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精神之死


不斷刷新紀錄,突破自身極限,追求更高、更快、更強,這便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發展至今,奧林匹克精神已經不單單是一種競技精神,還象徵著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團結奮進。

然而,傳承已久的奧林匹克精神,正遭受著巨大的衝擊。

興奮劑——奧林匹克精神的汙點

孫楊遭禁賽八年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將人們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興奮劑”這個話題上來。

事件還在發酵中,對於最終的上訴結果,我們不做猜測,相信真相會隨時間浮出水面。

實際上,嚴格來說,“興奮劑”源遠流長,早在古希臘的奧林匹克上,就有人為了勝利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說,一些特殊的動物內臟會被古希臘人用於提升運動成績。吃山羊睪丸,被認為可以獲得睪酮,提升運動員的場上表現。再到後來,羊的心臟乃至動物精液都被認為有提升奇效。

奧林匹克精神之死


除此之外,古希臘人也會採用部分植物作為藥劑。無論是美狄亞還是基爾克,這些善於使用草藥的魔女在神話中的存在,都證明了古希臘人很早就開始開發草藥的用途。部分草藥就成了運動員的提神藥物。除了容易獲得的無花果與橄欖,一些菌類或馬尾草都成當時人常用的興奮劑,幫助運動員恢復或者提升體力。

隨著和遊牧的斯基泰人接觸,希臘人還意識到大麻具有的神奇功效。不僅可以用來緩解戰鬥傷痛,而且還可以從中獲得單純的享受,讓人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的興奮感。這些草藥往往會被混合在葡萄酒或者食用橄欖油中,讓運動員吞服下去。比如後來的蓋倫就寫到:將阿比西尼亞驢子的後蹄和玫瑰花瓣一起燉煮,然後食用,可以增強人的體力和精力。

但在當時,這種藉助外來方式短時間內提高身體能力的方式,除了賭咒和發誓外,幾乎沒有反制的手段。

直到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丹麥運動員努德·詹森在參加100公里自行車計時賽時突然摔倒死亡。後來,經過屍體解剖,發現他是服用了過量的苯丙胺和酒精的混合劑導致了猝死,他成為奧運史上有記載的確認因使用興奮劑而死亡的第一位運動員。


奧林匹克精神之死


次屆的東京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首次對部分運動員進行了興奮劑檢查。4年後,在1968年的冬季奧運會上,醫學委員會才第一次對所有比賽項目全面實施興奮劑檢查。

一場興奮劑與反興奮劑的鬥爭,延續至今。

“測出來的是興奮劑,測不出來的是高科技。”

在飛速的科技面前,檢測手段具有滯後性,正義的一方,永遠是被動的,只能苦苦堅守陣地。但真正威脅奧林匹克精神的,是比“興奮劑”更難以防範,也更具有爭議性的手段——

小說《豹人》當中,以百米賽跑作為切入口,講述了一段曲折的故事,引發人們關於倫理方面的想象——通過基因改造,來提升人的各項能力,還符合競技精神嗎?

這本2003年的科幻作品,放到現在來看,已經越來越趨近於現實,逼著我們在二者之間做出選擇。

2012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CRISPR系統(一系列重複的DNA序列),它可以不動聲色的把病毒基因從自己的染色體上切除。基於該系統,科學家掌握了對一種蛋白Cas9的操作技術,並先後對多種目標細胞DNA進行切除。這種技術被稱為CRISPR/Cas9系統,已經超越了基礎的DNA編輯技術,使基因編輯變得更為簡單,迅速成為生命科學最熱門的技術。隨後不斷演化,直到去年年底設計出可以解決基因編輯永久性問題的版本。期間該技術已經在醫藥、農業、工業生物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奧林匹克精神之死

但發展至今,技術的成熟性和其遭受到的關於倫理方面的爭議性,使其主要運用於醫學領域,但無數的科幻作品支撐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改善過人類健康問題之後,勢必會將這種技術運用於——優化人類。

首先我們要確認運動能力和基因到底有多大關係。

2008年,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上一氣奪下3枚金牌,並3次打破世界紀錄,獲得了“閃電俠”的美譽。在倫敦奧運會上,博爾特再次獲得百米和200米冠軍,各國媒體紛紛從體質、步法、飲食等角度,分析牙買加運動員出類拔萃運動能力的秘密。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研究人員正試圖從基因角度分析牙買加運動員的獨特能力,尋找他們的“金牌基因”。在格拉斯哥大學的地下室,有一個巨大的冷凍庫,保存著來自世界1000多位頂級運動員的DNA。有“DNA獵手”稱號的皮奇拉迪斯教授正在主持這項研究,他曾花費10多年時間收集長跑王國肯尼亞以及在短距離項目上佔據優勢的美國、尼日利亞、牙買加等國短跑運動員的DNA。


奧林匹克精神之死

皮奇拉迪斯說:“對這些運動員的基因進行分析後發現,確實存在著與瞬間爆發力類競技項目有關的基因類型。”ACTN3基因具有增強肌肉構造的功能。大約75%牙買加短跑運動員的ACTN3基因類型為“CC型”。

皮奇拉迪斯進一步解釋說,屬於“CC型”的人,在其短跑時可產生一種能夠強化肌肉構造的特殊蛋白質。因此,即使肌肉纖維高速收縮,也能夠獲得足以耐受的強度。除了田徑短距離項目之外,對於要求瞬間爆發力以及力量的其他競技類項目,“CC型”基因同樣是運動員穩操勝券的關鍵要素。

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實現對特定DNA片段進行敲除或加入,也就是說,有關基因的研究進一步成熟之後,人類可以在理論上實現自我的基因優化,提升自己單項,或多項運動基因。

而且,如果未來這種基因優化步入實際應用,那麼肯定是合法化的。未來的奧運會上,出現的那些“超級運動員”,他們參加競技,是否有違奧林匹克精神當中,追求人類本身身體極限的初衷呢?

後天努力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小,純樸的奧林匹克精神也將逐漸湮滅。


奧林匹克精神之死

但這其中涉及很多問題,不單單是通過這種技術獲取的能力,運用在競技上,是否影響其純粹性,更多的,還是有關安全方面的顧慮。

1、對人體進行的改造所產生的的社會問題,例如:高額的手術費用對貧富兩極的不公,引發社會矛盾;手術具有風險性,違背當下世界人倫理念;

2、潛在副作用,比如我們被編輯改造過後的“優化”基因,是否會促進新病毒的產生?或者會不會因此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帶來無法預料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3、被極端分子利用,造就專業的“超能殺手”,對世界安全產生威脅。

......

像所有偉大改變來臨的前夕一樣,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設想,讓人既心馳神往,又心生畏懼。這是正常現象。

當然,此刻的討論也決定不了未來的走向,基因編輯技術是科技的前沿,科技的浪潮勢不可擋,實際上我剛剛的話沒說完,純樸的奧林匹克精神也許會在科技浪潮的一次次衝擊下,被殺死,但新的奧林匹克精神,一定會涅槃重生,釋放更加輝煌的人性光芒。

只是,在浪潮來臨之前,我們要多些思考,畢竟,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邁出了那一步,無論是福是禍,都將影響深遠,不可逆轉,無法回頭。

人類,終將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最前延觀點

| 文章資料及圖片來源網絡,無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 我們以作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