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可以說,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是一個“城鄉結合部”的人民法庭,轄區有旅遊景點多、外出務工人員多、少數民族多、徵地拆遷多等特點。2019年,第一人民法庭(壩固)共受理案件684件,審結666件,結案率97.37%,同比分別上升14.47%、15.76%。逐年增多的案件給法庭帶來巨大壓力,促使法庭不斷自我“升級”。

“根據院黨組安排,我2019年5月份主持第一人民法庭(壩固)的工作,算是臨危受命。到法庭的第一天,我一個案件也沒有審,花了兩天時間翻閱各種文書檔案,分析之後,組織全庭幹警整理出了一套工作思路。2019年全州人民法庭考核,在32個人民法庭考核中以87.2分位列全州第五名,再努力一下還可以更高些!”法庭負責人蔡雪婷介紹到。第一人民法庭(壩固)有了自己的思考,主動將服務端口前移,用好“加、減、乘、除”法努力服務轄區群眾,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涵義。

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加法”


為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訴訟需求,第一人民法庭(壩固)用“加法”加出高效率,加出滿意度。

“加”速案件審理。充分利用人民法庭法官聯席會議開放性、程序性、民主性、權威性等特點,積極參與討論複雜、敏感、典型的案件,集思廣益,為法庭類似案件的審判快速找準方向,尋求最佳解決辦法,高效快速“破案”。借鑑福泉市“112”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勻東鎮政府建立了化解矛盾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邀請人民調解員“加入”,共同化解建築建設工程施工、農民工工資類矛盾糾紛,成功化解60餘件。借鑑刑事審判庭“輕刑快審”成功經驗,對交通事故案件實行快審快調,對事故責任認定清楚、當事人異議不大的案件積極做保險公司工作,在審理過程中或開庭前就賠付當事人,既解決受害人的經濟困難,又避免產生矛盾激化。

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圖為人民法庭法官聯席會議)

“加”大家事審判改革力度。第一人民法庭(壩固)的家事案件佔比不大,但千絲萬縷,學習、借鑑採取溫情化、無害化的方式處理家事糾紛,邀請家事調解員參與調處家事案件12起,發出了市法院2019年首份“人身安全保護令”:2019年4月,一女子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並提交男方侮辱威脅的短信作為證據。初步審查後,辦案法官認為可能對女方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立即做出了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請人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近親屬等為主要內容的民事裁定書,並在裁定書後作出提示,如遇到家暴及時向村委、婦聯等部門反映,並注意保留相關證據,除向被申請人、申請人送達外,還送達給被申請人所在社區村委及派出所,支持受害者對家暴勇敢說“不”。

旅遊“加”法庭,打造法庭名片。針對轄區越來越發達的旅遊業,創新性的將“旅遊”和“法庭”進行鏈接,開通綠色通道,在影視城、茶博園等景區設置旅遊巡回法庭,配套設置了涉旅訴訟聯絡箱、聯繫電話、巡迴制度等,第一時間處理涉旅糾紛,用法律保護遊客和景點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圖為張貼在景區的巡迴制度、巡迴時間安排表等)

減法

第一人民法庭(壩固)踐行“減法”思維,不斷創新司法服務手段,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需求,減輕群眾訴累,讓群眾打官司更輕鬆。

踐行好巡迴審判制度,讓“人民法庭”流動起來,儘可能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就地審理、就地調解,主動到企業、社區等群眾集中、糾紛集中的地區開展巡迴審判,減輕群眾訴累,2019年巡迴送達、審理、調解案件200餘件,巡迴審理了近三分之一的案件。每次巡迴審判,附近村民都自發觀看,巡回法庭巡成了“法治課堂”,庭審結束,還時有群眾拉著法官諮詢。鑑於前期的經驗,每次巡迴,人民法庭法官儘量用“本土話”審理,讓旁聽的人民群眾聽得懂。除了巡迴審判,法庭還根據當事人的實際需求開設假日法庭、午間法庭、夜間法庭等便民法庭,合理靈活安排開庭時間,便利當事人參加訴訟。

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圖為巡回法庭)

線上辦案“減”的不只一點點。“你的案件我庭已經受理了,還有其他人也告張某未支付工資,你現在上海打工,來一趟不方便、花費也高,你留個微信號或者QQ給我,相關的文書材料我送達給你,之後你可以申請遠程開庭,不用跑來跑去了。”書記員郭清瑋打電話給一名追討工資的外出務工申請人,線上送達相關文書材料。人民法庭還設置了一個微信號,主要功能定位為立案、案件排期、送達、法律諮詢等,明確由一名幹警24小時管理,線上處理群眾的訴求。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第一人民法庭(壩固)採取電子郵箱、微信、QQ等方式開展訴訟文書送達案件200餘件,巡迴送達的案件110餘件,通過微信、QQ開庭審理、調解、質證案件90餘件(次)。

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乘法


2019年年初,市法院與市司法局建立了委託人民調解員調解、送達制度,法院將部分民事案件的送達、訴前調解等事項交由人民調解員代為辦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庭前,對司法所工作人員調解達成的協議,經當事人申請進行司法確認,依法賦予強制執行力。第一人民法庭(壩固)立即著手試行了人民調解員代為調解、送達制度,矛盾糾紛化解“乘上東風快車”。

2019年5月22日,被告蒙某駕車側翻,碰撞到正常行駛的原告盧某車輛,經交警認定,被告蒙某醉酒駕駛、無證駕駛負本次事故全部責任,原告盧某遂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被告賠償損失。辦案法官認為該案調解的可能性很大,基於與市司法局建立的人民調解員代為調解、送達制度,邀請市司法局派員調解該案。在辦案法官、調解員的努力下,雙方現場達成一致意見,法庭工作人員當場製作筆錄予以確認,被告蒙某當場履行了給付義務。一般需要幾個月方能解決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糾紛,僅耗時半天即得到了圓滿解決。

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圖為當事人簽字確認調解筆錄)

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除法

人民群眾對法院滿意不滿意,主要是看訴求能不能成功實現。第一人民法庭(壩固)探索建立了案件跟蹤督促落實制度,選取離婚糾紛案件、撫養關係糾紛、撫養費糾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等特殊案件,通過電話提醒、實地走訪、發司法建議函等方式,讓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義務及時有效實現,變“被當事人追問”為“法庭主動作為”,讓司法變得有溫度。

法官蔡雪婷介紹了她印象較深的案例:“我們巡迴點附近有一對50多歲的農民夫婦,沒有親生子女,從小收養了一個女孩,女孩長大後不務正業,一氣之下起訴解除收養關係。我們受理後,主動做工作調解了該案。巡迴的時候路過這對夫婦家,上門走訪了幾次,效果還比較好。”

相比之下,人民法庭的案件相對簡單、權利義務也清晰。人民法庭初步審查後,一般將這類案件交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為使調解成功,人民法庭主動培訓人民調解員,“線上+線下”模式,隨時隨地傳授人民調解員調解技巧,調解成功後出具司法確認書,快速平息糾紛,再配合案件跟蹤督促落實制度,免除了群眾的後顧之憂。

用“加減乘除法”詮釋“人民法庭為人民”的都勻市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壩固)

(圖為培訓人民調解員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