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文/靜樹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有幸觀看了美國影片《綠皮書》,覺得情節沒有多麼複雜,簡單的美,樸素的情感,真實的體現最平實的民眾生活。1962年的美國,還存在著種族歧視問題,矛盾也時常爆發,電影在這個歷史背景下,以紐約這個繁華的都市展開。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故事因為客人的一頂帽子丟失,引起紛爭,將託尼所在這個俱樂部的工作攪黃。他不得不另外尋找一項可以養活一家老小的工作。機會就從那一刻開始,他開啟了一段難忘的旅程。在妻子的支持和鼓勵下,他成了音樂人唐.雪利博士的私人司機。一紙合同定下了為期兩個月的任務。懷揣一本“黑人專屬旅行”的綠色小冊子,帶雪利去美國南部一路巡演,其間兩人由最初的不適應,轉為相互依賴和信任。共沐雨雪,共同應對突發事件,並建立了純真的友誼。影片最後,託尼一家人和朋友們接受了雪利,一起歡度聖誕。這種平等關係,讓人感到溫馨而和諧。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整場劇情從開始到結束,全程都以美慣穿,給人以輕鬆幽默舒適的感覺。雪利的優雅,託尼的世俗,可以說顛覆了眼球。電影的巧妙之處在於每一個細節,看似隨意和平常的佈局,其實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中包括音樂風景,鄉鎮風俗,禮儀禮節,甚至氣候。獨特的設計風格,令人欽佩。下面我們可以分頭來講一下。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首先,既然雪利是音樂人,當然全篇得有許多處音樂來作為必要的背景。他和兩位德國同伴合作,演奏的都是高雅優美的樂曲,給人以美的享受。雪利彈奏的更是肖邦、貝多芬等著名的鋼琴曲,讓人身心安寧,對於耳朵真是一種聆聽的盛宴。我們隨著演出,一場又一場的聽,彷彿追逐夢想中的真實樂隊,且勁頭十足,彷彿我們就是他的“粉絲”和“雪迷”。音樂沒有國界,很輕易就能打動人心。影片語言是英文版,當然不能聽懂;那些音樂,是體現美國上層社會人士生活品位的,可能真正的聽懂,也不容易。可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興致,反而促進了我們“追星”的盎然之情。那流泉一般的琴聲,叮叮咚咚的流淌過乾涸的心靈空谷。時而跳躍、時而舒緩的音符,如鳴佩環 ,如沐松風。音樂洗卻所有的疲憊,一切生活瑣事帶來的煩惱,都隨著樂曲聲而煙消雲散。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值得一提的還有兩類插曲(當然是我只能聽出兩類,或者還有很多未可知),點綴得恰到好處。一處是故事開始時,具有年代感的老唱片,聽起來像歌劇,又像鄉村樂曲,瞬間將人帶回到它的真實年代。記得一些美國早年的動畫片,也有這樣的曲子,活潑生動。我雖然叫不上這些曲子的名字,但是應該都是比較耳熟,很有懷舊感。再加上影片裡街上人們的服飾、帽子等裝扮,與背景音樂完美的重合在一起,就再現了1962年美國紐約的實時風貌。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還有就是最後一場演出,因為用餐問題雪利罷演,和託尼在黑人的橘鳥酒吧彈的那些曲子。由獨奏到酒吧歌手自發配合的演奏,打開了雪利一直憂鬱而嚴肅的內心。那應該是影片中唯一一場在酒吧裡彈奏,唯一一次沒有用斯坦威鋼琴的演奏。且彈奏的最開心,最盡興。而那些合奏的曲子顯然並不是多麼高大上,卻符合在場所有人的心,每個人都被這美妙的音樂陶醉,包括屏幕前面的我。而這一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聖誕節。那些富人(白人)因為一頓晚餐不肯打破老舊觀念,談不妥,而失去了他們期待已久的節日音樂會。而雪利維護了自己的主權,明顯,也獲得了他最看重的尊嚴。他臉上出現了難得的燦爛笑容,他笑起來牙齒潔白,真的很美。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其次,就是從紐約一路向南,沿途風景之美如詩如畫。我們隨著託尼飛馳的汽車,依次走過州鎮鄉村,不怪乎託尼感嘆國家景色優美。 那色彩斑駁的樹林,廣闊的平原鋪展開一幅巨大的純美畫卷。從車窗外向後倒去的、點綴在美景裡的、遠處的農莊和村鎮,再加上各個州的風俗風貌人情,讓我們領略到那個年代的自然和人文。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還有,託尼在旅途中,每巡演到一個地方就給妻子寫信,雪莉教他把信寫得更好,在描述中也悄悄為這錦繡自然添上了美的色彩。屏幕上不時彈跳出來一個個州名,讓人覺得有一種親切感從屏幕上跳脫,帶活了畫中世界。