,背都被她戳穿了,結婚時我的父母也沒有給什麼嫁妝給我,所以婆婆很看不起我和孃家,然後房子是婆婆的,住了四年了我也感覺不到這裡是我的家,我們那個我按時交伙食費,可是還是每天都在叨菜貴什麼的,害我都不敢多吃一口!還有最難受的是每天無緣無故地給我臉色看,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在他們家每天都要小心翼翼的,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多吃點飯,生怕自己做錯什麼惹人不高興,真的受夠了這種生活了!可是我又在想如果我離開了帶著孩子我能去哪裡?


Jwen20


有這種感受的應該不是獨生子女.我有這種感覺.

我家裡有姐妹三個,我從16歲開始離家,至今已經有23年。

我媽沒在家裡給我留專門的房間,我每年回去都隨便鋪張床給我睡;每次給我媽打電話,總聽她在談我弟弟、我弟媳、我侄女;我家裡有可能要拆遷,我父母的房子是留給弟弟的;我媽有錢都是給我弟的;我和家裡的聯繫就是家裡急用錢會給我打電話、我媽心情煩躁會給我打電話吐苦水. 我知道我爸我媽愛我,只是這種愛有點差距,我體會到那已經不是我心裡期望的家了. 相比之下,我媽更是我弟弟的媽,我侄女的奶奶,我弟媳的婆婆.

當這種感覺出現的時候,很難受,就像內在情感上與原生家庭突然割裂一樣. 雖然那裡還是自己的父母,有血緣關係,看起來依然親密,但自己知道好像有點兒不一樣了,就像碎了的花瓶重新粘起來一樣.

嫁出來久了,我和我先生、孩子、公公婆婆組成的家庭很親密.可見,血緣並不是親情的萬能保護傘,這世間所有的感情想要有溫度都需要用心用愛去經營.

親愛的,這只是一部分人的體驗,並非所有人的體驗,不要讓這句話成為女孩兒的桎梏.

願你永遠被愛環繞🌹



朱朱媽媽


不應該是長大了,應該是嫁人了吧,不過沒有家了有點誇張了,我媳婦家離我們住的地方有600多公里,沒孩子那會每年只要是假期就回,過年也沒在婆婆家過的,每年過年我和媳婦一起回孃家過年,倒不是我怕老婆撒的,而是我是單親家庭,老媽過年不是在姐姐那裡過就是在哥哥那裡住幾天,過年了我這邊是冷清的很,老婆的父母比我媽要大20來歲,能回去看看就多抽些時間看看吧。

這個可能還要看地域吧,有些地方很有講究的,記得結婚典禮是在女方家辦的,之所以趕到過年辦就是想老婆的大姐從深圳過來了。突個熱鬧吧,辦完那天是年三十,老丈人是廣西的,說不能回家住,我也不太懂這個,估計是有講究吧,我倒無所謂,反正也訂了酒店。

媳婦挺傷心的,哭了好幾鼻子。最後到晚上了,媳婦的兩個姐姐說了老父親一頓,老丈人妥協了,讓我們回去了。

有沒有家,還得看個人吧,我姐結婚後,確實不愛回我媽那,我媽是雙手歡迎,可我姐還是不咋回。呵呵,只能回答這麼多了,有父母就有家,每個兒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有空了還是要常回家看看[心][心][心]





石頭果果


不同遭遇經歷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我來說說我們湖北中部的山區的一些狀況和我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吧!這裡世世代代都是農民,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幾乎每家每戶都是兒女雙全,有的甚至三四個孩子。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這裡非常嚴重,沒生兒子的想盡一切辦法非要生個兒子![機智]有的一家全是生兒子很驕傲的。所以在這裡女兒到了年齡一定要嫁出去,家產要留給哥哥或弟弟。就像我17歲,我媽到處給我們張羅婆家,我妹妹14歲就有人踏破門檻[捂臉],也不訪一下人家的家境,人品怎樣,也不問我們喜不喜歡同不同意[摳鼻],直接就答應了,我們反抗就是不孝 ,不聽話,嫁人什麼人全憑自己的運氣[流淚]。

