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爆發、開始封城的意大利,當地華僑都經歷了什麼?

據最新數據,意大利確診新冠病例數已超過7000,累計死亡366例,是除中國之外,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在意大利的華僑人數眾多。武漢疫情起來時,他們積極捐款捐物,把當地能買到的口罩一掃而空。

意大利醫療系統對新冠肺炎救治乏力,防疫措施也不到位,一家酒吧主動申請停業反被當地政府拒絕。

海外疫情日漸嚴重,一些華僑想回國避險,卻不小心帶病回國。有華僑團體發起號召,沒事不要回去,以免給國家添亂。

國內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際,境外疫情的反噬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官方每日疫情報告中,已有多地出現海外輸入病例的情況。截至3月7日,中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3例。

浙江青田籍華僑陳暉在意大利生活了9年,他所在的米蘭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從3月8日凌晨起,米蘭所在的倫巴第大區被劃入紅色隔離區,除執行任務的軍警、醫護人員和緊急救援人員,禁止所有人員出入。倫巴第大區以外,其他大區還有14個省也被隔離封鎖。意大利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將受到影響。


意大利效仿了中國武漢的封城措施,而此時距離武漢封城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陳暉直言,自己經歷了兩輪疫情的衝擊,一次是中國國內的,一次是意大利的。

據最新數據,意大利確診病例已達7375例,暫時超過韓國,是除中國之外全球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且單日新增病例過千,速度驚人。尤其是,意大利國內已有366位新冠病人死亡,這一數字也排在全球第二。

陳暉向八點健聞講述了他自疫情爆發以來的經歷。關於海外華僑的處境,他希望國內同胞能夠理性客觀地看待。

意大利人不喜歡戴口罩

意大利當地時間的2月23日,我下決心把店關了。這個店是2015年和一個朋友合開的,位於米蘭鬧市區,主要賣些電腦、手機之類的電子通訊物品。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首都,又是旅遊勝地,所以生意一直不錯。

關店的原因很簡單——那一天,意大利新冠確診病例飆升到了215例。這在當時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要知道,在2月20日以前,意大利總共只發現了3個新冠病人,並且全都是在2月3日以前確診的。這個數字連續17天沒有增加,大家都以為疫情已經過去了。

其實到現在,我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歐洲疫情重災區會在意大利。1月30日,意大利確診了首個新冠病例(是來自武漢的遊客),第二天,總理孔特就下令切斷和中國所有的航班往來,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2月23日,意大利政府又對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和威尼託兩個大區的11個小鎮採取了封閉措施。

但意大利人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或許也是所有歐洲國民的問題——不喜歡戴口罩。即便是在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000例的情況下,你到米蘭的大街上去觀察,差不多隻有六分之一的人是戴著口罩的,而且大多數都是亞洲人。

這和傳統有關,1975年,意大利就制定了全國性的禁止蒙面法,嚴禁在公共場合穿任何可能遮蓋人臉的服裝、無法識別的口罩或面具,否則會被罰款甚至監禁。在這次疫情中,意大利官方依然是這樣的態度。意大利內政部有一個宣導:口罩要留給生病的人,健康的人不需要戴。

於是,所有的主流媒體也都是按著這個思路在宣傳防疫措施,你可以想象一下,就相當於新聞聯播告訴你,沒有症狀可以不戴口罩。

這種宣傳給民間的防控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們曾經到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門口去發過免費的口罩,很少有人會來領。更諷刺的是,就在離我們30米不到的地方,好多意大利人聚在一塊唱歌跳舞……後來我們就放棄了,想想還是把自己隔離在家裡算了。

我的鄰居是一對60多歲的老夫婦,算是當地人中比較焦慮的,因為現在意大利的新冠死亡病例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所以他們本能地會有點害怕。一開始他們也不戴口罩,還經常會來問我,說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戴口罩,戴口罩有什麼用?我和他們大致講解了以後,他們才將信將疑地把口罩戴上。

