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導讀

回鶻是繼突厥之後興起我國北方草原地帶的遊牧民族,自玄宗天寶三年(744 年)骨力裴羅稱骨咄祿毗伽可汗至文宗開成五年(840 年)汗國滅亡,稱雄漠北約一個世紀

回鶻汗國狂飆式的崛興乃是八世紀中葉漠北、中原政治形勢大變動的歷史產物。骨力裴羅可汗建國乃乘東突厥汗國的覆亡,葛勒可汗武功蓋世的形成則恰值唐朝內亂,國勢中衰,回鶻三次遣兵助唐平叛,並與唐朝建立了馬絹互市關係,開創了遊牧民族政權與農業民族政權之間互助的先例,但如同狂飆崛起一樣,回鶻汗國的崩塌也顯得尤為驟然。

從依附後東突厥汗國到乘機崛起自立,回鶻走了一條狂飆式的建國之路

回鶻初發祥於隋朝,唐初大漠南北盡列置羈糜州府,其首領世襲瀚海都督,後因受到東突厥汗國的壓迫而遷至唐境,安置於河西與契左、渾、思結等部具隸屬赤水軍,號赤水軍四部,其酋長仍世襲各自的都督名號,而以口紀酋總統四部,兼赤水軍使。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唐初的少數民族分佈圖


開元十六年( 729 年)包括回鶻酋承宗在內的四部首領皆獲咎流貶,其時護輸任瀚海都督府司馬,乃率四部叛唐,復歸漠北,與原來留在祖居地的回鶻部落合為一體。回鶻南遷前本已由鄂爾渾河南移至姿陵水(色楞格河)流域,護輸北返後,則又北移至叱昆水域。那裡正是漠北水草最為豐美的地區,加之護輸曾從政漢地,具有漠北同族所弗及的豐富政治閱歷,善於“以明智治國”,由之回鶻迅速強大起來。護輸雖未活到回鶻汗國的創立,卻為之準備好了一切條件,是故回鶻追溯建國,必懷護輸之功。

回鶻汗國的創立者乃護輸之子骨力裴羅,骨力裴羅後為唐朝冊為懷仁可汗。此人繼位後,後東突厥汗國已日益衰落,骨力裴羅遂率回鶻部爭雄於此風雲變幻的政治歷史舞臺,終於取代後東突厥汗國,創建了稱霸漠北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回鶻汗國( 744∼840 年)。

(一)後東突厥汗國內部紛爭,回鶻乘勢而起

後東突厥汗國是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原突厥阿史那氏族在蒙古高原重建的東突厥汗國,其本質上是藍突厥的阿史那、阿史德二氏的聯合專政,其中阿史那氏乃突厥歷代可汗之所出;阿史德氏則為歷代可敦及顯赫重臣之所出。後東突厥汗國末年,此二大望姓之間矛盾日益尖銳。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阿史那家族的後突厥汗國


開元二十九年(741 年)突厥幼主玉伽骨咄錄為汗,其母阿史德婆匐獨專朝政,引起王族阿史那氏的不滿,左車判闕特勒乃起兵弒主,自立為可汗,婆匐南奔其兄所領阿史德氏世襲封地,於是突厥全面內戰爆發,判闕特勒既開罪於藍突厥顯貴阿史德氏,乃破例招用異姓強酋,以同羅酋阿布恩為西葉護,僕固酋乙李吸拔為東葉護,引起異姓勢力的普遍抬頭,回鶻亦乘勢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政治地位。

(二)佐拔悉蜜部阿史那施打著“阿史那革命”的名義爭奪汗位,導致了突厥的衰亡

突厥汗國名義上雖為王族阿史那氏的共同家產,卻規定必須由其近支繼承汗位,判闕特勒以篡弒得位,遂為王族疏支覬覦汗位提供了口實。拔悉蜜部監固吐屯阿史那施即為具有王族疏支身份的野心家之一,於是打著“阿史那革命”的名義自立為君,建號賀獵頡利可汗,並仿效判閥特勒,倚重另一批異姓強酋為之羽翼,重用回鶻首領骨力裴羅為其東葉護,葛邏祿首領頓毗伽部智為其西葉護。一時間突厥兩汗並立,互相攻伐。天寶元年(742 年)判闕特勒被殺,其子烏蘇米施繼立,二年後(744 年)烏蘇米施戰敗被俘,又有白眉可汗繼立,經此內亂,突厥的衰亡已成定局。

(三)骨力裴羅做大,一舉推翻阿史那施,擊敗葛邏祿,獨雄漠北

在後東突厥汗國末這場複雜變幻的權力角逐中,骨力裴羅充分顯示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權術,先是跟從阿史那施起兵,取得了東葉護的高位,並先後擊敗判閉特勤、烏蘇米施兩可汗以及從固、同羅兩大漠北強部,待酋乙李喂拔、阿布思相繼奔唐以後,就不肯再屈事於阿史那施。

