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定期重疾險,都是坑

一切定期重疾險,都是坑


飢餓營銷在我們國家各行各業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廣大群眾就是吃這套。保險業也不例外,停售炒作成了這幾年最“成功”的推動方法。這幾年最典型的停售炒作案例是太平人壽的福祿康瑞重疾險,兩年前號稱是虧本銷售的福祿康瑞,只賣幾天就停售,大家紛紛搶購。停售後沒過多久,又重新上市,然後再炒作停售,反反覆覆賺得盆滿缽滿。到最後公司再說停售,連保險代理人都不敢再相信公司了,實在不好意思再告訴自己的客戶“這次再不買就真的買不到了”。


當時的保險自媒體們,全都在痛批這樣的停售炒作,紛紛勸廣大消費者不要被停售炒作矇騙了,當初的這些自媒體們,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粉絲的信任。但是現在,曾經戰勝惡龍的這些勇士們,也抵擋不住停售炒作帶來的巨大利益誘惑,看著滿地的金銀財寶,自己慢慢長出了龍鱗、觸角和尾巴,自己已經變成了惡龍,也開始炒作停售了。


一切定期重疾險,都是坑

一、停售為大,其他產品都讓道

一個月前,達2重疾險的停售炒作,鋪天蓋地的文章紛紛大肆吹捧,性價比略高一點的超級瑪麗2020max,被寫成“很一般,貴得不值得”,新上市的優惠寶重疾險被暫時雪藏了,而性價比更高很多的嘉和保被噴得最慘,無恥的寫成缺少了高發輕症:慢性腎功能障礙。在停售炒作的利益誘惑下,一切其他產品都要讓道。這就是現在互聯網保險的亂象:假裝客觀中立,在巨大利益面前能把黑的寫成白的、把白的寫成黑的,而且還能讓你覺得有道理。


現在,輪到炒作嘉和保的停售了,再也沒人說嘉和保缺少什麼高發輕症了吧?嘉和保只是定期到70歲的版本修改了投保規則,也可以理解為定期到70歲的版本停售了,這個說法沒問題。不過這次炒作停售也依然噁心,保到70歲本來就是嘉和保唯一的缺點,連缺陷都能拿出來炒作?我真是服了。


一切定期重疾險,都是坑


二、嘉和保定期和終身對比

拿30歲男性舉例,50萬保額,30年繳費,嘉和保重疾險有四種投保方式:

1、保定期70歲,不附加惡性腫瘤額外保險金,每年保費3040元;

2、保定期70歲,附加惡性腫瘤額外保險金,每年保費3285元;

3、保至終身,不附加惡性腫瘤額外保險金,每年保費4780元;

4、保至終身,附加惡性腫瘤額外保險金,每年保費5180元。


惡性腫瘤額外保險金,就是俗稱的癌症二次賠付。這個附加險是嘉和保這款產品的核心優勢所在,如果不附加那就完全沒必要買這款產品。所以,上面的投保方式先把1和3排除掉。剩下下面兩種選擇:


  • 保定期70歲,附加惡性腫瘤額外保險金,每年保費3285元;
  • 保至終身,附加惡性腫瘤額外保險金,每年保費5180元。


嘉和保重疾險,保至終身比保定期70歲,每年保費貴了1895元。下面我們來看看這1895元到底值不值得加上。先看看重大疾病發生率數據,直接看最右邊一列累計發生率。


一切定期重疾險,都是坑


男性到70歲,重大疾病累計發生率是39.1975%,我們假設壽命活到90歲,重大疾病累計發生率是86.9666%,換算成簡單點的計算方法:嘉和保重疾險定期70歲的保費3285元,換來的是50萬保額獲得概率39.1975%,如果增加1895元保費換成保至終身,增加的賠付概率是47.7691%,顯然多出的這筆一千多保費是划算很多的。


三、定期重疾險存在即合理?

有人覺得存在即合理,既然保險公司把嘉和保設計了保定期70歲,那麼就有它的合理性?這個判斷方法太草率了,保險產品的設計是有很多客觀問題存在的。比如你肯定聽說過一生中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是72.18%,那為什麼我上面的數據到90歲的發生率就已經達到了86.9666%?


那是因為現在市面上所有的重疾險沿用的生命週期表中,男性平均壽命是79.5歲,女性平均壽命是84.6歲,按照這個年齡,男女平均累計重大疾病發生率確實是72.18%,但是你現在很年輕,等你老了的時候,也許人均壽命已經超過100歲了。如果現在買的重疾險是定期到70歲,那是有多悲劇,為了便宜一千多塊,何必呢?


終身到底是多少年,對於保險公司來講是一個不確定的風險因素,保險公司只能按照統一的生命週期表來定價。所以,選擇重疾險,你想戰勝精算師讓保險公司虧損,唯一的方法就是選出一個性價比最高的重疾險,保至終身。


一切定期重疾險,都是坑


四、預算實在不夠怎麼辦?

如果你確實就差這一千多塊,那麼還是有解決辦法的:一是適當降低點保額。嘉和保附加癌症二次後,終身50萬保額對應的保費是5180元,終身40萬保額對應的保費是4144元;

二是換產品。如果40萬終身保額還嫌貴,那就換成超惠保,終身50萬也只要4390元,終身40萬保費是3512元。無論如何,不要選定期的。對於成年人來說,如果你現在買了保定期70歲的重疾險,也許這輩子就這樣錯過了。


五、賣終身的比賣定期的賺得多?

這個誰都能理解,終身的保費貴,自然賣保險的也賺得更多。但是對於互聯網保險,這個邏輯是相反的,你想想看,對於一個百萬粉絲的大號,多你一千少你一千有什麼區別?成交率才是最核心數據,既然無法判斷終身好還是定期好,那麼大多數人會選擇定期,因為便宜。這就是互聯網割韭菜思維。


寫在最後:

我之前多次詳細測評過嘉和保,與所有新產品都進行過深入對比,也多次表達了我對這款產品的看好。但是還是要勸你,這次定期的停售跟你毫無關係,本來就不該買定期。


即使以後嘉和保完全停售,終身也無法買了,也不要因此影響你的購買計劃。就算整個嘉和保停售後,一定有其他保險公司敢設計差不多的出來。即使是現在,超級瑪麗2020max也比嘉和保差不到哪裡去,如果你能深入理解優選保理論,其實超惠保比嘉和保更好。


延伸閱讀:


一切定期重疾險,都是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