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擊戰中的“先頭部隊”——鄧州市疾控中心“編外雷鋒團”疾控連側記

鄧州長達105公里的豫鄂交界線,為了全市185萬人民的健康,作為鄧州市疾控中心“先頭部隊”的“編外雷鋒團”疾控連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多措並舉、科學應對。自2月6日起我市無確診病例報告,2月10日起無疑似病例報告。至2月27日,密切接觸者全部解除隔離醫學觀察,17例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後未出現出院後複核陽性病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

疾控人員和醫護人員,同為醫務工作者。在這次的疫情阻擊戰中,他們的分工有什麼不同?疾控人員守衛在上游,重點在“防”;醫護人員奮戰在下游,重點在“治”。上游穩住了,下游才緩解。

兩者無縫對接,實現防治結合,正是此次決勝疫情的兩大關鍵利器。鄧州“編外雷鋒團”疾控連究竟是怎樣一個英雄的戰鬥群體呢?

黨總支——最堅強的戰鬥堡壘

“初戰非典青壯年,再戰新冠兩鬢斑。心繫疾控平生事,疫情不滅終不還。”鄧州疾控中心疾控連共七名成員,全是十七年前參加過“抗非”戰役的老將,他們齊心協力,科學分工,全情投入,身先士卒,在疫情阻擊中,構築起一道最堅強的戰鬥堡壘。

病例監測、採樣送、流調研判、密接追蹤和管理、防控指導、信息上報、科普宣傳……疫情形勢瞬息萬變,疾控工作紛繁複雜。疾控中心主任邢德明、總支書記賈相鋒沉著冷靜,周密安排,巧妙佈陣,精準施策,帶領全體人員夜以繼日地堅守在抗疫戰爭的最前沿。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邢德明主任(左一) 冒雨到陶營高速監測點實地查看防控工作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邢德明主任(右二) 在彭橋高速監測點實地查看防控工作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疾控連一連之長的邢德明,同時肩負著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技術指導組、應急處置組成員和後勤保障組的聯絡員,負責物資奇缺,捐贈、發放、接待、會議……等各種臨時安排。

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反而激起他更加高昂的鬥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全體人員在他的帶領下連續奮戰四十多天,仍然保持著高昂的士氣。截止3月4日,累計籌措一次性使用口罩7萬餘隻,籌措N95/KN95口罩5000餘隻,籌措隔離衣6萬餘件,籌措醫用防護服200多套,籌措醫用酒精7萬餘斤,籌措84消毒液20多萬斤,籌措紅外體溫儀1000多個。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賈相鋒書記(右一) 帶隊在榮冠集團復工復產進行防疫檢查

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的垂範者

面對肆虐的新冠病毒,疾控連全體黨員鄭重宣誓:不懼風險,不怕犧牲,勠力同心,迎難而上,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一切,共產黨員率先垂範,廣大員工緊緊跟上。一時間,請戰書紛至沓來,全員紛紛要求上陣,不論生死,不計報酬,奔赴疫情一線最需要的地方。

孫瑞改是傳染病防治科長,也是一名老黨員,從事疾控工作30餘年。疫情發生以來,經歷過“抗非”的她,作為流調隊的負責人,迅速進入狀態,投入到與病毒近距離鬥爭的工作當中。疾控中心實驗室承擔著檢測樣品的轉運工作。已經退休的老科長孫霞,於大年三十晚上帶領屬下,往返於鄧州、南陽兩地,積極遞交材料,完成生物安全備案及轉運申請。

退伍軍人——依舊是最可愛的人

當時光跨入新時代,在這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鄧州“編外雷鋒團”疾控連的戰士們,吃苦耐勞,能征善戰。事實證明他們依舊是最可愛的人。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為應對疫情防控期間大量應急物資調配需要,疾控中心黨總支經研究決定,特地成立了一支“戰略物資轉運突擊隊”,以退伍兵為主體,另外吸收了部分積極分子加入。突擊隊一共27名成員,僅退伍兵就佔了19人。應急物資保障分隊,5名隊員,5個退伍軍人,各個都是好樣的。在最危險、最辛苦、最勞累、最繁瑣的崗位上,到處活躍著他們忙碌的身影。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退伍軍人張軻連續二天二夜沒有閤眼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疫情消毒處置“戰”前準備

幕後英雄——深明大義的“親友團”

正如歌中所唱:“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每一個疾控戰士的背後,都有一支強大的“親友團”。傳染病防治科的王拓、裴紅豪,他們放下家中剛滿月的孩子,毅然決然投身工作,並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上要侍奉老人,下要照顧孩子,家庭的重擔,全落到了愛人的肩上。檢驗科副科長、流調隊員馬鵬舉,自己做好了父母的工作,還動員未婚妻做通了岳父母的工作,悄悄退掉了既定的婚期,雙雙加入抗疫一線的隊列。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也成為疾控人工作動力的一部分。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流調組正在緊鑼密鼓順理流調軌跡(左二王拓)

黨辦主任孫豔,工作特殊。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丈夫和一雙兒女,留守在“大本營”。女兒的作業,需要輔導;4歲的兒子,不停鬧騰。爸爸變身“家庭婦男”,偏趕上腰間盤劇疼,咧著嘴忙乎,拄著杖挪行。半夜,給愛妻發來短信:一定要做好你的工作,有我在,你不用牽掛家庭。

地方病防治科劉國全的背後,是一對耄耋之年的老人:84歲的父親和88歲的母親,宅居家中。看著年屆50的兒子,早出晚歸,披月戴星,老母親諄諄教導,再三叮嚀:“常言道,人在公門好修行。你要好好幹,多積些福報。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也為咱全市的老百姓。”看到摁著指印的《請戰書》,老父親的情緒有些激動:“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到了國家用你的時候了,你當過兵,參加過核試驗;撲救過山火,抗過洪。我和你媽相信你,一定行;也相信黨和政府,一定行!”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深夜,劉國全在火車站進站口值班

2020年,是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7週年,是河南鄧州“編外雷鋒團”成立23週年,也是疾控連全體官兵接受重大疫情考驗的一年。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的全面勝利,終將到來;“編外雷鋒團”乃至“第一雷鋒城”踐行雷鋒精神、爭做雷鋒傳人的步伐,永不停歇。(張彤 劉全國 孫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