天寶三年( 744 年)骨力裴羅與葛邏祿聯合倒戈,阿史那施敗亡“奔北庭”,為唐朝收容,後朝京師,拜左武衛將軍,終老唐境。骨力裴羅接著又同葛邏祿反目成仇,爭雄漠北,大敗之,逐之西遷:並將未遷漠北的葛邏祿殘眾全部併入回鶻,成為其客部之一,每次征戰都將其作為先鋒。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骨力裴羅


(四)骨力裴羅稱汗建國,並接受唐朝冊封

天寶三年(744 年)骨力裴羅擊敗阿史那施,逐走葛邏祿以後,回鶻汗國正式建立,骨力裴羅汗號全稱骨力裴羅骨咄錄毗伽閥可汗,意力雄健驍武睿智英毅可汗。同年,唐朝遣使封他為力奉義王,朝廷初步承認了這一新興政權,天寶四年( 745 年),“骨力裴羅及弟阿悉爛頜斤殺斬白眉可汗,傳首京師,唐朝授裴羅右驍衛員外將軍,頜斤右武衛員外將軍,策動也。”後東突厥汗國最後一任正統可汗正式被殺,從而結束了藍突厥貴族阿史那氏的長期統治,實現了回鶻汗國對漠北地區的政治統一。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鼎盛時期的回鶻汗國勢力範圍


其時,“回鶻斥地愈廣,東際室韋,西抵金山,南躊大漠,盡有突厥故地”,

並遣使入唐。同年唐朝正式在長安宮廷為之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儀式,冊之為“骨咄錄毗伽啊懷仁可汗,前殿列仗,中書令內案詔冊使者,使者出門計格,由皇城門降乘馬,幡節導以行”。這意味著唐朝不但正式承認而且表態支持這一新興的汗國,自是開創了唐與回鶻兩種不同民族,不同社會制度政權之問全方位互助、互補關係的新紀元。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回鶻文


骨力裴羅雖然擊敗了葛邏祿,成功地創建了回鶻汗國,卻始終未能制服此一強邦。葛邏祿本是由遊牧於伊吾西、焉舍北、侈白山一帶的謀落(薄溶)、熾俟(職乙)和金山西南的踏買力(達契)等二大部構組成的,三姓葛邏祿,早就是九姓鐵勒氏中勢力最強大的一部。突厥汗國時代為分其勢,分其一支東徙漠北,一支陰居西域,唐朝亦沿襲這一分而治之的政策;東支分置為作河、狼山二州,隸安北大部護府;西支分置為陰山、大漠、玄池三部督府.求安西大郊護府;一個部族而分置為三府二州,可見其帳落的眾多。頓毗伽都督率其東支西遷,與其西支合流於西域,勢力更加強大。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回鶻與葛邏祿


骨力裴羅為徹底制服此一勁敵,率眾西征,但骨力可汗卻不幸身歿於此次西征之役。

回鶻建國後一統漠北,迅速邁入了盛世,期間還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亂

骨力裴羅死後,“子磨延啜立,國人號為葛勒可汗。唐延啜勇悍、善用兵”。

葛勒可汗繼位後,繼承了前可汗未竟之遺業,繼續西征,並在老對手葛邏碌之外,又增加了劍河流域強族黯晃斯。遊牧於西突厥故境中的九姓鐵勒部落則乃雙方激烈爭奪的戰利品。葛勒可汗善於恩威兼施,其西征勝利後,對征服的部落施以恩惠,以爭取他們的主動歸附;對於頑抗者則完全是採取武力滅絕的手段,從而一步步肅清了葛邏祿的政治影響,樹立了回鶻不可抗拒的政冶形象,成功地實現了西方拓地的政治目標。天寶九年(750 年)初葛勒可汗進軍劍水流域。

天寶十年(751 年),唐與太食決戰怛羅斯,葛邏祿受召三戰,怛羅斯戰役的結果是唐軍大敗,葛邏祿也受到了重創,而回鶻則乘機招降納叛,羽翼愈豐。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唐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怛羅斯之戰


天寶十一年(752 年〕葛邏祿又聯合拔悉蜜等部發起了強大的反攻,一度深入回鶻汗國境內,雙方決戰于都斤山,最後回鶻取得了勝利。凱旋班師時葛勒可汗在昭昆河與汰嶺河匯流處建立了汗宮,並遣使告捷於唐,“八月丙予,回鶻遣使來朝,賜文武百官繳帛有差。”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迎娶漢人的回鶻可汗


天寶十二年( 753 年)再破叛酋阿布思,“夏五月……,阿布思為回鶻所破,安祿山誘其部落而降之”,天寶十三年(754 年),“四月丁亥,寧(遠)國及九姓回鶻、米國並遣使柒朝,各賜錦袍、錦帶、放還苦”,天寶十四年(755 年)唐王朝爆發了安史之亂之時,葛勒可汗也基本上完成了一統漠北、勘定西域的大業,乃“令粟特人和唐人在昭昆河上建造富貴城”,回鶻汗國達到了鼎盛時期。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回鶻騎兵