意大利還有一個很不好的地方,雖然很早就切斷了和中國的航班,但機場基本沒有任何防控措施,不測體溫也不會問詢。這種寬鬆的管理就很容易帶來更大的問題,尤其是意大利加入了申根協定,持有申根區任意一國的身份證或簽證,就可以在全部26國之間自由往來。

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巴西的前4例病例,都是從意大利這兒過去的。

米蘭人被逼到失去優雅

對於意大利的華僑來說,這40多天裡,等於是經歷了兩次疫情。一次是中國的,一次是這邊的。

1月份國內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的心也是被揪著的。一方面是我們都有家人在國內。另一方面,我也是出國以後才明白,人在異鄉會更愛國。

那個階段,除了不停刷新聞以外,我們能做的就是捐款捐物資。歐洲的大城市一般都會有當地的僑聯僑社,我們大部分是給這些團體捐款,由他們出面來組織購買物資。我個人大概捐了4萬人民幣左右,不算多,只能說是量力而行。我認識的一個青田同鄉,85後女生,在米蘭做代購生意,她那次是專門跑到瑞士去訂了好幾箱N95口罩寄回國內。還有一個華人,一下子買空了米蘭一家藥店10年的口罩庫存,這件事情最後還上了新聞。


疫情大爆發、開始封城的意大利,當地華僑都經歷了什麼?

△ 受訪者供圖

意大利人一開始會有點震驚,但是他們的觀念就是你想買就買,這是你的自由,我們只要談好價錢就行。後來我們幾個朋友也在分析,這很可能也是導致意大利內政部不建議戴口罩的原因之一,因為到後來意大利疫情再爆發的時候,這邊已經幾乎買不到口罩了。如果這個時候政府提出口罩很重要,但又買不到的話,是會引起民怨的。

我們往國內捐的物資,一部分會寄到武漢,還有一部分會寄到自己的家鄉。我記得當時網上新出了一個詞叫“自殺式援助”,大意是浙江省向武漢狂捐物資,結果發現本省的醫院也物資短缺。得知這個情況,我們這些浙江出來的華僑一方面是很自豪,另一方面也很心疼,所以也會把一部分的物資寄回浙江。之前說到的那個女生,她買到的口罩就是寄回了青田和杭州。

我個人後來還給武漢捐了一次款,1888元,捐到了武漢市慈善總會的賬戶,當時是希望這件事情能夠一切順利。結果我剛打完款的第二天,就從新聞裡刷到了當地慈善機構不作為的新聞,真的是非常非常生氣。那次我直接在個人社交賬戶上爆了粗口,真心覺得不能理解。

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月後,意大利也上演了物資搶購潮,我還成了親歷者。那是2月28日的時候,禮拜五,我出門去當地的一個連鎖超市採購食材。一到超市我就傻眼了,貨架上的東西差不多全被搬空了。後來,我親眼看到一個工作人員推著一車的肉準備上貨,至少有20多盒吧,他還沒有推到貨架邊呢,車上的肉已經被搶完了。當天,搶東西的人基本都是亞洲人。


疫情大爆發、開始封城的意大利,當地華僑都經歷了什麼?

△ 受訪者供圖

第二天,超市又被搶空了,這次的主力變成了意大利本地人,他們怕再不搶就搶不到了。後來,我聽到不止一個意大利人跟我說,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哪一天,自己需要去超市搶購物資。米蘭人骨子裡是很優雅的,很會享受生活,做什麼事情都是慢條斯理,把他們逼到這份上,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為了當地人的早餐,政府不讓關店

意大利的華僑很多,來自青田的就有10萬人。過去這段時間裡,我們其實一直都在擔驚受怕。

意大利現在有兩個重災區,都在北部。一個是以米蘭為首府的倫巴第大區,另一個是以威尼斯為首府的威尼託大區。浙江曝出的第一例境外輸入型病例,就是在倫巴第大區貝加莫省開餐廳的,和我生活的米蘭相距不到50公里。

