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小麥田管該怎麼做?

新大風歌


進入三月份,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小麥到了春季田管的重要階段。

那麼,此時的田管要做些什麼?

怎麼去做呢?筆者認為:

第一,要抓緊完成遲播小麥化學除草掃尾工作

進入春季,小麥長得快,雜草長得更快,沒有除草的小麥,要見縫插針,抓緊進行。春季化除要重點關注小麥的生育狀況,主要看是否拔節,對已經拔節的小麥,原則上不宜使用除草劑。對尚未拔節的小麥進行化除,要做到一步到位,準、狠、穩、安,因為,就時間和季節來說,幾乎沒有了迴旋餘地。

“ 準” 就是選藥要準、配方要有針對性,因草情選藥、據草相配藥。“狠”就是用量要夠、水量要足、噴霧要勻、殺草要狠,藥到草除,因為再沒有太多補除的機會了。“穩”就是對雜草防除效果要穩定,不能死而復生。“安”就是對小麥和後茬作物都要安全、無隱患。

遲播小麥拔節前防除田間禾本科雜草,每畝可選用5% 唑啉草酯100-150毫升,或5%唑啉·炔草酯100-150毫升、25%環吡·異丙隆250毫升。以上用量對水30公斤均勻噴霧。

遲播小麥拔節前防除闊葉雜草,每畝可選用 20%雙氟·氟氯酯5-6.5克,或22%氟吡·雙唑酮4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50-60毫升、3%雙氟·唑草酮50毫升、15%雙氟·氯氟吡100毫升。以上用量對水30公斤均勻噴霧。

遲播小麥拔節前防除禾闊混生雜草,每畝可選用 4%啶磺草胺20-25毫升加20%雙氟·氟氯酯5-6.5克,或畝用3.6%二磺·甲碘隆20-25毫升,對水30公斤均勻噴霧。

遲播小麥進行化學除草務必注意以下事項 :①為避免對後茬作物產生殘留藥害,3月份儘量不用各類長殘效除草劑。②寒流、晚霜凍天氣來臨不可用藥。③積水或漬害較重田塊不宜用藥。④各類黃苗、弱苗、病苗不宜用藥。⑤禁止使用甲磺隆、氯磺隆和含有隱性成分的除草劑。

第二,清溝降溼,防止漬害

“ 尺麥怕寸水”。隨著春季降水量的增加,極易造成漬、澇害。要及時清理田間“三溝”,尤其要加深地頭溝,疏通田外溝渠,減輕漬、澇害,保根護葉防早衰,確保小麥穩健生長。

第三,追施拔節肥

施好拔節肥是保證成穗率、增加穗粒數的重要措施。對麥苗群體小、葉色淡、土壤供肥能力差或沒有追施返青肥的田塊,根據拔節情況,於3月上、中旬追施拔節肥。對麥苗群體大、葉色濃綠倒披、土壤供肥能力強或已追施返青肥的田塊,適當推遲追肥,並適當減少追肥量,於3月中、下旬或基部1-2節間定長、葉色褪淡時追施拔節肥。追肥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春性品種適當提前追施拔節肥,一般每畝施用尿素5-6公斤,弱春性品種一般每畝施用尿素6.5-7.5公斤,半冬性品種一般每畝施用尿素7.5-12.5公斤。

第四,促弱轉壯,防倒抗逆

對黃苗、弱苗、病苗、藥害苗,可在適量追施速效肥料的基礎上,葉面噴施植物潛能激活劑或生物刺激素或優質葉面肥。例如,可選用海藻葉面肥、腐植酸多功能葉面肥、氨基酸葉面肥、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等,補充植株營養,提高抗逆能力,促進幼穗發育,為增產提質打好苗情基礎。另外, 每畝選用70%丙森鋅(安泰生)100克,對水30公斤葉面噴施,可高效修復受傷根系,激活根原基產生更多的新嫩白根,使植株快速恢復正常生長。

高產田塊,或少數因早播、密度過大、施肥過多且已旺長或有旺長趨勢的麥田,要及時在返青後、起身拔節前開展化控,防止倒伏。每畝用 10%多唑·甲哌嗡37.5-50克,或5%烯效唑20-40克,對水30公斤均勻噴霧, 注意小麥拔節後禁止使用化控藥劑。

