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章

屎殼郎是蜣螂的俗稱,屬於金龜科蜣螂亞科,也有很多人叫它屎虼(gè)螂、屎比房、推丸、裹糞牛、滾糞牛、滾糞郎等。

無標題文章

世界有2萬多種蜣螂,分佈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一塊大陸。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蜣螂大多都具有糞食性,可以將糞便滾動成球狀,推行向前。其主要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它不僅以糞便為食,而且還將糞便製成球狀滾動到巢穴貯藏起來,大面積地清除了地面上對於人類來說的垃圾,在生態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對蒙古草原的牧業經濟影響甚大。

無標題文章

屎殼郎發現了一堆糞便後,便會用腿將部分糞便製成一個球狀,將其滾開。它會先把糞球藏起來,然後再吃掉。屎殼郎還以這種方式給它們的幼仔提供食物。一對正在繁殖的屎殼郎會把一個糞球藏起來,但是這時雌蜣螂會用土將糞球做成梨狀,並將自己的卵產在梨狀球的頸部。幼蟲孵出後,它們就以糞球為食。等到糞球被吃光,它們已經長大為成年屎殼郎,破土而出了。

無標題文章

屎殼郎很喜歡用牛糞做球,因為牛是反芻動物,吃到肚子裡的食物嚼的很碎,拉的糞便比較稀,容易粘在一塊而且營養豐富。

無標題文章

屎殼郎推糞的秘密,屎殼郎頭的前面特別寬大,上面還長著一排堅硬的扁齒,就像豬八戒的釘耙,它就是用這“釘耙”來清掃動物糞便的。夏秋季節,人們經常會在田野或土路旁看到一對對屎殼郎忙碌著,在滾動著一團團糞球,這種現象被人們稱為“屎殼郎推糞球”。

無標題文章

屎殼郎在空中飛舞,尋找動物的糞便,找到以後,就飛下來,從邊緣把糞切開,切成自己能夠推動的大小。然後,它把這塊糞壓在身體下面,用3對足搓動,經過反覆不斷的搓、滾,糞塊就成為球形,然後屎殼郎這種小甲蟲把圓球推著滾動,去粘上一層又一層糞便。

無標題文章

這時,屎殼郎夫妻就要在一起推糞球了。雄的在前面拉,雌的在後面推,遇到有障礙物時,後面的雌屎殼郎就會低下頭來,用力向前頂,。它們相互協作,不斷的將糞便滾動到安全,土壤又鬆軟的地方,然後雙雙鬆土,將糞便沉入土中,雌蟲在糞便上產卵。然後逐層將土壓緊,直至與地面齊平。

無標題文章

我們來看一下屎殼郎為什麼倒著推糞球。屎殼郎推糞球時往往是一對雌雄屎殼郎合作完成的,前面的屎殼郎倒著推,後面的屎殼郎正著推,屎殼郎為什麼倒著推,是因為屎殼郎要根據天生的太陽或者星星來判斷行進的方向。屎殼郎倒著推糞球除了要判斷行進方向之外,屎殼郎倒著推糞球更容易掌控糞球的滾動軌跡,在遇到障礙物時,屎殼郎就用力向前拉,而在後面推的屎殼郎就把頭俯下來,用力向前頂。

無標題文章

一堆大象的糞便能夠養活7000只屎殼郎。而且倫敦的科學家在實驗中驚奇地發現,屎殼郎能拖動相當於其身體重量1141倍的糞便。有趣的是,澳大利亞的屎殼郎只愛吃袋鼠的糞,而不吃牛糞。為了清除牧場上堆積如山的牛糞,1978年,澳大利亞特地從中國進口了10萬隻愛吃牛糞的屎殼郎,讓它們在澳大利亞安家落戶,傳宗接代,幫助吃掉牧場上堆積如山的牛糞,這些屎殼郎在遙遠的澳大利亞立下了奇功。

無標題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