我不認識那個姓王的老闆娘,但我們都是青田人。從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她在2月16日就有發燒的症狀,並且在意大利看過醫生,但醫生覺得她只是普通感冒,開了兩顆退燒藥,囑咐多喝水,就讓她回去了。她自己可能覺得情況不妙(因為她是開餐廳的,每天接觸的人很多),在得不到很好救治的情況下才決定要回國。

這種情況在意大利的醫療系統中很普遍,醫生對於輕症病人的處理是很低效的。我曾經在米蘭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發燒感冒了去看醫生,他會說,你先等一等,讓我喝完這一杯咖啡。這在平時沒什麼問題,但當大面積的疫情侵襲過來的時候,他們的醫生是處理不了那麼棘手的狀況的,他們的衛生主管部門也不具備調動多方資源的能力。

前幾天,意大利的醫院和武漢某醫院開了視頻會議,意大利醫生就提出一個問題說,醫生在病房裡要戴外科口罩還是N95口罩。你看,連這些基本的防護措施都沒有明確。而且據我所知,米蘭總共開出了4家新冠定點醫院,包括一家軍方的,現在已經有大量醫護人員被感染,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另一件事更可怕,說出來你們可能都不信。

我有一個開酒吧的朋友,也是青田同鄉,他的酒吧開在米蘭南部的一個小鎮上,距離疫情紅區大概15分鐘的車程。不久前,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向當地政府提出暫停營業的申請,但被否決了,理由是如果關店了,小鎮上這些居民就沒地方吃早餐了。所以現在他只能每天戴著口罩,提心吊膽地開門營業。

這和國內“堅壁清野”的隔離舉措完全是兩個極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沒有一個華僑是不想回國的。

別把華僑置於“不仁不義”的境地

這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了很多針對海外華僑回國的言論,尤其是在8名青田籍意大利華僑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以後,彷彿華僑這個群體被釘在了不仁不義的恥辱柱上。

我想心平心和地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有兩個概念必須搞清楚,華僑和華裔是不一樣的。華僑是中國人,我們用的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只是因為工作或學習的緣故生活在國外。我們在國內是有戶籍的,也都按照規定繳納社保,所以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我們是“一群外國人佔用了國內的醫療資源”。

其次,我能理解那8個青田同鄉的無奈。我們看到新聞,國內派包機從伊朗撤回數百名中國同胞,所有人都在點贊,我也不例外,這當然是最好的辦法。但10天前,那8個青田華僑有過這樣的機會嗎?他們也不過是想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而已。

當然,他們的做法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說在回國前是否事先告知了國內的相關部門,途中是否做好了嚴格的防護,回國後是否執行了相關規定。我不反對在這些具體問題上展開討論,甚至是批評,但我不同意不分青紅皂白就把華僑群體汙名化。

不管是浙江的10例境外輸入病例,還是全國的60例,都只是海外華僑中很小的一部分。

這幾天,米蘭的青田同鄉會開始摸排情況,組建了微信群。一個群500個人,已經組了十多個,大概6000多人。僑團的負責人在群裡安撫大家,沒事情就不要回去了,回去也是給國家添亂,大家都很聽得進去。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身邊的華僑包括我在內,都還沒有回國的打算。

回去幹嘛呢,一路上的感染風險不比待在這裡小,回去還得先隔離14天,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回來,這兒的生意還在呢。

最近意大利政府表示要拿出50億歐元來防疫,一個財政赤字嚴重的國家能有這樣的表態,說明確實是下了決心。另外,中國也陸續啟動了對意大利的物資援助和技術支持。我們相信,在團結和善意麵前,疾病終將會被戰勝。

(文中的陳暉為化名)


毛曉瓊|撰稿

八點健聞微信訂閱號:HealthIns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