第五,適時防治小麥病蟲害

3月份為害小麥的病蟲主要有紋枯病、蚜蟲、麥蜘蛛等。

防治指標: 紋枯病病株率10%,蚜蟲300頭/百株,麥蜘蛛200頭/市尺行長。

1、紋枯病。紋枯病是小麥上的常發性病害,發生範圍廣,同時,也是小麥上的重要病害,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據作者田間調查,未進行對路殺菌種衣劑拌種包衣的田塊,冬前和早春感染率高。該病開始在小麥基部葉鞘上產生水漬狀不規則病斑,隨著春季雨水增多,氣溫回升,適宜的溫溼度條件極有利於病菌繁殖蔓延,病害由表及裡,由點到面,為害基部葉鞘和莖稈,使被害處產生暗褐色大小不等的病斑,重病株莖基部提前失水乾枯,影響處於生殖生長階段小麥對肥水的吸收和輸送,從而造成後期枯孕穗、白穗、粒重下降、籽粒癟瘦、倒伏等嚴重減產現象。 該病輕則減產10-20%,一旦倒伏減產可達50%以上,而且收割難度加大。尤其要注意高產優質品種的病害防控,該類品種抗病性弱,加之大播量和過量使用氮肥,田間鬱蔽、通風透光不良,加劇病害發生。小麥紋枯病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適時開展化學防治,應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期及時用藥。

可在小面積試驗的基礎上,選用7 5%肟菌·戊唑醇、18%噻呋·嘧苷素、24%噻呋酰胺、14%井岡A·戊唑醇等藥劑。

2、蚜蟲與灰飛蝨。為害小麥的蚜蟲主要有麥長管蚜、麥二叉蚜等。其吸食汁液使小麥葉片發黃、生長受阻,分泌物影響光合作用,同時可傳播病毒,導致小麥發生黃矮病、叢矮病等病毒病,引起更大的減產。小麥蚜蟲達標就要及時防治。

可選用 70%吡蟲啉、80%烯啶·吡蚜酮、60%吡蚜·呋蟲胺、20%啶蟲脒、50%吡蚜酮、22%氟啶蟲胺腈、20%呋蟲胺等藥劑。

3、麥蜘蛛。麥蜘蛛有麥圓蜘蛛、麥長腿蜘蛛。麥圓蜘蛛喜陰溼、怕強光高溫乾旱, 3月中旬—4月中旬是冬小麥春後危害盛期,且早晚是活動高峰。麥長腿蜘蛛喜溫暖、乾燥,在旱地、崗地危害較重,3 月下旬—5月上旬是危害盛期,中午進入活動高峰。兩種麥蜘蛛均吸食小麥葉片汁液,被害葉片初現小白點,而後麥葉變黃,植株矮小,重則枯死,麥蜘蛛達標田塊要及時防治。可在小面積試驗的基礎上,選用 20%丁氟蟎酯、43%聯苯肼酯、20%阿維·噠蟎靈等藥劑。以上藥劑的用法用量可參照所選藥劑標籤說明 。






周遊世界的魚


在北方小麥返青要比南方晚一段時間,現在才長出一點兒,由於冬天雨雪不足,要及時澆返青水,澆水時一畝地20斤尿素加上磷酸一銨貨二銨。

如果麥苗長勢弱再追肥16斤同時葉面施肥加磷酸二氫鉀補充營養促進小麥由弱變強。

三月中後期以及拔節期應防治病蟲害的發生,防治紋枯病,噴灑噻呋酰胺,戊唑醇,井岡黴素,三唑酮。

防治條鏽病,噴灑醚菌酯懸浮劑,肟菌戊唑醇懸浮劑。

防治病毒病,氯溴異氰脲酸,嗎啉胍乙酮。

防治蚜蟲,吡蟲啉,吡蚜酮,高效氟氯氰菊酯,氟啶蟲胺腈。

另外還要防治倒春寒,蕓薹素內酯+美賽德磷酸二氫鉀+氨基酸葉面肥。





三月份,是小麥進入返青季節,除春灌澆水、田間施肥外,還要著力解決小麥條鏽病的問題。因為去冬以來,氣溫偏高,雨水較少,菌源量大,致使今春此病在陝南、關中等地發生。

所以,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抓住開春關鍵時期,積極開展春季小麥條鏽病的防治,減少後期防治壓力,確保夏糧豐收!



