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做過國企經理,現在打造農業“跨界”融合的“第六產業”

創業概況:

曾輕微過國企經理、外企銷售和文化創意總監。2008年義無反顧地投身農業創辦了“上海桂峰果蔬專業合作社”,創建了“桂峰臺農”商標,建設了“桂峰臺農種植園”。在農村這片廣間的田野上帶著一批農民已經種了7年地了,在現代農業這個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的領城中,春耕秋收,默默耕耘,堅守著自己的夢想,也以自己的實踐回答了一個時代的“天問”一一中國農業的未來,誰來種地、為什麼種地、怎樣種地?她的人生舞臺從鬧市轉移到了農田,每天與農民在一起,讓地更深切地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與不易。她帶領著農民兄弟姐妹們開始了艱難又充滿意義的農業創業歷程,為農業這個傳統的行業中注入了一股新風、一股新生力量、一股蓬勃朝氣。

曾經做過國企經理,現在打造農業“跨界”融合的“第六產業”

創業故事:

從一個連30畝土地到底有多大都沒有概念的“菜鳥”到創立上海有口皆碑的精緻農業高端品牌“桂峰臺農”,走出一條生態可持續發展農業致富路的“牛人”,“草莓姐姐"劉海燕7年的創業道路上撒滿了開水和泊水,但也在堅持自己夢想的過程中,收穫了更多的親情、友情,一顆草莓,一份母愛。

說起劉海燕創業為什麼選擇種草莓?其實很簡單,一切都因為她的兒子要吃草莓。

草莓不僅營養價值高、有“水果皇后"之稱,而且外表嬌豔、細嫩多汁,往往受大眾尤其是孩子的鐘愛。可草莓是草本植物,植林低矮,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且不易清洗,傳統種植方法殘留大。劉海燕由此萌生了自己種植生態環保、美味可口的草莓的念頭。

2008年,劉海燕在惠南鎮陸家樓村流轉了一塊30畝的土地。當時,30畝土地多大她甚至都沒有概念。去溝去壠摘了30個大棚,與一位臺灣朋友聯合註冊“桂峰臺農”的商標後,滿懷激情地開始當起農民種草莓了。

“不試不知道, 一試嚇一跳”。第一年,一場颱風暴雨把種植園的草莓苗全部淹死。劉海燕直接坐在田埂上放聲大哭。補種後,又由於沒有種植經驗,草莓只管瘋長葉子不長果...她只好到處拜師學藝,學習草莓種植方法,瞭解草莓的生長習性和規律,從頭再來。

曾經做過國企經理,現在打造農業“跨界”融合的“第六產業”

“孩子的一份安心就是家長的一份放心”。抱著這種心態,堅持科技農業的信念,劉海燕種植的草莓改傳統使用化肥、 農藥的種植方法,運用先進生物技術等科技手段,向綠色環保的生態可持續農業迴歸。一傳十、十傳百,桂峰臺農草莓當年便一炮走紅: 儘管價格比市場高出許多,被稱為“天價草莓”,可慕名前來購買的人仍在大雪天排起了長隊。如今,到種植園買草莓的人是絡繹不絕,更漸漸積累起了越採越多的“回頭客”。

這些回頭客中,大多數是帶著孩子來的家長。每當這時,劉海燕總定和孩子們玩成一片。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草莓姐姐”;而放心地走進大棚裡,直接採下草莓大快朵頤,也成為了劉海燕兒子最開心的一件事。

打造農業跨界融合的“第六產業”

關愛孩子的食品安全,這份母愛令劉海燕在草莓生態種植中,一如既往地定位品種、品質、品牌的“三品”戰略,走出了一條高科技、高端、高附加值的農業發展路線。

“桂峰臺農”的草莓品種是引進美國拉森峽谷苗圃(Lassen CanyonNursery)脫病毒原種苗自主培育的新品種;採用“波麗有機農法”,運用生物科技技術,自制有機生物菌肥來分解原先土壤中的農業殘留,進一步提升了草莓的品質。

而種植園內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也被現代科技農業所替代:平時殺蟲,用中草藥萃取的生物農藥或超聲波頻設備驅趕;肥料,則是自已研製的生物有機液肥:運用納米技術,有效祛除灌溉水源的重金屬及農藥殘留,同時,在種植園河道中養殖鱘魚、大閘蟹等水生物,加大水質生態化處理....

