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華為一爭高下?阿里達摩院官宣進軍5G

與華為一爭高下?阿里達摩院官宣進軍5G

阿里達摩院官宣進軍5G.mp3來自AI報道00:0010:13


3月10日,達摩院官宣進軍5G。

5G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開啟萬物互聯浪潮的基礎。在本次疫情中,5G在遠程醫療、在家辦公、在線教育等場景下已經發揮出其強大能量。


為釋放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國家更是明確指出要加快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由此,5G網絡建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依託於阿里的應用生態和雲計算基礎,達摩院建立了XG實驗室,旨在推動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的研究。


不過相比5G基礎技術,XG實驗室更關注5G應用層技術和生態發展。

與華為一爭高下?阿里達摩院官宣進軍5G

阿里達摩院官宣進軍5G:底氣在於雲計算

作為阿里旗下立足於基礎科學、創新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院,達摩院帶來一個重磅消息:


成立XG實驗室,進軍5G界!


雖然實驗室的目標很遠大,旨在推動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的研究。但目前而言,還是主要聚焦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研發。


官方稱,XG實驗室將依託阿里的豐富應用生態,專注5G基礎設施技術和應用的協同創新,為超高清視頻、在線辦公、AR/VR、工業互聯網、智能物流、自動駕駛等場景研究符合5G時代的視頻編解碼技術、網絡傳輸協議等,並制定相關標準。


阿里要進軍5G應用,有何優勢?


首先,當屬阿里的雲計算佈局。


過去十年,阿里在雲計算網絡的關鍵技術上已進行全面佈局並實現大規模應用,涵蓋高性能網絡、自研交換機、意圖驅動網絡、可編程網絡、流量調度等,這將為XG實驗室提供充足的技術儲備。阿里雲遍佈全球的雲數據中心、雲網絡和邊緣節點,將會為海量的5G終端設備,提供極致的高性能、低延時、高可靠的計算和存儲資源,為5G應用落地提供有利條件。


與華為一爭高下?阿里達摩院官宣進軍5G

其次是,阿里的豪華智庫陣容。


在負責人上,XG實驗室的主任將由阿里達摩院研究員、阿里雲智能網絡自動化及研究負責人張銘擔任。他是網絡領域的資深專家,研究領域包括數據中心網絡、邊緣網絡和4G/5G移動網絡等,也在高性能網絡、意圖驅動網絡等前沿領域有重大突破。


據悉,張銘1999年於南京大學本科畢業後,於2005年取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擁有16項美國專利,並在國際頂級的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表過多篇極具前瞻性和影響力的論文。


此外,實驗室核心成員還包括IEEE高級會員、阿里達摩院研究員葉琰,她曾參與3代視頻編解碼標準開發、浸入式視頻和流媒體的標準開發。


XG實驗室是達摩院成立的第15個實驗室,此前達摩院已成立語音實驗室、視覺實驗室、智能計算實驗室、自動駕駛實驗室、量子計算實驗室等。成立兩年多來,達摩院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上獲得了近50項世界第一,入選500多篇國際頂會論文。


與華為一爭高下?阿里達摩院官宣進軍5G

為什麼現在進軍5G?

阿里在這個時期進軍5G,是時代趨勢,率先搶位的必然姿勢。


首先,引爆的事件是,受疫情影響的特殊時刻,“新基建”的橫空問世。


“新基建”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7大領域。


與“鐵公基”和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更強調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集科技與基建的雙重屬性為一身。


阿里的反應很迅速,就在“新基建”提出後不久,阿里巴巴集團就與杭州餘杭區簽訂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並宣佈將在集團總部所在地餘杭區加快推動一系列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


阿里CEO張勇說,“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


而這其中5G首當其衝也成為阿里新的投資方向。


目前,5G基礎設施已成為各國必爭的堡壘,全球已有超過34個國家和地區實現5G商用,部署3000多個應用實踐。而今年的疫情,也催生了更多5G業務需求,比如在家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隨著5G的進一步發展,帶來的將是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變革。