秦風熱線


第一,要抓緊完成遲播小麥化學除草掃尾工作

進入春季,小麥長得快,雜草長得更快,沒有除草的小麥,要見縫插針,抓緊進行。春季化除要重點關注小麥的生育狀況,主要看是否拔節,對已經拔節的小麥,原則上不宜使用除草劑。對尚未拔節的小麥進行化除,要做到一步到位,準、狠、穩、安,因為,就時間和季節來說,幾乎沒有了迴旋餘地。

“準”就是選藥要準、配方要有針對性,因草情選藥、據草相配藥。“狠”就是用量要夠、水量要足、噴霧要勻、殺草要狠,藥到草除,因為再沒有太多補除的機會了。“穩”就是對雜草防除效果要穩定,不能死而復生。“安”就是對小麥和後茬作物都要安全、無隱患。

遲播小麥拔節前防除田間禾本科雜草,每畝可選用5%唑啉草酯100-150毫升,或5%唑啉·炔草酯100-150毫升、25%環吡·異丙隆250毫升。以上用量對水30公斤均勻噴霧。

遲播小麥拔節前防除闊葉雜草,每畝可選用20%雙氟·氟氯酯5-6.5克,或22%氟吡·雙唑酮4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50-60毫升、3%雙氟·唑草酮50毫升、15%雙氟·氯氟吡100毫升。以上用量對水30公斤均勻噴霧。

遲播小麥拔節前防除禾闊混生雜草,每畝可選用4%啶磺草胺20-25毫升加20%雙氟·氟氯酯5-6.5克,或畝用3.6%二磺·甲碘隆20-25毫升,對水30公斤均勻噴霧。

遲播小麥進行化學除草務必注意以下事項:為避免對後茬作物產生殘留藥害,3月份儘量不用各類長殘效除草劑。寒流、晚霜凍天氣來臨不可用藥。積水或漬害較重田塊不宜用藥。各類黃苗、弱苗、病苗不宜用藥。禁止使用甲磺隆、氯磺隆和含有隱性成分的除草劑。


湖南胖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三月份已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對於我國冬小麥主要種植區域,三月份小麥田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工作:

1、補打除草劑。如果年前沒時間,或者除草不徹底,可根據具體草向,選擇安全性高的除草劑,進行補打。

2、澆返青水。如果一般麥田只要墒情允許,應延緩或不澆返青水,將返青水推遲到起身或拔節期進行;對群體小、長勢差或冬前旺長、春季長勢弱的麥田,可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公斤,澆水後待麥田墒情適宜時及時劃鋤保墒。

3、追返青肥。小麥在整個冬季生長過程中,由於需要抵抗外界的寒冷以及其它不利因素,消耗了大量的營養,如果不及時追肥,返青後,土壤中的養分供應不足,也不利於小麥的正常生長,特別是播種時追肥過少以及土壤自身比較貧瘠的地塊,小麥返青後,要及時進行追肥。

另外,如果田間的小麥有苗黃、苗弱的情況,也要及時進行追肥,通過追肥來緩解這種情況的危害,促進返青。追肥時,可用尿素20斤,再搭配一些磷肥和鉀肥更好。也可通過噴施液體氮肥(穩收)+磷酸二氫鉀進行噴霧追肥。

4、病蟲害

溫度上升,小麥返青,田間的一些病蟲害也開始抬頭,所以對於病蟲害建議預防為主,一旦發現症狀後,及時打藥防治。

蟲害來說,常見的有蚜蟲、吸漿蟲、紅蜘蛛等,病害有紋枯病、鏽病、白粉病、赤黴病等,小麥一般會進行“一噴三防”,注意藥劑的選擇,達到最佳的效果。

特別提醒:如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時候,再加上液體氮肥(穩收)和磷酸二氫鉀+蕓薹素,預防乾熱風,會更好。

希望能夠幫到你。





拉板車抽中華


三月份小麥田管該怎麼做?