目前,“桂峰臺農” 草莓的種植面積擴 大到200畝,依然供不應求 。而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劉海燕特別注重技術和管理的跟進。不僅在管理上實行“A字型”架構,每個種植小組設“1 名管理人員+1名技術人員”,而且進行全產業鏈的業務分解,生產、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均專人負責,規範操作流程,實現有效品控。

如今,“桂峰臺農”生態種植園不僅成為上海市級的草莓推廣示範基地,而且以其高品質,走出了一條都市精緻農業的高端路線。定位上海各類企業高管和金領人士,推出會員制,直接將生態種植的農產品送到客戶家中。不斷擴大經營範圍,實現產品週年供應。除了草莓,還有小黃瓜、小番茄、火龍果、8424西瓜等各類時令果蔬,一年四季瓜果飄香。不僅實現“一站式”服務,應有盡有,而且這些農產品都“不用洗,拿著直接就能吃”,成為2 000多個高端客戶放心的菜籃子、花果山。

曾經做過國企經理,現在打造農業“跨界”融合的“第六產業”

與此同時,劉海燕還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的“第六產業”發展。

劉海燕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她認定自動化、智能化的農業物聯網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在“桂峰臺農”的種植基地裡:數字中央控制室、種植區域的無線網,數字監控下的精準種植....運用“互聯網十”技術改造傳統農耕生產的革新,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中。而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人力管理和成本。她還發揮計算機平面設計的專業特長,在品牌包裝設計和風格定位上大顯身手,設計出各式別緻精美的“桂峰臺農"的隨手禮盒。

時代呼喚新型職業農民

農業科技化, 關鍵在於人。時代呼喚有文化、懂技術、懂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

劉海燕認為, 我國5 000多年的農耕文化一直是粗放型經營,這讓不少人覺得種地沒技術含量,農業、農民就是“老土”。其實,現在國際上最尖端的科技都集中在軍事和農業上。而且,伴隨現代城市生活“尊重生命、珍惜健康”理念的演進,生態可持續農業正成為潮流。這不僅需要農民改變傳統的耕作觀念,接受先進農業科技方法,而且要嚴格按照農業標準體系,實現操作的精細化、規範化。

2014年,劉海燕參加了浦東新區農委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這讓她發現,在浦東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科技創新道路上,自己並不孤單。響應時代的呼喚,順應歷史的潮流,浦東這片熱土正湧現越來越多的與她志同道合的新型職業農民朋友。

曾經做過國企經理,現在打造農業“跨界”融合的“第六產業”

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份崇高的職業。作為一名肩負著歷史使命的新型職業農民,劉海燕認為除了要不斷加強學習外,就是要在繼承傳統農業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善於發現、運用和推廣現代新技術、新手段,將它們與農業完美融合,實現農業的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目前,劉海燕在前期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正逐步形成一套生態可持續農業生產的標準體系,並開始技術輸出,在深圳、大連等現代前沿都市開闢了種植園。而“O2O” 線上線下銷售網絡的大力推廣,也讓更多市民能嚐到“桂峰臺農”高端精緻的生態農產品。

未來,在劉海燕的千畝生態種植園內還將大力發展親子游、體驗遊、觀光遊等都市休閒農業旅遊項目。這是她放飛夢想的地方,一如高爾基筆下的海燕,浦東的海燕也將執著於自己的夢想,以頑強的意志,翱翔在農業科技創新的廣闊天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