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江南》外一首@汪貴沿


《愛在江南》外一首@汪貴沿


《愛在江南》外一首

.

愛在江南,不是說出來的

是潛藏在骨子裡的老蟲子

無論余光中的《鄉愁》

戴望舒的《雨巷》以及老門東的夕陽

都如徐志摩的衣袖,輕輕的一揮手

打馬江南過,徒步二三里

.

那些輕吟淺唱的吳儂軟語

那些回首相望的含情幾許

如石拱橋纏繞的光陰

總在煙花三月的波光深處

放牧著你儂我儂的心事

.

那些煙花柳綠的嫵媚

那些烏篷船飛揚的歌聲

那些牆根裂縫蹦出來的童年

讓千年運河梳洗的故事,剪不斷理還亂

越洋過海,千山萬水

總晝夜澎湃,那些或遠或近的日子

.

愛在江南,江南是帆一行千里

愛在江南,江南是線繡在身上

愛在江南,江南是蓮盛開古今

蘆葦野渡,盪口百年傳承的記憶

.

一朵蓮花,一縷輕風

一簾煙雨,一攜陽光

輕輕地掉進眼裡,綻放於心底

2018.09.23

《愛在江南》外一首@汪貴沿


《牽牛花》

.

牽牛花兒是否真的能牽牛

我不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

但知道很多故事是由你吹出來的

比如纏繞不清的愛情

比如暗香浮動的春日

都在你,悄然攀爬的醞釀中

.

很多日子在夜色深處

貼窗守望,如一個寂寞的女人

等待,一個相聚的喜悅

那如火一般的激情

卻被冰冷的牆壁

註定隔離,一生的距離

.

牽牛花在乎一個牽字

一粒小小的種子

燃燒成一種守望,牽出一種遇見

一種老來相依的牽手

屋簷下偷偷編織的詩行

已悄悄寫滿憂傷離愁,任月光淺唱

.

很多時候,明知道

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卻依然若即若離,成為一種風景

讓牽出的希望變成

縷縷陽光爬滿我們的內心

.

牽牛花很牛,牛成一種信念

不在乎流言蜚語

你來或者不來,始終在那裡綻放

不離不棄,一生守候在那個窗口

等待是一種緣分

等待是一種幸福

等待是一種甜蜜

花開花落

那是我前世欠下的一種因果

2018.09.18

《愛在江南》外一首@汪貴沿


【貴沿在路上寫作大實話】

寫詩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生活常態,一種工作旅途中的日記體詩歌,這種文體寫出來短小不會佔據我太多的時間和空間,也無所謂得失。

很多人說我高產,其實是一種寫日記的習慣,把經常看到和想到的東西記錄下來,也就不是產與不產的概念了。

寫詩,是個人意識的產物,,說得好聽是靈魂碰撞的火花,說得不好聽就是自己與自己靈魂鬼混,撕扯出來的結果。尤其是夜深人靜之時,如聊齋裡的讀書公子,文字就都成了什麼狐仙,什麼花仙子,讓我們靈感凸顯,在文字中尋找一種自由。寫詩,其實多數是先寫給自己看,用於自斟自飲,然後才與人分享。

早一些年在青春期,追求的是發表,從縣一級刊物到省級再到國家級雜誌刊物發表,經常挑燈夜讀,把一級一級報刊雜誌作為攀登的對象,只要上了那家刊物,就興奮得一夜狂飲,邀請不少的文友把高於幾倍稿費的工資都請客了,不醉不歸。因為在那個沒有電腦的年代,紙刊是我們最享受的陣地,它刊登的不僅是文字,更是一種幸福和滿足。

我們的先人寫詩,沒有想到過發表,因為根本就沒有發表的刊物和平臺,只有用樹枝寫在地上,用石器或刀斧刻在石頭上,便於記錄下來。想流傳開,自己先唱誦,然後教給孩子和大家一起誦,後來不過癮還要去青樓找人唱,總想引起共鳴便知足了。

現在好了,有自媒體了,每個人都可以寫,都可以是作家,是詩人,文字開始繁榮了。我認為是件好事,雖然沒有鋼筆字變鉛字的快樂,但也有它的好處,閱讀量遠遠大於報刊雜誌。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是寫手,人人都是編輯,各取所好。當然也就會誕生一些垃圾,一些如山的垃圾,有些為了追求點擊率,專寫黃體小說,而且文字亂七八糟的,前言不搭後語,但他會超過上百萬的粉絲。還有一些當代懸念小說,很多是年輕派寫手,年收入達千萬,不過我屬於落伍那派,幾乎看不懂他們的作品。

由於工作經常在路上,不是機場就是高鐵,不是工地就是車間,寫寫詩歌這種體裁是最合適的了,重要是喜歡文字這個東西,並不是想做什麼詩人。詩人也就是一個名稱,是一個寫詩的人,不代表什麼級別。詩人就是一個廚子,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東西,自己做了一道菜,自己享受不過癮,總要找幾個朋友拿出酒來一起分享,如果手藝不錯,就再多分享一些人,看著別人有滋有味的品嚐你的菜,這也算是一種幸福的滿足。我經常說,人一輩子沒什麼值得炫耀的東西,所有輝煌與成就都會被壓成一張照片,不掛牆上就在匣子裡。活著的時候開心就好,對父母孝敬,對家庭愛戴,對朋友真心就行了,其它的都不重要。

文字是一種記錄,詩歌是一種感慨,如果某一句詩,能引起讀者共鳴那將是意外收穫,就算是附加值了!


《愛在江南》外一首@汪貴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