我是毛逗子的媽,很開心能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節是農作物生長的最重要時期!首先這個冬季是個暖冬,易造成冬麥病蟲害,要及時打藥除害,特別針對紅蜘蛛和黃枯萎病,發現後更要緊快打藥控制,以免造成大面積的傳染!其二要抓緊給麥田上肥給小麥施肥,補充營養。三月正是小麥拔節期,這個時期養分不足會直接影響小麥的收成!第三看麥田情況適當澆水抗旱,暖冬大部分地區降雪少,加上開春以來氣溫回升快,這個階段給小麥澆水非常重要!最後就要給麥田打除草劑控制雜草生長了,當然有些雜草除草劑對它不起作用,需要人工去把它給拔出來!

這就是我對三月份小麥田間管理的看法,謝謝!




我是毛逗子的媽


你好,我是禾本多,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各個區域三月份的小麥生長髮育進程是不一樣的,管理要求差異也很大。以成都平原來說,三月份進入小麥抽穗揚花期,這個階段小麥生長量大,需肥需水量大,同時,這個時間段成都溼潤多雨,容易發生鏽病、紋枯病、赤黴病,紅蜘蛛、蚜蟲也很活躍,所以,在成都區域需要做好第二次一噴三防工作,加入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等葉面肥保葉促花。

成都的小麥生產潛力很大,目前生產水平不高,普遍使用人工播種,沒有開十字溝的習慣,單產潛力還可以挖掘,同時,成都的小麥抽穗養花期雨水多,溼度大,適合發展優質弱筋小麥。

以上內容希望是你需要看到的內容。





禾本多


3月份小麥病蟲將加速擴展流行,以小麥條鏽病、白粉病、赤黴病和蚜蟲防控為主,農民及農業經營主體要加強小麥生產田間普查、科學管理,及早準備藥劑、藥械,做到農業措施與化學防治相結合。

一、農業措施。

及時清溝排漬、做到溝渠互通、降低田間溼度,創造不利小麥病蟲發生流行的條件。

二、控旺促弱,看苗追肥。

對於早播處於拔節孕穗田塊,可採用多效唑噴施,控旺防倒,同時防止倒春寒和凍害;對於播種較遲,長勢較差田塊,採取借雨追肥,促弱轉壯,可按每畝追施尿素4-5公斤。

三、病蟲監測。

加強小麥病蟲監測預警,尤其要加強對條鏽病和草地貪夜蛾蟲源監測,全面落實“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一噴多防”等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減少菌源外傳流行風險。條鏽病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粉唑醇、己唑醇、丙環唑、醚菌酯等殺菌劑。防治麥蜘蛛和蚜蟲做到達標防治(百株蟎量500頭),可選用吡蟲啉、阿維菌素、聯苯菊酯及甲氰菊酯等藥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苯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及啶蟲脒對草地貪夜蛾均有非常強的殺蟲活性。

四、統防統治。

在小麥抽穗揚花關鍵時期,組織開展大面積統防統治。可結合條鏽病、赤黴病和蚜蟲同時進行防控。赤黴病防治藥劑可選用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羥胺、咪鮮胺•戊唑醇、多菌靈等。同時添加調節劑和葉面肥,促進小麥平衡生長。


城鄉統籌發展網


現在正值,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萬物爭綠的美好季節,南方小麥早已撥節起身,而北方小麥還在返青期,地域不同,小麥田間管理也有差異,這裡以西北甘肅地區為例,淺談一下三月份小麥的田間管理和應注意事項,僅供麥農參考。

小麥要豐產,三月份管理是關鍵,此時是小麥返青,起身撥節,快速生長,決定小麥抽穗數和穗粒數的黃金時期,對提高小麥的產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一)小麥返青期的田間管理要點

  • 徹底清除,麥田雜草

在小麥返青初期,溫度在5度以上,麥苗還末返活,雜草已顯露頭角時,此時正是小麥春季除草的的最佳時期,根據雜草的種類,選好適合的化學除草劑,根據說明配製好藥液,在晴天無風的下午到起露之前,進行均勻地噴打麥田,不留死角,徹底殺死雜草,以防漏噴,因為這次是小麥田最後一次噴藥除草,以後到小麥起身撥節後,因易發生藥害就不能再噴打除草劑了,這點切記,