剛來婆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婆婆是個爆脾氣的人,什麼都是她說了算,就像我老公說的(慈禧太后一個)說是陪嫁給少了,拿去我家的錢被我爸媽留起來了,各種指桑罵槐,(那是年齡小又聽不懂[捂臉])也沒個孃家人幫忙撐腰,全靠自己箇中盤旋,(有一次實在受不了我婆婆的壓力,帶著孩子去孃家住了幾天,結果我爸把我們送下來了)那時的感受就是在婆家是外人 在孃家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當然 這些情況不是一概而定,也有極少數愛女兒勝過兒子的,是女兒強勁的靠山。現在靠自己在婆家中站穩了腳跟,最主要是婆婆不敢造次啦😄 老公也比較聽我的了,對我孃家還是很照顧,也很孝順,有什麼好吃的都少不了接他們的,他們穿戴 保健品幾乎都是我和妹妹買的,總想著爸媽辛苦了!

人到中年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現在只要父母健在就是好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去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



寶媽靈芝


大家好!我是糖糖

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婆家不受待見,在孃家是客人。所以有人說女孩長大了就沒有家,而我不這麼認為!以我自己為例@

我和先生是兩個不一樣地方的人,隔著幾百公里的車程。而且互相的方言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我每次回去他家,無論是公共婆婆,還是大哥大嫂,或者是他的姐姐們都待我特別好,感覺有他在的地方就是家,管他爸媽也叫爸媽,是我一個家!

回我媽家,就更是親切了,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啥都想往車上塞,生怕我不夠東西吃的感覺,這是第一個家,生我養我的老家!

回到我們工作的地方,和先生孩子一起,又是自己的一個小家!簡單快樂....

所以長大的女孩不是沒有家,而是有好多個家,算算至少有三個家呢?

也許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經歷也不一樣,可能就是一個心態和人生不一樣,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讓環境來適應我們,而是我們自己要學會適應環境哦!願大家天天快樂開心!


糖糖書影記


個人認為不是這樣的,只要能和最愛我們的至親在一起就是最暖的家。

拿我自己來說,孃家很近,父母其實待我很好的,只是限於自身的能力,我母親身體不好,所以她想在我累的時候幫一把也顯得力不從心。我父親也一直在很辛苦的掙錢,我哥也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說實話重心肯定不一樣了。即使發生任何改變父母對我的愛也是沒有變的,我每次回去父親總是很高興我能回去看他。疫情期間我兒子買不到奶粉他居然說走到鎮上幫我買,家裡到鎮上怎麼也有幾公里路了,我父親就是這樣的人,願意為了我們兄妹付出所有一直都是這樣。總記得學生時代,每次回家母親都會用心做吃的給我們,高三那年有一次父親很早叫我起來吃早飯我母親怪他半天說不該吵醒我,說我太累了。所以我覺得不管家庭發生怎樣的變化只有父母在心裡就還是有家的。



婆家物質條件算是比較好了,我和老公在有單獨的房子,也有車。我們有一兒一女,說起來算是挺圓滿的了,但是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之間吵架也是常有的事,吵多了很多事情就放下了,愛不愛的也不打緊了。公婆都是很明事理的,和公婆相處其實要很有分寸的說錯話會很尷尬。他們對我很好,婆婆幫我做家務帶孩子,還總給我錢花。還是知足感恩吧,婆家有我的兒子和女兒所以也是我的家。


歸根究底,女人只要父母健在,兒女陪伴就都是家了 ,和愛我們的親人在一起就是最暖的家!


