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那麼多作家詩人選擇自殺?

柳育龍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沉重得讓人久久無語。

為什麼?!為什麼?!究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作家詩人自殺?!

自殺並不稀奇 , 世界上自殺的人很多,各行各業自殺的人都有,可那麼多作家詩人為什麼也要選擇自殺呢?他們才華橫溢,他們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仰慕崇拜的對象,他們不應該自殺!

可他們卻自殺了,我國從屈原到海子,外國從川端康成到海明威這些著名作家詩人,都自殺了!

細細分析,令人心痛:

因為他們太孤獨,孤獨得世界上只有他們一個人!

因為他們太憂鬱,憂鬱著世界上所有憂鬱的事物!

因為他們太孤傲,孤傲到世界上的人都是世人皆濁我獨清!

因為他們太絕望,絕望得這個世界於他們來說,沒有一星點希望!

歸根結底,這些自殺的作家詩人之所以自殺,就是因為他們是作家詩人!





我夢依然3


“作家”一詞,是近現代出版體制和稿酬制度出現後,對專門從事寫作者的總稱。“詩人”是對從事詩歌創作,並達到一定水準之人的稱呼。兩者並稱,嚴格說來,不是特別合適。

為何不少人,如題主會產生這樣作家或詩人自殺者更多的印象呢?

相信題主未曾也難以用數據證明各行業中自殺比例最高的是詩人或作家。這跟作家或詩人特殊的身份有關。


詩人或者作家,引人矚目,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詩人們從事的是精神文化生產活動,從空無之中編織出故事,形成文字,給人一種神奇莫測之感。希臘人認為靈感來自神授,柏拉圖更進一步,認為現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而創作又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然而,詩人卻是柏拉圖所排斥的,他的理想國中沒為世人留下園地,非常以詩人容易衝動,時常耽於特殊的生命體驗,不容易規訓為容易掌控的良好。大哲學家對詩人尚有此偏見,普通人對詩人們就更難以理解了,於是經常難以用冷靜的眼光觀照詩人們。一旦詩人們有些風吹草動,好事者甚至吃瓜群眾都忍不住多瞅幾眼多說幾句,於是,熱點頭條便隨之而出了。


[葉賽寧,他自殺後,深愛他的幾位女子很快也都隨之而去了]


其次,作家們往往從事的人類心靈世界的建築工作,常為人們解惑答疑,幫助人們走出困境。他們作為最善於開導人救助人者,卻無法“開導”和“救助”自身,難免讓人心生疑竇。疑惑不能得到解釋,便會生出很多猜想,猜想多了,人和事本來的面目就模糊了,繼而進一步激發人們窺探獵奇的慾望。詩人作家們,在人群中,時常像大熊貓一樣稀奇古怪地存在,被人們談論,因而成了話題。他們的死,一再被媒體報道,無論是茨威格川端康成,還是海子昌耀顧城,都長久地佔據文學話題榜的前列。


第三,詩人和作家自殺現象引人注目,與現代社會人文式微,理想主義幻滅,詩人身份下降,處境艱難有關。“你可以嘲笑一個國王的富有,卻不能嘲笑一個詩人的貧窮。”懷揣五色神筆的詩人們,或許是精神國度幻想世界中的王者,而在現實中,他們卻與乞兒類似,敏感的詩人們給世界最後的禮物是一顆傷痕累累的脆弱心靈,極容易激發人們的同情心。

那些具有致命軟肋並因之隕落的強者,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普遍同情。詩人作家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在精神世界的強者,現實生活中的弱者,世人關注詩人之死,便尤其動人心絃,發人哀思了。


最後,近現代社會,信仰失落,人文式微,表現在各個方面,詩人作為人文主義者的典型,他們的失落與沉淪,與時代的悲歌旋律吻合。故而,更容易引起關注。


更多人文精彩分析,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正


《有的人》

一一"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記得在上學時學這首詩時,心裡有一種想法:我會是那個活著卻已經死了的人麼……