返青期麥田除草應注意的要點是,宜早不宜遲,掌握好適宜溫度,最佳噴藥時間,均勻噴打,不留死角,以免漏噴。

  • 科學壓田,扶弱控旺

春季麥田管理要突出一個“勤”字,麥農勤查麥田的墒情,苗情,土壤的鬆軟等情況,對土壤墒情好,麥田群體大,有旺長勢頭的麥苗,要及時鎮壓,阻止旺苗的早期無效分櫱數,因提前起身撥節,易遇倒春寒天氣而凍傷凍死的現象發生,對土壤墒情差,土壤板結,麥苗弱小,返青遲的麥田要及時鬆土中耕,切斷土壤毛細管,防止土壤地下水分掉失,起到保墒,促弱轉壯的功效。

  • 根據苗情,合理施肥

春季麥田除草結束後,要在麥田勤查苗情長勢情況,對年前播種時期晚,群體小,土壤肥力差,麥苗長勢弱的麥田及時要追返青肥,使弱苗儘快轉為壯苗,此時一般以追施氮肥為主,每畝深施尿素10公斤左右,施肥要適量不易施追過多,因苗小溫度底吸收養分的能力弱,造成財力浪費,對旺長苗,群體大的麥田一般不施返青肥,以控為主,防止瘋長,有效分櫱少的現象發生。

小麥返青肥追施的要點是,
追施群體小,生長遲緩的弱小苗,不追不弱不旺的正常苗,嚴控群體大,生長過快的旺長苗。

  • 精準時間,適量澆水

小麥返青水要看苗情,土壤墒情,天氣情況,宜遲不宜早,在返青後期,當地溫度上升到10度左右,對乾旱少雨,土壤墒情差的弱苗進行一次澆灌適量的返青水,以促弱苗轉壯苗,此時澆水一定不能過早,以防田麥板結,夾拄麥苗,阻止生長,而且會降低地表溫度,造成麥苗生長遲緩的現象發生,這點本人深有體會,再者對旺長苗一般不澆返青水,以控為主。

小麥返青期澆水應注意的要點是,精準時間,宜遲不宜早,澆弱苗不澆旺長苗,捉弱轉旺,控旺轉壯的原則。

(二)小麥撥節期的麥田管理要點

  • 小麥撥節期,肥水是關鍵

甘肅地區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小麥開始起身撥節,即小麥苗第一節間伸長離地面2一3釐米左右,用手摸主莖基部有感覺節間存在時,為小麥撥節期,此期是小麥生長最快,需肥水量最大的關鍵時候,要精準最佳追肥澆灌的時間段,一般在小麥苗第一節主莖伸長而第二節未起莖時為最佳時間,每畝追施尿素10一15千克,鉀肥5千克,一般不施磷肥,然後及時澆水漫灌讓土壤吃足水份,保證小麥後期充足生長肥水供給,為提高小麥的成穗率,減少小穗化,增加穗粒數打下良好的基礎。

  • 勤看天氣,預防凍害

每年三月份氣溫忽高忽低,發生倒春寒的現象非常普遍,尤其在小麥撥節期,主莖剛起身,莖葉幼嫩,極易發生凍害,這需麥農要勤看天氣預報,注意天氣變化,在寒潮來臨之前要做好預防工作,一般用噴打防凍劑和增加肥水的方法,常用的防凍劑如,復硝酚鈉(愛多收)藥劑,使用後效果好,深受麥農重用,它能迅速滲透到植物體內,促進細胞原生質流動,提高細胞活力,加快植物生長速度,能顯著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一般用1.8%的硝酚鈉水劑再加2%的磷酸二氫鉀粉劑80克兌水30千克,提前兩天進行葉面噴施防止凍害的發生。

(三)小麥三月份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陽春三月,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麥田的病害開始繁殖,侵染擴散,浸害幼苗,要麥農提早加以防治,此時主要有,條鏽病,紋枯病,莖基腐病,麥蜘蛛等病蟲害,用藥劑防治方法是用250g/L丙環唑乳油每畝30一40毫升藥液均勻噴打小麥莖基部,防治莖基腐病,用每畝18.7%的丙環嘧菌酯50一70毫升藥液噴打葉面防治麥蜘蛛,用5%的阿維菌素懸浮劑配製成藥液噴打葉面防治紋枯病,絛繡病等,三月份病蟲害的防治也很關鍵,望廣大糧農加以重視為好。