安史之亂中國,唐朝無力平叛,遂借兵於回鶻,葛勒可汗遣兵入唐,助收兩京。回鶻的這一行動對唐有社稷再造之功,也成為其後數十年回鶻向唐索取金帛酬報和乘機劫掠財物、奴隸的絕好藉口。

回鶻汗國的盛世是建立在戰爭的勝利之上的,隨著戰事的失敗,便不可的走向了衰敗

從本質上來說,回鶻汗國是一個遊牧奴隸制政權,其國運的昌否同武功的盛衰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回鶻自建立後,便與吐蕃結怨,但與吐蕃的西線戰爭,回鶻卻一直敗多勝少。貞元十一年(795 年),回鶻的汗統發生改變,其後國內汗室內爭不斷,民族矛盾也日趨激化。回鶻汗國的政治大廈業已微微將傾,隨著黠戛斯等五族聯軍狂飄驟至,回鶻汗國的基業終於轟然倒坍。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回鶻與吐蕃的紛爭


毗伽保義可汗(808-821年在位)是回鶻汗國最後較有作為的可汗,其逝世以後,回鶻汗國漸趨式微。

句主錄崇德可汗續位後(821—824 年在位)繼續奉行自頓莫賀長壽天親可汗確立的和唐反蕃政策,全力加強同唐朝的關係,固求和親穆宗繼憲宗入主大統以後也以結好回鶻為其基本國策,以帝妹封太和公主嫁之,但這卻是唐朝許配回鶻的最後一位和親公主。

和親實即結盟,目的在於唐與回鶻共抗吐蕃,但和親本身卻更加激化了回鶻與吐蕃之間的戰爭,圍繞著護送公主安全抵達漠北,回鶻與吐蕃又進行了一場戰爭。

“吐蕃聞唐與回鶻婚,六月辛未(初七日)寇青塞堡,鹽州刺史李文悅擊卻之;戊寅(十四日)回鶻奏:以萬騎出北庭;萬騎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

824年,句主錄崇德可汗去世,他的去世也標誌著回鶻汗國大衰落時期的降臨。句主錄崇德可汗死後,其從父弟局薩特勒繼立,建號易薩可汗,唐朝冊封其為昭禮可汗。易薩昭禮可汗在位之世(823-833 年),回鶻汗國的國勢更趨式微,具體表現為:

(一)同吐蕃爭奪西域的戰爭雖已平息,卻又結怨於新興的強族黠戛斯。

“回鶻既衰,阿熱始自稱可汗,回鶻遣相國將兵擊之,連兵二十餘年,數為黠戛斯所敗。”

自開成五年(840年)上溯二十年乃元和十五年(820 年),其時猶為句主錄崇德可汗之世,同吐蕃的戰事猶未結束,黠戛斯即為吐蕃的忠實盟友,及蜀薩昭禮可汗繼立,黠戛斯已取代吐蕃成為回鶻的主要對手,而且戰局的發展日益對回鶻不利,這是回鶻汗國走向衰亡的重要外因。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黠戛斯人終結了回鶻的草原霸權


(二)對唐朝政治、經濟的依賴性日益加強。

回鶻汗國作為一個遊牧奴隸制政權,戰利品悉散入私家,國乏常備儲蓄,後來戰多失利,財政開支更加困窘,而唐朝自安史之亂以來,一直對回鶻有歲輸供應,加之還有馬絹市易為其補充,乃成為汗國財政的重要支拄,此後對唐的依賴更為加強。

太和元年(827 年)“三月,內(庫)出絹二十六萬匹,賜回鶻,充馬價”,六月“命中使以絹二十萬匹付鴻腫寺,宣賜回鶻,充馬價”。

合句祿彰信可汗是唐朝冊封的最後一任回鶻可汗。其在位時間不長,卻是天災、內亂、外患,紛紛而來。840年,黠戛斯人出動10萬鐵騎攻打回鶻,合句祿彰信可汗被殺,都城哈喇巴喇哈遜被焚燒。回鶻汗國也隨之解體。

結語

從建國到滅亡,回鶻汗國存在了一個世紀。汗國滅亡後,大部分回鶻人分三路向西域遷徙:一部分遷往西域北部的吐魯番盆地,史稱“西州回鶻”,並聯合當地人建立了歷史上的高昌回鶻王國。一部分則遷徙到楚河、七河流域一帶,史稱“蔥嶺西回鶻”或“阿薩蘭回鶻”。他們則聯合當地的葛邏祿等其他突厥語集團,建立了喀喇汗國,兩個汗國互為死敵。

回鶻汗國的興衰——狂飆式崛起,驟然式崩塌,期間還曾助唐平亂

回鶻的西遷


最後一路則遷徙到河西走廊,史稱“甘州回鶻”。他們在與當地原有的回鶻、丁零和突厥結合,最後被党項族所建立的西夏攻滅,部分人演變為近代的裕固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