如今鬢現白髮,我平庸地活著,珍惜著屬於我的一切。而對那些我曾敬仰的一些詩人毅然別世,總是有說不出的滋味和神傷。

顧成,海子,戈麥,許立志,三毛,徐遲……是什麼讓他們毅然決然地了卻了生命?這裡有眾多原因,生活,情感,時代等。

然而我個人認為,是作為詩人這個群體的特質,使他們過於理想化,情緒化,往往沉醉於理想世界的王國裡。他們為情為理為現實所困,這一切根本無法達到他們希望的境界,而他們卻細緻地思考和領悟,窺視了人間世故的慘淡,幻夢破碎了,再無希望,憑他們感性衝動的思維,苟活偷生沒有意義,還不如了卻塵世,以死祭奠理想,所以海子會說,他的死與別人沒關係,是真的沒關係嗎?



如果不是那如火如荼的變革,不是價值取向的偏差,人生命運的坎坷,他們都該活得象平常人樣幸福,然而永遠不會有如果……

當下,有多少人認識到純正文化的重要性?只有一切在病入膏肓時才會想到醫治,偏離了理想,沉迷物慾,我想這才是有些自殺詩人對現實的絕望。

詩人就是詩人,記不清誰定義他們是幻想世界的瘋子,而他們的瘋為理想,最起碼比有些人死得坦然……

我是平常人,以平常的心態來解讀詩人的死,似乎不公平,然而在這世上既然有許多人愛詩寫詩,就允許我說出對他們的理解吧!

一一‘’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遙遠的樹127


經驗滿了,去見李白了。



棄天帝的師兄


其實自殺的原因有很多種,不能一概而論;現代社會當中自殺的原因大多是精神和情感上的問題。

說到當代詩人自殺第一想到的就是海子,海子原名査海生,是一個抒情詩人。他的每一首詩都讓人印象深刻,大都略帶傷感且細膩。海子曾說過,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紅色,都是用血浸泡過的,都是經過了火烙後生成的。他的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被收錄於中學課本,還有一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海子的摯友西川說要探究海子自殺的原因,不能不談到他的性格。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說,作為海子自殺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愛情生活或許是最重要的。在自殺前的那個星期五,海子見到了他初戀女友,這個女孩子1987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在做學生時喜歡海子的詩。她是海子一生所深愛的人,海子為她寫過許多愛情詩,發起瘋來一封情書可以寫到兩萬字以上。至於他們到底是因為什麼分手的,西川不得而知。



一粒星塵HK


這是個假題,答主且莫上當,掉進坑中。

首先,你有什麼根據說作家和詩人自殺的較多?你調查了?從何處調查的?全國每年有多少人自殺,他們都屬於那類人群?

你不知道吧,你憑什麼就說作家和詩人自殺的就多?

是,文人自殺的人有,但你細數一下,他們在死亡的佔比中,連寥若星辰都夠不上,只不過文人之死比較容易引人注目罷了,他們的作品曾經被廣大讀者誦讀過,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所以會在社會上被誤讀,誤想。

我想說的是,題主是暗示,為什麼作家和詩人愛自殺,是不是他們都是想不開的主,是一群瘋子,傻子,有點調侃和不恭的味……

我不想去提這些悲劇,包括屈原,包括老舍,包括聞捷,顧城和海子,這些或大,或小的作家和詩人們,都是人中俊傑,他們選擇瞭如此決絕的離世方式,是他們各自所處時代的不幸,是時代的損失,是文人的悲哀。但是,他們追求美好的靈魂卻是永存的,不容被一些淺簿而庸俗的世人所譏諷或損傷。

他們都是擁有思想的跋涉者,帶著生命的光亮,匆匆行走於這個風雨從未停歇的世界上,又閃電般地把光芒帶走,消失於茫茫長夜……


高粱179816305


21世紀的西西弗神話,大概是這樣的:幽深晦暗的森林裡,一群樹上的螞蟻粘在了一隻千年巨蛛編織的浩大蛛網上。這副蛛網既堅固又舒適,螞蟻們樂不思蜀地在上面吹著小風、曬著太陽。然而總有一隻敏感的螞蟻始終覺得這不正常,它抬頭看到了那隻千年巨蛛血紅的瞳孔和陰森的獠牙,於是用盡全身力氣一口一口地咬斷了每一根蛛線。

