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地講一下什麼叫男女關係裡的“性懸念”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 lxmmovie)】


1

害羞地講一下什麼叫男女關係裡的“性懸念”

我的知識星球裡有個星友,昨天下定決心把婚前的曖昧對象給刪除了。


真是一個文字靈動的女生,她說:“他即使是靜靜地躺在我的微信裡,也會牽動我的神經,讓我心緒不寧。太執著地想念一個人,或者對一件事情耿耿於懷讓自己變得愚蠢,而我討厭那樣的自己。”


什麼叫文字靈動呢,就是她有本事,讓讀者入眼即入心。我很喜歡她的文字。


接下來我要講的東西,未滿18歲的讀者不要看哈,因為小姐姐我今天想講點成年人的感情。


哎呀,有點害羞,但是我超級想講。


2

害羞地講一下什麼叫男女關係裡的“性懸念”

這位女生,和這個白月光“他”,沒有牽手,沒有接吻,沒有擁抱,就分別步入了婚姻。


我覺得最要命的就是這個,沒有牽手、沒有接吻、沒有擁抱。


張愛玲的《小團圓》裡,蕊秋對這樣的關係有一個見解:“兩個人戀愛,但是不要發生關係,等到將來有一天再見面的時候,那滋味才叫好呢。”


可是對於兩個已婚的人來說,這樣的人重逢,就是危險關係。


在我看來,男女之間,能夠心緒不寧的階段,全都是因為兩個人之間存在“性懸念”。所謂的曖昧,其實就是“性懸念”。


這是我從《調情的藝術:人類交往的終生藝術》這本書裡學來的詞。


(這本書是我在大學圖書館裡看到的,後來想買發現早就絕版了,在多抓魚買了二手書。)


什麼叫性懸念呢?


簡單粗暴的解釋就是,“我和TA會不會發生性關係呢?”“我和TA什麼時候會發生關係呢”這兩個懸念。


按照《調情的藝術》這本書的說法,關係的進展就是靠這個性懸念驅動的,關係發展的目標是消除這個性懸念。心動、緊張、焦慮、猜疑、躁動不安、心緒不寧、小心翼翼等等所有的情緒,都發生在性懸念消除之前。


3

害羞地講一下什麼叫男女關係裡的“性懸念”

那是不是發生性關係就能消除性懸念呢?能消除很多,但是在更認真的關係裡,遠遠不夠。


在認真的關係裡,性懸念並不是發生性關係就會完全消除的,互剖心跡,互相擁有之後才會完全消除。


用電視劇《下一站幸福》裡的話說,就是同時擁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安全感是你屬於我,歸屬感是我屬於你。


這特別像化學反應,我對高中化學課老師演示的鎂在氧氣中點燃發生的反應印象非常深,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在這個過程中鎂和氧氣都是很不穩定的,直到生成氧化鎂這個化合物,才進入穩定的狀態。


在性懸念沒有消除之前,愛情也是動盪、不穩定的,當事人的心境是易燃易爆炸的,性懸念消除之後,關係就會變得非常穩定,彼此之間的猜疑試探漸漸消失。


具體來說,性懸念就是這一系列的問題:


TA對我感興趣嗎?TA喜歡我嗎?我對TA有持續的吸引力嗎?他對我的喜歡是那種排他的喜歡嗎?是喜歡我就不喜歡別人了嗎?TA是真心的嗎?TA會離開我嗎?我們會永遠在一起嗎?


完全篤定對方很愛你之前,性懸念是不會消失的,永遠有一件懸而未決的事讓你心緒不寧。


所以說,談戀愛是一件很累,內耗太大的事。


4

害羞地講一下什麼叫男女關係裡的“性懸念”

我尤其不建議陷入到不道德的關係裡去,有一丁點苗頭的時候就要斬斷。


前段時間,我還在微信刷到一篇講出軌男女心理路程的文章,我讀完只感覺,在這樣複雜的、遊走在道德邊界的感情裡面,損耗比普通戀愛還要大好幾倍。


因為不道德的關係,必定會經歷內心衝突。複雜的三方或四方關係,會讓感情很容易懸而未決、沒有結果。內心衝突和懸而未決所帶來的的情緒和心智負擔,會把一個人拖垮。


我無意於做任何道德批判,我發現我好像不是那種能自在地在道德上批判別人的人,即使我覺得不太對,我也沒辦法用非常嚴厲的語氣去批評別人。


我主要是覺得保持簡單的生活,簡單的關係是最好的,沒有雞飛狗跳,沒有狗血橋段,這樣的生活內耗小,我們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到目標和夢想當中。


這可能就是“事業腦”和“戀愛腦”生活觀的不同。


但是說真的,當擁有穩定簡單的愛情、婚姻、友誼、包括婆媳關係,他們就可以迅速退到後面,變成生活的背景板,不牽扯我太多精力地自行運轉。這樣真的很舒服,感覺就像被很多天使用翅膀護在中間。


所以我總是非常認真非常珍惜地經營著那些重要的關係,所有的感情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簡簡單單的,一旦任何一方做出傷害對方的行為,裂痕就會出現,再想回到簡單的關係裡,就回不去了。


所以我曾經跟熊貓熊貓先生說,你愛我,我愛你,光明正大,坦坦蕩蕩,毫無隔閡,毫無間隙,也毫無疑問,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關係是非常珍貴的。我們可能會吵架,但是即使憤怒的時候,也要管住自己,一定不要口出惡言,去傷害對方。就這樣簡簡單單地相愛一輩子,是最好的。


我知道,誰都想和相愛的人結婚,然後好好地過一輩子的,那些眼前人不是心上人的人,活得很辛苦,也很無奈。但我還是建議,該結束的時候要果決,明知道是泥濘就不要踩進去,要學會朝前看。


那個女生做得很好。


【文章首發於小墨的日記號“李小墨的日記”,關注後回覆“豆瓣”,可免費領取豆瓣top250的電子書資源】


- The End-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

全網熱賣中。

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lxmmovie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