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 84歲高齡的巴菲特)

如果你想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那就得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 —— 查理·芒格

柴犬叔叔最近看了一部感觸頗深的記錄片——《Becoming Warren Buffett》(成為沃倫·巴菲特)。

這是HBO今年拍攝的關於巴菲特最新的紀錄片,是目前為止我覺得拍的最好,也是最接近他真實生活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裡,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眾多的光環,展露了的自己最真實一面。影片裡的大部分鏡頭,都獻給了巴菲特的家人,回憶他的過去,以及記錄平常的生活。

比如說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時,會開車路過麥當勞買一份早餐,帶到辦公室後享用。他的桌子上也隨時擺放著一杯他鐘愛一生的可口可樂。

他在上班路上打趣的說道:

“ 如果今天公司股票價格漲了,我就買4塊2的套餐;如果股價不好,哈,那我就買3塊8的” 。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巴菲特的早餐)

看著紀錄片你會發現,即使是如巴菲特這樣遙不可及的投資大師和世界首富,生活中不過也是一個平凡的老人,非常的平易近人,甚至還會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小毛病。

但是這部紀錄片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

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註定與讀書和終生學習形影不離。

這個品質在巴菲特身上體現到了極致。

巴菲特一生致力於學習和研究股票投資,在專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他極為專注。

他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在他讀遍了父親所有的收藏後,他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在書本的海洋裡求知若渴的閱讀。

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獲得了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的價值投資大師 Benjamin Grahham (本傑明·格雷厄姆)學習的機會,成為了他的學生。

因為一生勤奮和專注的學習,巴菲特成為了目前美國曆史上在股票投資這個領域,最有知識和經驗的人,並收穫了巨大的財富。

而真實生活中的他,在其他的事情上卻非常的愚笨,甚至連廚房的廚具都分不清楚。他也自嘲自己的運氣太好,娶到了一個賢惠的太太,讓他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也不用一輩子吃麥當勞。

巴菲特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一生熱愛閱讀和學習的巴菲特)

而終生讀書和學習,更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

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的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的度過的。

他每天會按時起床,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智能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時光靜靜流逝,六十年如一日。

關於巴菲特讀書之多這一點,他的合夥人查理·芒格曾經評價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終生閱讀和學習的巴菲特,即使在84歲的高齡,還掌管著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保持著敏銳的大腦和思維,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

巴菲特說他不懼怕死亡,他覺得自己這一生度過的無比充實和幸福。他每天都會興致勃勃的起床,期待著今天發生的新鮮事,對他的工作樂在其中。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60年如一日)

那些抱著想快速致富的人,看完這部紀錄片可能要失望了。巴菲特並沒有提供什麼點石成金的致富秘訣。

與之相反,這部紀錄片給我們展示的真相是——成功不僅是枯燥的,甚至還是有點孤獨的。

一個人只有嚴於律己,長年累月的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堅持終生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認可。

成為世界首富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巴菲特只是通過一生的專注和終生學習,達到了現在的高度。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想要傳遞的信息。

很多人會說,我生活中需要什麼知識現學現用不就好了,學習不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工作的麼。

我們為什麼還要終生學習呢?

因為功利性學習的範圍是非常狹隘的,收穫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終生學習的回報卻是不可估量的。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 (Compounded Interest)是這個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那些理解並使用它的人將最終獲得巨大的財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會付出巨大代價。

巴菲特就是利用了複利的力量。在管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0年的時間裡,他通過複利讓每年21.6%的增長,變成了現如今高達 1,826,163% 的資產增值。

而複利的效果不僅可以應用在財富的積累,更體現在知識的積累。

當你在時間的長河中堅持不懈的終身學習,你的知識將會在複利的作用下持續的累積和增長,最終的收穫和回報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而實現終生學習的最佳途徑,就是閱讀大量優秀的書籍。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讀書是終生學習的最好途徑)

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手段,更能夠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格。這是甚至比獲取知識更要有意義的一件事。

而當你閱讀了一定量的優秀書籍後,你會發現歷史上很多偉大和成功的人,都有著很多彼此呼應的勵志故事,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感受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閱讀的你。

讀過《富蘭克林傳》的人都知道,富蘭克林藉由《窮理查年鑑》傳播了許多有用和影響深遠的建議。他讚揚的美德包括勤奮、負責和節儉。這位美國開國之父的書籍和觀點,在隨後的兩個世紀裡,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

而當你再讀到《品格之路》這本書時,你會發現書中寫到的影響世界的偉人和思想家,像是最傑出的美國總統之一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第二次世界大戰 “勝利的組織者” 喬治•馬歇爾,為終結種族歧視奔走一生的鬥士菲利普•倫道夫與貝亞德•拉斯廷......都或多或少體現了富蘭克林倡導的價值觀。

書中寫到一個故事,揭示了艾森豪威爾自律的行為是如何養成的。他的品行深受他的父親和他的家庭的影響。艾森豪威爾的父親是德國移民後裔,是一個普通的小業主,但是做人做事認真負責,節儉而又自律。

因為經歷過破產的痛苦,他規定自己和公司的員工每個月必須將薪水的10%存起來,以防範意外情況。要知道那個時候美國家庭的儲蓄習慣很糟糕,但是艾森豪威爾的父親卻對資金和儲蓄有著嚴格的自律。

正是靠著這一點,他才讓自己的家庭過上了雖然不富裕,但是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也保障了自己孩子和員工的生活。

這種自律的行為深深影響了艾森豪威爾,使他能夠通過嚴於律己晉升為一個嚴格而又優秀的軍官,最終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美國總統。

