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誰敢去看看?

世界那麼大,誰敢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我們正在經歷兩種流行病:一種是冠狀病毒,另一種是恐懼症。

全球旅遊業在經歷繼9/11恐襲之後,最猛烈的一次暴擊。

截至目前,中國以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已達到117個,全球確診病例突破12萬。這一週,美國發布歐洲旅遊禁令、意大利封國、法國停課,包括NBA、西甲、F1在內的多項國際體育賽事推遲,全球六所迪士尼樂園全部停業、中國關閉珠峰北坡通道......停擺對於疫情防控是必要且必須的,但對於已經風雨飄搖的旅遊產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危險又迷人的郵輪遊,在疫情風暴中最先“翻船”。

當地時間3月9日,載有54個國家和地區共3500多人的“至尊公主”號郵輪,在漂流數天後終於獲准停靠在美國加州奧克蘭港。乘客開始下船,整個過程持續2至3天。截止目前,郵輪上已有21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另有乘坐過該郵輪的5人在下船後確診,1人死亡。

此前,搭載著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的2666名遊客和1045名船上工作人員的“鑽石公主”號,最終共634人終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成為名副其實的“恐怖郵輪”。

更多的郵輪,即使船上暫無確診或疑似病例,也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四處碰壁:載有2257名乘客的“威士特丹”號在海上漂泊近兩週才得以停靠柬埔寨;“地中海傳奇”號、“MV Silver Spirit Cruise”號 、“歌詩達幸運”號也經歷了被泰國、墨西哥、緬甸、牙買加等國家和地區的部分港口拒之門外的尷尬。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過去十年,全球搭乘郵輪的旅客量持續上升,亞洲市場增長迅速,中國更是全球第二大郵輪旅遊市場。今年,全球市場預計迎來23艘全新的遠洋郵輪,新船總價值將超過96億美元。一場疫情,將一艘艘歌舞昇平的豪華郵輪捲入驚濤駭浪。

日本神戶夜光郵輪公司最先在風暴中沉沒,債務總額約為12.4億日元,約合7991.5萬元人民幣。

業內人士透露,全球三大郵輪運營品牌嘉年華、皇家加勒比和諾唯真,今年僅在亞洲地區的損失就將超過5.5億美元。而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不斷蔓延,郵輪公司將面臨全球市場全面萎縮的沉重壓力;韓國、馬來西亞和馬爾代夫已經針對郵輪頒佈了“禁入令”。

這是眾多郵輪企業從未遇到過的情況。郵輪公司每取消一次航程的損失在300至400萬美元,外加郵輪日常養護、港口停泊等費用,企業揹負著沉重的經營壓力,它們在問自己:“要怎麼做,才能損失最少的錢?”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價值456億美元的郵輪業,只是全球旅遊行業的冰山一角。專家預測,如果各國繼續限制旅遊出行,全球旅遊業將面臨每月高達466億美元的鉅額損失。

作為世界旅遊業的最重要一環,中國旅遊產業鏈上下游也在承受著巨大的經營壓力: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一季度國內旅遊收入將減少1.18萬億元,負增長69%,航空公司、OTA平臺、酒店等同時要面臨數百億元因海量訂單退改帶來的現金流挑戰。

1月31日,攜程集團正式開始春節期間的無責訂單退款,2月29日之前已經退掉了全部的訂單,墊資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近日,攜程集團CEO孫潔宣佈,她和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開始0薪,同時公司高管層也提出自願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業恢復。

除降薪外,攜程同時發佈“旅遊復興V計劃”,分回暖期、復甦期、反彈期三個階段,通過發起“宅家旅遊日記”、“疫情後心願目的地”這樣的線上活動維護用戶粘性,並上線“預約未來旅行”預售產品,緩解資金壓力。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有評論對攜程的10億“旅遊復興V計劃”提出質疑,認為在當前旅行產品完全癱瘓的情形下提前“復工”甚至加大投入,是否會得不償失。

我們認為,提前開展服務,是為了持續和用戶保持連接,為疫情結束後的增長蓄力。品牌經濟時代,企業和用戶的關係不是一次性的買賣與交付,而是長期的文化、服務、產品的融合碰撞。

延遲當下的滿足而獲得後續常態化的運轉能力——在這一點上,我們要為攜程點贊。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我們不懷疑,旅遊業是最富有彈性、且總能恢復的產業之一。從2001年至2018年,全球旅遊業對於突發或疾病危機的恢復時間從平均26個月減少到10個月。但面對這場在全球持續蔓延的流行病,旅遊業或許要更有耐心。

各國旅行禁令的時間要比傳染病本身持續的時間長得多,這對旅遊業復甦不是個好消息。旅遊也不是必需品,得在經濟條件和時間允許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客觀來看,即便全部復工復課後,很多人想出去玩也未必有時間、有條件。

比旅行禁令持續時間還長的是恐慌;恐慌對於旅遊業的影響可能遠超病毒。

以郵輪為例。“鑽石公主”號近兩週的“直播式審判”給大眾留下的心理陰影太過巨大,很多從未坐過郵輪的人開始認為,郵輪旅行或許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度假選擇。很多旅行者也在抱怨,遊輪公司對於全球突發危機之下的賠付政策不明朗,甚至“裝聾作啞”,他們不得不在“冒險旅行”和“承受經濟損失”中艱難選擇。

比起入境紅線,

郵輪業當前最棘手的是如何重建消費者、特別是潛在消費者對於郵輪類旅遊產品的消費信心。對於郵輪品牌來講,相較於用新航線和優惠價格吸引遊客,積極推進國際規則和機制的完善、出臺更加靈活的行程變更政策或許是更根本更妥當、也更貼合消費者需求的舉措。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很多時候,恐慌和隨之而來的歧視與偏見並非有意為之,而是源於普通存在於公眾認知當中的誤解。2014年埃博拉病毒大爆發,坦桑尼亞作為距埃博拉疫情區3000多英里、且沒有一例埃博拉病例的國家也備受牽連,旅遊業遭到沉重打擊。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基於事實描述產生的恐慌情緒、社會歧視、仇恨犯罪比病毒本身的威脅更加猛烈。我們現在正在經歷兩種流行病:一種是冠狀病毒,另一種是恐懼症。

教育和科普就是一劑簡單有效的良藥。旅遊企業在關注旅行產品之外,更應當意識到教育公眾、消除恐懼的責任並不僅僅在於政府和專業機構,比如通過可視化的傳播手段與旅遊者持續保持有效溝通,讓旅遊者看到千里之外真實存在和正在發生的人和事,讓他們意識到並相信:目的地確實已經準備好迎接遊客的歸來。

撥開雲霧見明月,一線旅遊企業往往能發揮很關鍵的作用。

世界那么大,谁敢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