留下樹上其他螞蟻一片的驚訝和不屑。他們咕噥著:“真是的,好端端地躺著曬太陽,幹嘛要把自己摔死呢?”然而在那從失重到落地的彈指一剎那間,它微笑著看著天空——至少有那麼一刻,它是自由的。

我說其中一個方面:從海子的個人資料中看出他從小就被當成神童培養,他的生命中缺少了自然的美麗,童年生活甚至考上大學之後,他都沒有過上他在詩中敘述的那種自由的田園式的生活,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選擇做一個詩人,往往就等於在現實中選擇了苦難和孤獨,尤其是在詩歌逐漸淡出民眾視野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是一個孤獨的詩人,沒有人理解他的內心,他的追求。海子本人出身寒微,工作後又工資微薄,可以說一生清貧,本來就不可能有個舒適的外部環境讓他去經營自己的詩歌王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詩歌一直沒有得到文壇的承認甚至還屢受批評。再加上海子天生的敏感和偏執等因素,一切都使他始終處於現實的緊張關係之中。他逐漸對生活喪失了信心,走向死亡。



經典正流傳


作家和詩人自殺的確實比較多,有的是在功成名就時,有的實在失意落拓時,不管在何時,我相信,他們只是覺得自殺就是他們該走的路。

我有兩個推想,推想一:在他們眼中,生活也許從來都沒什麼意義,死與活沒什麼差別。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寫作可能只是抒發心中所想,活著不過是喘口氣,在活著時一直在找尋自身存在的意義。

他們也許生來就註定著不同尋常人,註定是要又一條少數人走的路。他們無法選擇出生,卻可以選擇死去。換句話來說,他們就是被迫地活著,主動地死去,對他們而言,或許這就是幸福。

推想二:心思過於細膩敏感,抑鬱症重度患者,導致身體和心理倍受折磨,以此解脫。

抑鬱症從來不是單純的心理疾病,身體疾病會導致抑鬱,而抑鬱同樣會為身體帶來病痛。產生抑鬱症的原因有很多,最終選擇死亡一定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可能受夠了這種折磨,在盡全力無法改變的時候順從了內心最消極的想法,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有一點我確信,他們心裡一定有著我們想象不到的痛苦或幸福。


是堂堂呀


答:有些詩人情感豐富,說破、看破、寫破,塵緣如流水,多少真情亦如煙花般瞬間綻放,看破紅塵人間事,幻想與現實落差過大,心在紅塵飄,情無所寄,寂寞悲懷,感覺灑脫的離去,是詩意般的人生!寫盡凡間多少愛,夢斷紅塵歸塵埃……


夢漫煙花911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我們必須先認識一個常識:人有生的慾望也有死的本能,不但詩人會自殺,常人更是自殺者眾。這是一個事關生死哲學的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

縱觀歷史,愛國詩人屈原因楚國滅亡而長期流放,見覆國無望為了氣節而憤然投江,開了中華詩人自殺之先河,他的死重於泰山,萬世景仰,形成了中華民族因紀念他而過的節日一一端午節,他以捐一己之軀而成全民族大義,必將名垂青史。

相較於屈原,現代詩人海子、顧城的死則輕於鴻毛,這只不過是個體的慾望超越了社會的現實,極端失落之餘而選擇輕生之路。詩人皆多愁善感之輩,傷春悲秋恨夏怨冬,文思枯竭人生挫折,相較於常人,他們有更多敏感的解讀,用現在的說法,這是一種病,叫抑鬱症。海子因抑鬱而臥軌自殺,不危害他人,尚可讓世人理解。而顧城,卻因佔有慾過強,用斧頭砍死自己的妻子後上吊自殺,這是一種極度自私的行為,令人不恥。

詩歌,是人們對生活感受的高度表現形式,《詩經》三百首,讀之讓人身心俱悅,深感生活之美妙。唐朝是詩歌的鼎盛時期,傳世詩作達幾萬首,詩人多病死老死之人,未聞有自殺之輩,他們的經歷難道不比現代人坎坷?

所以,一些詩人自殺純屬個體選擇而已,跟詩歌本身扯不上任何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