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妻子相守68年,晚年想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沒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結婚這事我沒想過和別人”——錢鍾書

張中行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三人又與鄧廣銘合稱“未名四老”。季羨林先生稱讚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然而,像這樣一位博學多才、才華橫溢的才子卻依舊被那個灰暗封建的普遍問題所桎梏——包辦婚姻。但,不同於其他婚約的悲慘結局,張中行最終依舊和所愛之人相濡以沫68年,廝守終生,白頭偕老。究竟是什麼,改變了他原本並不幸福的婚姻?

他與妻子相守68年,晚年想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既見君子,雲胡不瘳;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張中行的第一段婚約可以說是相當不盡

人意,那位素未謀面的太太是位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有著一雙三寸金蓮的傳統閨秀。這讓思想先進,銳意進取的新時代青年尤為不喜,最終,這段孽緣由張中行以去北京求學為由終結了。

在北京求學之時,張中行遇見了楊沫——他的第二任妻子,兩人自此一拍即合,他們就像書中的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相濡以沫。擁有著相同思想的人相遇簡直如同乾柴碰見烈火,兩人都渴望衝破封建的牢籠,奔向自由的新世界,張中行甚至認為這就是命運之人的相遇。然而,貧賤夫妻百事哀,因為違背父母的三申九令,兩人都被父母停掉了所有的生活經費,這導致張中行與楊沫常常得通過打零工來維持生計,這不禁讓楊沫對未來的生活憂心忡忡,彷彿一瞬間從天堂跌落進地獄。

屋漏偏逢連夜雨,楊沫天生敏感內斂的性格讓她無法將自己的憂心忡忡與愁雲慘淡向愛人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最終,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他們相互擁抱,卻從未真正觸碰到彼此的內心。最終,這對形同陌路的夫妻選擇將記憶停留在最美好的那一刻,他們和平分手了。

分手之後,年僅26歲的張中行一度愁眉不展,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會孤獨終老,一個人毫無依靠、孤零零地腐爛在泥土之中,直至被世人所遺忘。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張中行在這時遇見了同鄉——李芝鑾,正如同梁山伯遇見祝英臺,羅密歐望向朱麗葉,一切都被命運所無形操控著,張中行可能並沒有想到,眼前這位美麗大方的女子,正是會與自己相守68年的終生摯愛。

他與妻子相守68年,晚年想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理解構建道路,包容組成婚姻

不同於前妻楊沫,李芝鑾性格直爽,為人直接了當。當她與張中行意見相反時,她沒有選擇打掉牙齒吞下肚,而是相當明確地向張中行表達自己的意見。儘管兩人常常會抒發不同的觀點,但兩人從來都是床頭打架床尾和,真真應了那句“不是冤家不聚頭”

不得不說,這種相處方式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情侶們自認為默不作聲,矛盾就會向像清晨的薄暮,默不作聲地消失。悲哀的是,這隻會讓矛盾如同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終,兩人的關係就在互相猜忌中走向了終結。這也是情人們在分手後常常哀嘆:“我們本來可以擁有更好的結局。”

在生活中,李芝鑾更像一位成熟知性的長輩,擿抉細微地照顧著張中行地衣食住行。張中行雖然在文學造詣上入木三分,但在照顧自己這方面簡直如同孩童,這也讓兩人之間常常鬧出不少笑話,誰也不知道這位在外八面玲瓏、詩成驚天地,筆落泣鬼神的文學大家在家中擁有著截然不同的一面。

“吃飯妻子盛,穿衣妻子拿”,兩人每天都像新婚燕爾的年輕人,就像詩經裡所描述“嚶嚶鳴矣,求其友聲”一般,一日如此,日日皆然。可能現代人會難以想象,這段婚姻會一直持續68年,這在現代依舊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他與妻子相守68年,晚年想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他希望在她的懷裡結束自己的一生

時光終究會將兩人永遠分離,但至少在這之前,他希望與她一直像這樣廝守下去。張中行晚年有一個願望,那便是希望自己先於李芝鑾去世,如此便可以安詳地死在她懷中。她並不畏懼死亡,比起自己,他更害怕妻子會先一步離自己而去,兩人會被名為“死亡”的障礙分隔開來。這讓張中行可能是有史以來感到如此心神不定。

他甚至翻閱書籍,用“女性的平均壽命一般長於男性”這一調查結果來讓自己稍加放心。但他知道,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永遠,生命如此,愛情也一樣。但是,神明的好似給張中行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妻子終究離自己而去。可能只有張中行一人知道,他當時到底絕望到何種程度。

他與妻子相守68年,晚年想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妻子離開兩年後,張中行也好像追隨妻子的腳步一般,平靜地離開了人世,希望他在那邊的世界裡能與自己的妻子永遠廝守,再有沒有什麼能夠把他們分離。

從韶華到白首,從豆蔻華年到白髮蒼蒼。張中華與李芝鑾經歷了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儘管李芝鑾先走一步,但她留給張中華的回憶足以陪伴他,讓張中華在失去她的日日夜夜裡不再是孤身一人。

他與妻子相守68年,晚年想死在妻子懷裡,卻不知妻子早他2年離世

這兩人的愛情在現在看來依舊彌足珍貴。如今的社會講究“快速”,很少有情侶願意真正向對方敞開心扉,相互傾訴。他們對於對方的種種缺陷要麼相互指責、要麼默默忍受,這無疑是導致兩人形同陌路的主要原因。

真正相愛的兩人,他們將對方視作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耐心地包容著對方的種種缺陷。哪怕相隔千里,他們的心靈也依舊相通,就宛如近在咫尺。望如今的年輕情侶們也能夠學會相互理解,能當面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深夜一個人獨自哭泣,情侶之間應該是分擔與分享,不應該是獨處與忍受。這兩位老人的愛情至今看來依舊珍貴,讓人可望而不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