晨媽筆談


我有這樣的感覺,我家兩兄妹,我哥娶了嫂子過後我就覺得我沒家了,平時愛吃的東西也吃不到了被嫂子一個人吃了、我沒結婚和沒耍朋友的情況下,在家呆久了我嫂子都會拿臉色給我看,後面我未婚生子,遇到渣男了,懷著孕沒地方住,就在孃家住,被嫂子罵慘了,被罵了我父母還喊我不要說話,嫂子被我小好幾歲,我爸說她小不懂事喊我讓著她,唉以前的幸酸只有自己知道,我也覺得我父母也不愛我了,只愛我哥,心裡面就是很難過,有時候我都不願意回我父母家裡去,如果不去看他們,他們又會多想,在我身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我說的確實一部分,有時候想想真的好心寒


川鄉鄒二妹


我不太贊成這個說法,因這不能一概而論,但也可能是有了兩個家。這有太多不定因素,要看你身在什麼樣的家庭,婆媳妯娌關係,以及你老公對你怎麼樣。當然,主要還是看自己,看你是怎麼想的,你是怎麼做的,你的處境在於你擁有什麼樣的思想,你的行為很大程度決定你的家庭裡關係。

比如我妹,我兄妹關係特別好,爭執是有的,但從來不記,她跟我老婆關係也很好,從沒發生口角,父母有什麼東西基本都是平半分,這裡永遠是她的家,那是因為她對父母照顧得很到位。老公對她也不錯,公婆對她也很好,因為她勤勞,孝順,能吃苦,能吃虧,所以家裡一直相處得比較融洽!

婆媳關係緊張的可以分開住,不論怎麼說,自己為人處世很重要!



就喜歡瞎折騰


在三八節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也是挺應景的。女孩長大以後就沒有了家,這應該是一個多麼悽婉的故事,飽含了一箇舊式女孩生活的不易和無奈。我讀過一首納西族的古詩,女孩子自從結婚後,一年才能回孃家幾次,中秋節前、大年初二和端午等,除此即使再想念父母也是以婆家為重,難得回家。詩中表達的就是中秋前夕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送餅子,媽媽早在村口等待女兒的出現……因此在這樣的習俗下,都說養女兒就是賠錢貨,養大了還要賠上嫁妝,從此一生只為夫家服務。女孩的心靈是有漂泊感的,如果遇到相愛的丈夫寬容親厚的公婆,很快就能融入這個家庭,不然都是隔著一層的,只有等到自己的孩子長大了在家裡有了真正主人翁的感覺。而孃家就成了追憶,有事可以回孃家,但時間都不能長久。所以婚姻成為了女孩改變家庭歸屬感最直接的原因,這種“無家感”又悲悽又無奈。

然而我們換一個角度,從現代和積極的意義上來說,女孩長大了就有了更多的家,孃家和婆家,還應該有自己的家。現如今受過教育的女孩子,愛情和婚姻也是改變命運的一個重大原因。但是結婚後,孃家依然是歸宿,婆家也能是落腳點,而且他們有自己的小家。日子充充實實,心裡滿滿當當,因為她們是獨立自主的經濟個體,有能力,有魄力,有擔當!不需要受繁文縟節的束縛,更不需要討好附和,因為自己有能力建構自己的家,自信自立自強讓她們可以隨心而動,哪裡都是家,在哪個家都被尊重都被重視,所以他們在這三個家都從容安定!





酸菜炒洋芋


你好!很榮幸能夠收到你的邀請我覺得有人說“女孩子長大就沒有家”這個話題因人而異吧,一方面要看女孩子自己的性格是否合群是否斤斤計較吧,另一方面就是婆家人是否是好相處之人。拿我自身經歷來說,我感覺自己還滿幸運,我是一個比較坦誠的人在婆家人面前有什麼說什麼,我婆婆公公又是比較開明的,所以我感覺我的家還是很幸福的。我的總結是:家不是明爭暗鬥、你攀我比的地方!你把他當家了,那家就會是個溫馨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