博覽群書的你會發現,從富蘭克林到艾森豪威爾,再到巴菲特,無論他們身處哪個時代,這些成功和偉大的人都有著類似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的共鳴。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

當你用心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後,會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一個成功和優秀的人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偉大的人格。

而在他們身上那些普世而又優秀的品格,像是勤奮、節儉和自律,會通過書本的傳承,耳濡目染的影響著你,在閱讀中提高你的心智水平,讓你收穫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上的財富。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社會階級上的固化和差異,並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個人眼界和選擇的不同。

而讀書和終生學習,是我們每個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識、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

我們也許沒有辦法決定我們出生和階層,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和終生學習,為自己塑造一個優秀的人格,實現個人的提高和階級的突破。

而一旦擁有了優秀的人格,你會更加堅定一個普世的信念:

“如果你想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那就得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

在這個信念面前,所有投機取巧的捷徑和不勞而獲的想法都會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襯托出你個人努力的熠熠光輝。

這也許是為什麼我們要終生讀書和學習的最好答案。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如果,你想尋找一個讓自己快速成長的方式,建議你得先掌握一種能夠幫助自己提升思維方式的方法,而熟記以下十個法則可以幫助你每一天,每一週都把注意力放在成長上面,從而讓自己每天都會充實有意義。終生學習的十個法則:

法則一:將來為上,過往次之 你如何設計將來,就能擁有多大未來

首先你得相信自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要敢於設想自己的未來,然後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去慢慢去把未來變成現實。現代人急於求成,失去了耐心,從而無法靜心下來思考自身及未來。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因此,不論是在速讀學習中還是其他時候,我們都需要耐心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法則二:學習為上,經歷次之 將精力轉為學習,將人生賦予終身學習

不斷學習,對終身生長至關重要。單有經歷,並不足以保證一生的成長,但是如能把經歷轉化成學識,那麼每一天都能有所成長。每一個經歷都有”有益“和”無益“兩個部分。有益的部分能促進自己的進步,從小事中學習大的智慧。簡單來說就是學會反思,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從自身的經驗中,反思自己,從而轉化成自己的學識,都是一種有益自己成長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修行。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法則三:付出為上,回報次之 所得易使人沉淪,付出使人成長

很多人覺得我付出了就要得到回報,比如在愛情,工作,學習等等,都會存在這樣的心態。我們也有句老話,付出必有回報,其實這種狀態也是成長的陷阱之一。我們現在需要培養一種“回報並非天經地義“的心態。在獲得回報前,我們得向別人做出有價值的貢獻,其實,我們付出本身也是一種收穫,我們在付出中成長。

法則四:表現為上,讚譽次之 你無法控制他人的讚譽,但你能把握自己的表現

我們應該把精力和重心關注在表現和行動上,而非讚譽上,過多的尋求他人的認同和讚譽,只會阻礙自己的成長,你能控制自己的表現,但無法控制別人的反應、認同和讚譽。因此,應該專心走自己的路,而無需關注現實中別人對你的反應。

法則五:感恩為上,成功次之 學會主動感恩,而不是被動擁有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懷有感恩之心,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懷著對農民的感恩之心,就不會浪費糧食;在工作中,對同事懷著感恩之心,就能有著良好的同事關係;在速讀學習中,對精英特團隊懷著感恩之心,就能快速實現目標;當你常懷著感恩之心,就會跟這個世界有著良好的互動,同時會讓你更加謙遜,這會使你發現有更多值得學習的東西,也能敞開心扉,向周圍的人、物學習。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法則六:樂趣為上,勞累次之 帶著“取樂”的心態做事,其結果一定不差

要保證自己的不斷的成長,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在成長的途中找到越來越多的樂趣。帶著“取樂”的心態做事,其結果一定不會太差,甚至更好。樂趣為上,勞累次之。人們往往會被擅長的卻沒什麼熱情的事情所困。儘管勞累會帶來一些回報,但帶不來樂趣和長遠的、重要的成長,與真心喜歡的事情相比,你永遠都不會在這個領域有成長的動力。

法則七:合作為上,地位次之 感謝並歡迎別人的貢獻,而不是囿於個人的得失

與人合作共同完成同一目標,一定好於獨力單幹。與別人合作,為更多的人創造合作的機會,這樣你就能夠更快成功。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地位來自於你的貢獻和成就,如果你把獲得和維持身份地位當成主要目標,那麼你就會失去更多的成長機會。

法則八:信心為上,安樂次之 在贏得小目標後,保持自信去迎接更大的挑戰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達到一定的成就後,就逐步滿足當前的成就;當你這樣的時候,潛在的危機已經埋伏下來,我們可以看到最近的新聞,華為裁員近7000人,如果,你不斷成長,相信即使遇到裁員的是你,相信你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會。這就是信心為上,安樂次之。俗話說的好:居安思危。

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10個法則


法則九:目標為上,金錢次之 你的眼光要放在目標上,金錢只是順便的事

我們不能因為眼前的困難,而放棄長遠的打算。只把金錢當成目標的,會阻礙我們的成長。越是困難,我們越是要清楚自己的目標,有目標就有機遇,努力為實現目標,金錢只是順便的事情。

法則十:問題為上,答案次之 真正好的問題,能使你一生都在思考、成長

成長都是發生在未知的領域,已經知道的都是屬於過去了,我們需要做到“問題為上,答案次之”,我們就會進入到更寬廣的未來,也就會獲得新的機遇。比如:你可以問問自己,在接下來的1年裡,我要學會速讀,究竟怎麼學習速讀等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