其次,2020年是公認的5G元年,同時5G的發展路線也日趨清晰,技術日趨成熟。


在全球5G標準制定方面,制定方3GPP在進行5G相關的標準研究工作共為三個階段,即REL-R15和REL-R16、REL-R17。


第一階段:REL-R15

REL-R15滿足部分場景的5G需求,開啟商用進程。2018年6月14日11:18,美國聖地亞哥3GPP全體會議正式通過3GPP NR REL-15獨立組網標準,5G進入商業化衝刺新階段。


2019年,我們見證了非常強勁的全球5G商用勢頭,全球超過40家運營商和40多家終端廠商推出了5G網絡和產品。到2020年末,預計全球5G用戶數量將達到2億。


第二階段:REL-R16

REL-R16是3GPP中5G第二階段,據3GPP中負責CT,核心網絡和終端規範小組的LionelMorand表示,R16第三階段協議預計90%的工作在2020年3月份能夠完成,樂觀估計在2020年6月份可以完成。


第三階段:REL-R17

R17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年完成。Rel-17將進一步提升定位精度、降低時延、擴大容量,並將定位精度降低至釐米級。


代表著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特性的5G標準,對應的是以下三種場景:


1.eMBB: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

2.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

3.URLLC: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在第二階段也就是Rel-16,目前支持工業物聯網應用的大量工作已經完成,等整個標準推出後,它會帶來mMTC,URLLC的功能。高通與西門子、博世力士樂等工業生態系統領軍企業的合作就已取得豐碩成果。


萬物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而這廣闊的市場蛋糕,阿里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與華為一爭高下?阿里達摩院官宣進軍5G

能否與華為、高通一決雌雄?

在5G建設中,全球超過50%的5G站點都在中國,引領全球。目前已滲透至製造、能源、公共安全、醫療、教育、媒資等19個行業,涉及4000餘家企業。


這樣的成就,離不開華為。


有著30年通信基礎的華為公司從2009年開始就開始投入5G的研究,研究已經超過10年之久,在5G基礎技術方面有著全球領先地位,以及在芯片、終端、系統全方位的技術儲備,多項報告認為,華為有望通過1+8+N的產品架構實現5G物聯網時代的終端品類擴張能力。


據瞭解,華為的1+8+N的產品架構中, 1和8都是華為自己做。1是手機,8是平板、PC、穿戴、智慧屏、AI音箱、耳機、VR、車機。“+” 號就是在5G網絡下,通過Huawei Share和HiLink實現華為1+8設備與N設備之間的萬物互聯。


3月4日,華為高管在倫敦召開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發佈會上宣佈:截至目前,華為已獲得91個5G商用合同。同時還宣佈啟動“5G合作伙伴創新計劃”, 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投資2000萬美元,支持5G創新應用。


在3月9日的發佈會上,華為又帶來了一系列的5G解決方案,包括5G RAN解決方案、面向確定性網絡的5G核心網解決方案、業界首個分佈式智能全光接入網和Liquid OTN光傳送解決方案、面向5G和雲時代的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華為5G智能網優解決方案以及5G Power 2.0解決方案等。


由此可見,華為的5G是覆蓋了硬件、物理層、網絡層、應用層全方位佈局。而我們知道,通信網絡的核心技術在物理層。阿里若要在通信基礎技術上發力,還需要漫長的時間積澱和真金白銀的投入,還遠遠無法與華為、高通相提並論。


從目前來看,達摩院XG實驗室更關注5G應用層技術和應用生態的協同層面。因此,達摩院能否推動5G應用和生態的快速落地,成為其能否搶佔先機的關鍵。


如今,以雲計算、AI、5G技術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勢必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其中,作為萬物互聯的基礎,5G自然是“新基建”的重中之重,此次阿里達摩院宣佈進軍5G,不僅吹響了國內科技和互聯網企業向“新基建”發力的“衝鋒號”更預示著一場世界級科技的較量正拉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