我們一路跟隨,如同完成了一次美國國家之旅,似乎那不是單純的背景,而是一場真實的身臨其境般的周遊,用現在的詞語講就是三個字:美翻了!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再有,就是天氣天色的運籌帷幄,烘托出故事內容和人物語言、心理、行為活動之美。且美得相得益彰。好心情藉助晴朗的天氣,和暖明亮的陽光或靜謐的夜晚,就顯得越發得好。糟糕的事情,偏偏遇上大雨滂沱,起到雙關作用,天氣不好心情也變壞,壞情緒讓天氣襯托得更糟。這也算是最普通的對應手法吧。絕妙和難得的是影片中,氣候所起的反襯效果。結尾處,用天氣的寒冷反襯出人情的暖,不得不稱讚這個運用手法之美。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其實以上這些,單拿出來就顯得分散了,和故事情節巧妙融合在一起才是飽滿的佳作,影片做到了。不但有上下縱橫的立體感,還有獨特的維度,如一本書有頁邊的空白,給我們的心留有餘地,給我們的頭腦留出想象的空間。如同畫一幅畫,這些都是用來渲染的。眾多的細節,筆走龍蛇細密的鋪展成精美的圖案。音樂、風景、天氣等等,全都融入進去。畫到最後,主題底色博大深厚的情懷就浮上來了。如同有一把熨臺熨平綢緞上的細小褶皺它光滑漂亮,摸上去令人愛不釋手。所以,需要綜合起來看。支撐龍首和龍尾的細節,暗中拼接,天衣無縫,不禁拍手稱絕。如同兩個套環,緩緩靠在一起,呈現出一種精巧有心的謀略感。觀者也不知不覺被扣進它的懷裡去,但卻是情願的,自然的。這也是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直到結束了,思想還行走在那一片美的風景中。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舉一個例子來,我們從小處著眼來回看。最初有一幕是託尼把兩個幫忙在家裡幹活的黑人喝過水的玻璃杯扔進了垃圾桶,而被善良有愛的妻子發現,並撿出來悄悄清洗。這也是一個很微妙的一個小小的細節,卻為後面一個個大段的鏡頭做出完美的引薦。這是一個表面看似微小而實際特別深重的一個伏筆,和結尾處託尼與黑人身份的雪利並肩坐下來共進節日晚餐,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視覺落差,而又完美的沒有痕跡。著實是一個深層的鋪墊。僅僅是一個扔掉杯子一晃而過的小場景,卻把託尼當時的態度深刻的體現出來,代表了他與大多數白人對黑人,一樣的觀念和思想。

這個鏡頭提早出現,懸而未解,如同給出一把鑰匙,讓我們拿著它去找可以打開的那扇門。我們小心翼翼的,生怕弄丟,時不時就去捏一下它還在不在,想想它還清晰的存在。直到最後,敲門聲響起,託尼打開家門熱情迎接雪利,他的妻子擁抱了雪莉,並說了感謝的話。這時候我們知道這把鑰匙終於找到了要打開的那扇門。託尼的觀念和思想跟兩個月以前相比,已判若兩人。外面大雪紛飛,襯托著這個美好溫馨的節日夜晚,這無疑讓人感到溫暖。電影結束了還有一種美從屏幕傳達過來,那就是人性之美,人情之美。這種美放大了電影的格局,也是為什麼值得一看的一大亮點。借雪利的那句幽默:如在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了個牛鈴。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其實這部影片,即便排除種族矛盾這些元素,單從個人的生活習慣,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質等各個方面,其實也能區分出來差異與不同。排異現象普遍存在,就像綠皮書的存在。在與你相同的人群或領域中,多出來一個不同的,那就是差異。如何做到融洽,不單單是社會背景,不單單是人們對你怎麼看,而是你怎麼要求自己,怎樣突破自己。那是一個關係到如何提升自己素質的問題。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生活和工作的情緒要分開,不能混淆,工作中嚴謹,生活中適當的幽默和放鬆會更和諧,讓別人也感覺到舒服。影片中包羅各種問題,但是又能做到繁而不亂,有條不紊。如同一個豐厚的大餐,營養師在裡面放置了各種食材,酸甜苦辣任由個人需要自取。願我們都能輕鬆自如地得駕馭生活。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白雪公主,畫出來肯定都不一樣,但每個人對這部影片的看法肯定也各持己見,這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總之,影片很美,很值得一看,願與大家共同分享。

【《綠皮書》之美: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樂後面加個牛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