小結,三月份小麥田管理非常重要,要廣大麥農勤查麥田,根據苗情,土壤墒情,病蟲害,天氣預防等具體情況,用科學合理的綜合管理措施,才能保證小麥幼苗的健壯生長,為小麥的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上愚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瀏覽!歡迎關注,


甘肅大叔在新疆


我國以冬小麥為主,冬小麥是在稍暖的地方種的,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種,明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華北及以南是冬小麥,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常言道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裡,這句農諺強調的就是基肥的重要性,基肥就是底肥,基肥要施足,同時也要施好,施足基肥指的要使用大量農家肥和少量的氮肥、磷肥、鉀肥這樣就能保證小麥生長的全部營養。

市面上有機肥的價格比較高,因此農民朋友們想要節約投入成本,可以用同當年的玉米秸稈還田自制有機肥料。

為提高冬小麥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春季第一水對小麥也很關鍵,墒情不太好的麥田,春季第一水在麥田起身期進行澆灌,對墒情較好及壯苗麥田在起身後至撥節前澆水。

種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之時小麥也將進入管理的關鍵時期。

冬小麥返青時間一般在初春季節,立春前後。

冬小麥的返青管理技術:

(一)鋤劃鬆土:這是促麥苗提早返青、健壯生長的重要措施。因為疏鬆表土,改善了土壤的通氣條件,可提高土溫,促進根系發育。由於切斷了毛細管,可阻止下層土壤水分上升,起到了保墒的作用。此外,鋤劃松士還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利於可溶性養分的釋放。鋤劃松士的次數,一般從返青起至拔節共鋤劃2—3次, 松士深淺應先淺而後逐次加深。高產田,苗多有倒伏危險的麥田必須在起身前後進行一次深中耕。

(二)追肥:返青肥要因苗追施。對於冬前長勢較弱的2—3類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長脫肥的麥苗,應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開始化凍時搶墒追施(頂凌施肥)。一般每畝可追施碳酸氫銨20千克左右,缺磷麥田應混合追施過磷酸鈣每畝15千克左右。有條件的最好施磷酸二銨每畝10一15千克。返青肥對於促進麥苗由弱轉壯,增加畝穗數有重要作用。但對於苗數較多的一類苗,或偏旺而未脫肥的麥田,則不施返青肥。應推遲到起身時追施,以控制無效分櫱,達到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畝穗數的目的。

(三)揭被清壟:冬季蓋被的小麥,必須在返青後適時揭被清壟,以利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為了防止倒春寒的危害, 清壟應分兩次完成。第一次在返青後一週左右;第二次在返青後半月左右,把土全部清完(但不能使分櫱節外露)。對土壤水分高的低窪地,要嚴格掌握在土壤返漿前清完;較乾旱的麥田,可適當推遲,以防凍害。

(四)澆返青水:什麼時候澆返青水好?要看地、看苗靈活掌握。凡冬前未澆冬水或冬灌偏早,返青時比較乾旱的麥田(乾土層在3釐米以下),則可適當早澆返青水,但水量不宜過大,更不能大水漫灌。因早澆返青水的麥田,下層土壤沒有全部化凍,大水易造成積水漚根,新根發不出來,發育推遲,易形成“小老苗”,重者有死苗的危險。凡冬水澆得適時,麥苗生長健壯的麥田,可適當晚澆返青水;晚播麥若墒情較好,也應晚 澆返青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返青。凡冬水澆得較晚,返青時不缺水的麥田,則可推遲到起身期澆水、追肥。澆返青水的具體時間,在正常年份,南部麥區在3月上、 中旬;北部麥區在3月中、下旬。

(五)化學除草:麥田化學除草,用工少、效益高。目前常用的除草劑和施用方法:若用72%2,4—D丁脂,每畝用量40—50克,兌水15—20千克;若用20%二四甲氯水劑,每畝用量 200—250克,兌水15—20千克噴霧。一般噴藥時間在返青後至拔節前,選晴朗天氣,無風、無露,氣溫較高時噴藥較好。

我的回答完畢 希望可以幫到您 想了解更多三農知識關注我[大金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